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残留溶剂方法学验证方案

阿莫西林残留溶剂分析方法验证方案文件编号: VP-01-06-00-041方案起草方案审核方案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1、概述在阿莫西林制备工艺中,使用了甲醇与丙酮两种对人体具有危害的二类溶剂,我公司为了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在国家要求范围内,开发了阿莫西林胶囊中甲醇与丙酮残留的检测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要求对此检测方法进行方法学验证。

2、验证目的证明本方法能满足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测定,确保阿莫西林原料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测方法准确、重现并耐用,检测结果数据真实可靠。

3、验证范围本验证方案适用于阿莫西林中甲醇与丙酮的残留溶剂检验方法验证。

4、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5、验证前的风险评估5.1验证小组人员按照《质量风险管理规程》,对分析方法进行了风险评估,确定了需进行方法确认的项目。

5.1.1严重性(S):危害可能产生后果的程度。

严重程度分为五个等级。

5.1.2可能性(P):影响检测结果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频率或概率,建立以下五个等级:5.1.3可检测性(D):检测到异常情况存在的能力的程度,定义如下:5.2风险优先数量等级判定(RPN)5.2.1风险等级判定标准的确定RPN是事件发生的严重程度、可能性和可探测性三者乘积,用来衡量可能的仪器缺陷,以便采取可能的预防措施。

RPN = Severity(严重程度)×Possibility(发生的可能性)×Detection(可探测性)5.2.2风险评价和处理注:当RPN≤8,但严重性S为5时,仍需按中等以上风险进行后续控制。

5.3风险分析6、验证前的准备6.1人员培训在本方案实施前,已对方案实施过程中涉及人员进行培训,以保证方案顺利实施,做好培训记录,培训记录见表1。

表1 训确认表7、验证内容7.1验证项目及可接受标准7.2仪器配置检查(见表2)表2仪器配置表7.3验证所用的试剂及样品(见表3)表3验证所用试剂及样品7.3实验条件:检测器:FID(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WEL-624 30m×0.32mm×0.25um升温程序:50℃,维持6min,60℃/min的速率升温至240℃,维持3分钟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60℃载气:氮气流速:2.98 ml/min分流比1:1 进样方式:顶空进样,顶空瓶平衡温度80℃,平衡时间30min7.4方法学验证7.4.1专属性试验7.4.1.1目的:确定所需测定的目标溶剂可以很好的分离,并且不会受到来自溶媒及可能出现的杂质的干扰。

7.4.1.2溶液的配制7.4.1.2.1空白溶剂:精密移取5mlDMAC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7.4.1.2.2甲醇贮备液:精密称取甲醇30mg,置于已有20mlDMAC的50ml量瓶中,加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7.4.1.2.3甲醇定位溶液:精密量取甲醇储备液5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7.4.1.2.4丙酮贮备液:精密称取甲醇50mg,置于已有20mlDMAC的50ml量瓶中,加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7.4.1.2.5丙酮定位溶液:精密量取丙酮储备液5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

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7.4.1.2.6对照溶液:精密量取甲醇贮备液5ml,丙酮储备液5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7.4.1.2.7样品溶液:取样品约0.1g,置于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5mlDMAC溶解,密封。

密封,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即得。

7.4.1.2.7样品-对照溶液:取样品约0.1g,置于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上述对照溶液5ml,密封,超声使其分散均匀,即得。

7.4.1.3测定分别将上述空白溶剂、甲醇定位溶液、丙酮定位溶液、对照溶液、样品溶液、样品-对照溶液混合溶液各进样1针,记录色谱图。

7.4.1.4可接受标准:■空白溶剂色谱图中目标峰出峰位置附近无显著干扰峰;■对照溶液谱图中甲醇和丙酮目标峰与相邻峰的分离度应不小于1.5,理论塔板数≥5000;■样品中可能出现的杂质对溶剂测定无干扰。

7.4.1.5试验结果(见表4)表4专属性试验结果7.4.2系统适用性试验7.4.2.1目的:确认用本仪器系统进行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的验证符合要求。

7.4.2.2溶液的配制:系统适用性溶液的配制:取专属性项下对照溶液,作为系统适用性溶液。

7.4.2.3测定:取系统适用性溶液,连续进样6次,记录色谱图。

7.4.2.4可接受标准:■对照溶液连续6次进样所得图谱中目标峰峰面积RSD≤10%,保留时间的RSD≤1%■理论塔板数≥2000;■分离度≥1.57.4.2.5试验结果(见表5)表5 系统适用性试验结果7.4.3检测限7.4.3.1目的:确定在本色谱条件下,被测溶剂可以被检出的最低浓度。

7.4.3.2溶液的配制取专属性项下的甲醇定位溶液及丙酮定位溶液,用DMAC逐级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直到符合S/N=3±1的标准,该浓度的溶液即为检测限溶液,取此溶液5ml共3份,分别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7.4.3.3测定:取检测限溶液,顶空进样,共3次,记录色谱图,计算各溶剂的最小检测限。

