元认知的发展与培养
• ①学业不良儿童关于自己的解题技能的知 识较不准确; • ②学业不良儿童在监测自己的解题成绩时 较不准确,倾向于高估。 • 认知水平相当的被试在元认知方面却有不 同的表现。可见,元认知与认知是可以分 离的两个概念。
Swanson 的实验
• ①无论一般能力倾向的高低,高元认知组的 解题成绩都优于低元认知组; • ②高元认知—低能力倾向组的成绩优于低 元认知- 高能力倾向组。 • 即,元认知可以弥补一般能力倾向的不足,它 是作为与一般能力倾向相独立的一种因素 起作用的。
• 这两个实验均证明元认知是不同于一般认 知的一种独立的结构。 • 因此,从本质上来讲,元认知是不同于认知的 另一种现象,它反映了对于自己“认知”的 认知,而非“认知”本身。
元认知能力和一般认知能力
• 元认知与智力、阅读能力、数学能力等认知能力 有一定的关系。但元认知并不等于认知能力和能 力倾向。 • Swanson(1990)研究表明:如果没有元认知 策略的使用,一个人即使有很强的一般认知能力,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挥。反之亦 然。 • 一般来讲,一般认知能力与先天的素质的联系较 紧密,而元认知能力主要是靠后天习得的。这正 是教学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
– 如:我有点怀疑自己能不能学会打羽毛球?
• Pre-During-Post认知活动持的体验:
– 如:预感到在将参加的活动中会失败。
• 与在认知活动中所处的位置有关:
– 如:我马上要成功了。 – 注意:“没感觉”可不是一个好的兆头哦!
返回
(3)元认知监控
• 概念: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能不断评 价学习过程,并能适时地调整计划、选用 恰当的方法,以保证任务的有效完成.元 认知监控是元认知的核心。
自我提问法
• 所谓自我提问法就是在自我监控策略训练 中,通过列出一系列自我观察、自我评价 和自我控制的问题清单,不断促进自我反 省而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方法 。
• 自我提问单(结合学科)
自我提问法
• 理解问题阶段问:未知条件是什么?已知条件是什么?已 知条件足以确定未知量吗?多余还是不足?
• 拟定计划阶段问:过去见过这种题么?若是见过,它是否 以稍许不同的方式出现?我能用一个具有相同或相似未知 条件的熟悉问题解答当前题么?如果不能解答当前题应问: 我能从已知条件中产生什么有用的东西?使用了所有的条 件和数据了吗? • 回顾步骤问:我能检查结果的正确性吗?我能检验推理过 程吗?我能运用这个结果和方法于其它问题吗?
• 后测二(中等难度和较大难度的试题各三个)
元认知训练实验
• 结果
– 实验班(1班和2班)优于习题练习班(3班)
– 只对中等生有效
– 中等难度题目上,思维策略训练有效(1班和2 班 > 3班) – 较大难度题目上,元认知训练有效(1班>2班 >3班)
• 基本:单元。元件。元气(精气,根本)。元素。元音。 同“圆”。
• 未知数:一元二次方程。
• 中国朝代名:元代。元曲。
• 姓。 • 同“玄”,清代避康熙皇帝(玄烨)名讳,以“元”代 “玄”。
元认知研究开创者
Flavell
一、元认知是什么?
• 元认知是以“认知” 本身为对象的,是关 于“认知的认知”。
3.我上了正道了吗?我正逐步接近目标吗?
评价
1.哪些措施起了作用? 2.哪些没有起作用?
3.下一次我应该有什么不同措施?
元认知训练实验
• 方法:
– 被试:某校高一年级3个平行班级,期中测验平均成绩 无差异,由统一个老师授课。
– 过程:
• 预测(形成难度合适的后测用试题2套)
• 前测(衡量3个班级的水平是否有差异) • 策略训练(其中1,2班级进行2周共5课时的思维策略训练。3 班练习。) • 后测一(基础题和技巧题) • 元认知训练(参加策略训练的一个班级进行,用“策略提示 卡”。4周时间。 )
• 目的:如何处理不同性质的信息才能成功 达到目的
关于策略的知识
(1)方法: • 例如:记忆的方法有复述、划线、联想…
(2)如何运用这些方法:
• 例如:识记无意义的材料——联想法。 • 策略的学习是元认知训练中一个重要环节!
