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D - 副本

2014年《投入产出分析》习题集及解答-D - 副本

《投入产出讲义》-czw 1
《投入产出技术》习题及解答
陈正伟 2014-05-20
第一章投入产出法概论
1、投入产出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方法来说,是研究经济体系(国民经济、地区经济、部门经济、公司或企业经济单位)中各个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名词解释、填空
2、国民经济:是指由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各种经济活动组成的有机整体。

本处研究的投入产出表实际上就是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

-名词解释、填空
3、投入: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固定资产折旧、劳动力和支付的各种费用及利润、税金等项目的总和。

-名词解释
4、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贷款利息支出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5、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原材料
B 固定资产折旧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税
6、下列属于投入产出分析中的投入有()
A 获得的捐赠物质
B 国家的奖金
C 国家给予职工的物价补贴
D 劳动者报酬
E 生产补贴
7、产出:是指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的总成果及其分配使用去向。

-名词解释
8、某地区总投入为3000亿元,中间投入为2000亿元,则各地区总产出为()亿元。

A 3000
B 2000
C 1000
D 5000
9、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C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增加值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最终使用总和
10、在投入产出分析中下列关系成立()。

A 总投入=总产出
B 总产出=中间使用
C 总投入=增加值+最初投入
D 总投入=中间投入+最终使用
E 各个部门增加值总和=全社会总产出的总和
11、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内容: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相应的线性代数方程体系,综合分析和确定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分析重要的宏观经济比例关系及产业结构等基本问题。

简答
12、投入产出表;是指反映各种产品生产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的一种棋盘式表格。

名词解释
13、投入产出表是反映各种产品生产的()。

A 投入来源
B 使用去向
C 棋盘式表
D T型结构表
E 上下结构表
14、投入产出模型:是指用数学形式体现投入产出表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名词解释、填空
15、投入产出法的基本作用: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模型,能够清晰地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产业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反映国民经济中各部门、各产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的直接与间接联系;能够反映各部门、各产业生产与分配使用、生产与消耗之间的平衡(均衡)关系。

正因为如此,投入产出法又称为部门联系平衡法。

-简答
16、投入产出表的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品;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17、价值型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A 中间使用+最终产品=总产品(实物)
B 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总投入
C 增加值=最终使用
D 总产出=增加值
E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8、投入产出法的基本特点如下:-简答
1)它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之间的数量关系(技术经济联系)。

整体性是投入产出法最重要的特点。

整体性。

2)投入产出表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个方面同时反映产品在部门之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和使用价值的运动过程。

-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3)从方法的角度,它通过各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社会总产品与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其中两个最重要的系数是:直耗系数、完耗系数。

-系统反映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4)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技术的结合。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9、投入产出方法的基本特点有()。

A 整体性 B、同时反映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形成与运动 C 数学与计算技术的有机结合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