7.4.3.3可接受标准:符合S/N=3±17.4.3.4试验结果(见表6)表6检测限试验结果7.4.4定量限7.4.4.1目的:确定在本色谱条件下,被测溶剂可以被准确定量的最低浓度。

7.4.4.2溶液的配制取专属性项下的甲醇定位溶液及丙酮定位溶液,用DMAC逐级稀释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精密移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顶空进样,记录色谱图,直到符合S/N=10±1的标准,该浓度的溶液即为定量限溶液,取此溶液5ml共5份,分别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7.4.4.3测定:取定量限溶液,顶空进样,平行操作共5次,记录色谱图,计算各溶剂的最小定量限。

7.4.4.3可接受标准:符合S/N=10±1,重复5份的峰面积RSD不大于10%7.4.4.4试验结果(见表7)表7定量限试验结果7.4.5线性与范围7.4.5.1目的:测试在定量限至限度标准的120%范围内,待测溶剂的响应值与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

7.4.5.2溶液的配制:定量限:取定量限项下的浓度及平均峰面积值进行计算。

线性贮备液:取专属性项下甲醇储备液、丙酮储备液作为线性储备液。

线性溶液1:分别精密量取甲醇储备液、丙酮储备液各2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甲醇24ug/ml,丙酮40ug/ml)。

线性溶液2:分别精密量取甲醇储备液、丙酮储备液各3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甲醇36ug/ml,丙酮60ug/ml)。

线性溶液3:分别精密量取甲醇储备液、丙酮储备液各4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甲醇48ug/ml,丙酮80ug/ml)。

线性溶液4:分别精密量取甲醇储备液、丙酮储备液各5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甲醇60ug/ml,丙酮100ug/ml)。

线性溶液5:分别精密量取甲醇储备液、丙酮储备液各6ml,置50ml量瓶中,用DMAC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甲醇72ug/ml,丙酮120ug/ml)。

7.4.5.3测定:精密量取各线性溶液5ml置于顶空瓶中,密封,顶空进样检测,记录色谱图,记录每个浓度点的峰面积。

以浓度对峰面积做回归曲线,以二次回归得到回归方程及相关系数。

7.4.5.4可接受标准:线性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

7.4.5.5试验结果(见表8)表8线性与范围试验结果Excel绘制曲线并计算相关系数7.4.6准确度7.4.6.1目的:考察残留溶剂分析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

7.4.6.2溶液的配制;空白溶液:DMAC对照贮备溶液①:精密称取甲醇30mg、丙酮50mg置于已加入20ml DMAC的50ml量瓶中,用DMAC稀释至刻度并摇匀,即得。

对照贮备溶液②:精密称取甲醇30mg、丙酮50mg置于已加入20ml DMAC的50ml量瓶中,用DMAC稀释至刻度并摇匀,即得。

对照溶液①: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溶液①5ml置50ml量瓶中,以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对照溶液②: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溶液②5ml置50ml量瓶中,以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取5ml置于20ml顶空瓶中,密封。

供试品溶液:精密称取本品0.1g,置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DMAC5ml,密封,超声使其分散均匀,摇匀,平行配制2份。

80%对照溶液: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溶液①4ml置50ml量瓶中,以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120%对照溶液:精密量取对照贮备溶液①6ml置50ml量瓶中,以DMAC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

80%准确度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本品0.1g,置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80%对照溶液5ml,作为80%回收溶液,密封,超声使其分散均匀,摇匀,平行配制3份。

100%准确度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本品0.1g,置20ml顶空瓶中,精密加入对照溶液①5ml,作为100%回收溶液,密封,超声使其分散均匀,摇匀,平行配制3份。

120%准确度溶液的配制:精密称取本品0.1g ,置20ml 顶空瓶中,精密加入120%对照溶液5ml ,作为120%回收溶液,密封,超声使其分散均匀,摇匀,平行配制3份。

7.4.6.3测定:取对照溶液①连续顶空进样5次,对照溶液②连续顶空进样2次,供试品溶液、80%准确度溶液、100%准确度溶液、120%准确度溶液顶空进样1次,记录色谱图,计算各浓度点的回收率。

计算公式: S V As Cs Ws Rf ⨯⨯=221Rf Rf Rf +=%1005⨯⨯⨯=Wu Au Rf 残留 5f ⨯⨯F A R 测得量=%100-⨯加入量样品原有量测得量回收率=式中:Rf -----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1Rf -----五针对照液①中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 2Rf -----两针对照液②中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 Rf -----对照液中甲醇或丙酮的校正因子的平均值; W S -----对照液中甲醇或丙酮的称样量,mg ; Cs -----对照品的含量,%;Vs -----对照品稀释倍数。

As -----对照液色谱图中甲醇或丙酮的峰面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