返回
(2)元认知体验
• 伴随认知活动而产生的任何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 短暂的体验:
(像“老师的老师”)
– 感知觉、注意、记忆等 都是认知过程 – 对这些认知过程的指导、 调节和监控就是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
元认知与认知,有无区别?
• 元认知与认知这两个概念究竟有无区别?
– 认知能力强=元认知能力高?
• Slife、Swanson 等人的实验研究对这一问 题作出了回答
Slife 等人的实验研究
第二节
元认知的应用
元认知训练方法
•
•
叙述理由法
他人提问法
•
自我提问法
叙述理由法
• 在思考困难问题的过程中,思路受阴或 “误入歧途”时,就要思考 “为什么这样 认为”,“结果怎么来的”等等问题。 出声训练思维
•
他人提问法
• •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供一些指向自我监 控的问题; 另一种是学生之间相互提问。
二、元认知的结构
• 元认知主要包括三种成分(J.Flavell):
• (1)元认知知识
• (2)元认知体验
• (3)元认知监控
(1)元认知知识
• 关于个人因素的知识:
• 关于任务因素的知识:
• 关于策略的知识: • 例:学习打羽毛球
(1)元认知知识
• 关于个人因素的知识:
• 关于自己和他人作为一个信息加工者具有 哪些特点的知识 • 1)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 元认知的核心
• 包括:计划、监控、调节。
返回
元认知策略 (Metacognitive)
l l l l l l l 提前准备(advance organizers) 集中注意(directed attention) 选择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 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 事先练习(advance preparation) 自我监控(self-monitoring)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 2)个体间差异的认识
• 3)人类认知的普遍特性的认识
关于个人因素的知识
(1)个体内差异:个子矮小不适合打单打。
(2)个体间差异:在混双比赛中,女队员一 般站位靠前,男队员站位靠后。 (3)认知普遍性:学习羽毛球并不是简单的 体力活动,同样需要动脑子。
(1)元认知知识
• 关于任务因素的知识:
• 知道学习材料和任务目的不同特点对认知 活动的不同影响
• 计划策略包括:
• 设置学习目标
• 浏览材料
• 产生待回答的问题
• 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 监视策略包括 • 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 • 阅读时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 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
• • • • • • • • • • •
调节策略包括 制定学习计划 主动寻求知识 记录和监督 练习和记忆 自我检查和评价 寻求他人帮助 自我预测学习结果 自我奖惩 组织和转换 安排学习环境
元认知的发展与培养
元认知概述
你是否做过:
• 在一本教科书里的要点下划线
• 一边听讲座一边做笔记
• 到超市前写出一张购物清单 • 再次阅读某本书中某个特别困难的段落
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元认知
什么是元认知呢? 为什么要这样做?
——元认知
第一节
元认知概述
元认知
• 拼音:yuán ,英语 :meta• 头、首、始、大:元凶。元首。元旦。元年。元勋。元帅。 状元(科举考试第一名)。
元认知训练用的问题单
返回
计划
1.这个问题是什么?现在我们打算干什么? 2.关于这个问题我目前知道了些什么?已给了我哪些信息?这些信
息对我有什么用?
3.我的计划是什么? 4.还有其它的办法吗?如果……,将会怎样? 5.下一步我做什么?
监控
1.我遵照了计划或策略吗?我需要一个新的计划吗?我需要一个新 的不同策略吗? 2.我的目标变了吗?现在的目标是什么?
认知策略 (cognitive)来自ll重复(repetition)
翻译(translation)
l
l l l l l l
归类(grouping)
记笔记(note-taking) 利用关键词(key word) 利用上下文情景(contextualization) 拓展(elaboration) 迁移(transfer) 推测(inferencing)
认知策略、学习方法和元认知的关系
元认知监控 内部 认知策略
认知技能或方法
外显行为
元认知在认知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一)元认知是智力开发的新突破口 (二)元认知能促使学会高效率 • 元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是指学生在学 习活动中能做到事前确定学习目标、制定有助 于目标实现的学习计划、选择有助于目标实现 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习方 法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调节,从而大 大提高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成功的可能性。 (三)元认知能极大的增强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