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诗歌鉴赏之炼句专题

诗歌鉴赏之炼句专题


考点精析
古人写诗讲究构思,往往一句话就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表现全诗的思想,即所谓的炼句。 赏析炼句,就是抓住诗歌中关键的句子进行品 味,分析其在全诗的结构、表情达意、升华主 旨等方面的作用。
【基础积累】
高考对佳句赏析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三类关键句子上:
特点
例句
作用
内容精彩

三十功名尘 抒发了作者不愿虚度年华、 与土,八千 迫切要求建功立业、报仇雪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 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⑴释句意: 考生在纸上作答的沙沙声,像春蚕嚼食桑叶
⑵点手法: 以声衬静、以声写声(比喻)、借景抒情 ⑶析结构: 呼应上句,写考场之寂静 ⑷明情感: 对有序应试、一展才华的考生(人才辈出)的赞美; 为国选拔人才的喜悦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此诗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而第二句中 “豁”则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这是一首写山的诗,却没有采用常见的“开 门见山”的写法,而是为山的出场先做下了一 系列的铺排,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 句才出现,增添了嵩山的神秘感。“数峰清瘦 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 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 变得索然。诗人巧妙地激发了读者急于相见的 欲望,使嵩山在千呼万唤中隐现,而其一旦出 场,全诗便在高潮中平稳结束,留给读者很大 的想象空间。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诗歌大意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 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
举子们紧张肃穆地答题,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 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
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 朝廷分颁爵位等待着三公九卿。
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 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2.以声衬静(以动衬静)(手法,1分),呼应上句考生 “无哗”,用细碎的蚕食桑叶的声音,来烘托考场的肃静 (作用,1分)。
3.借景抒情(手法,1分),作者以考生认真应试来表现 英才济济,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感情, 1分)
4.借景抒情(手法,1分),作者通过“春蚕食叶”这一 充满生机的想象,表达了作者身为考官对考生们肩负家国 重任的殷切希望(作者身为考官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喜悦之 情)。(感情,1分)
3.作者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面寂静、肃穆而充满 生气,他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感到喜悦。(感情)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规范答案:
1.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写声,用“春蚕食叶”描摹考生在 试卷上奋笔疾书的声音(手法,1分),生动形象描绘了 认真应试、埋头作答的士子形象(形象,1分)。
方法归纳
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义。回答此类题时,要着 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
2.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细读全篇之后,看 这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3.揭示该句的句式特点或写法特点。
4.分析作用,点明艺术效果。结合表达技巧去分析各句 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题步骤
诗歌鉴赏之炼句专题
学习目标:
• 1.了解诗歌鉴赏的炼句类型和常见题型。 • 2.掌握炼句类诗歌鉴赏的答题步骤。
考纲要求: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 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炼句题常见的设问方式
(1)某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赏析某句的妙处。 (3)某句在诗中最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理解。 (4)谈谈你对某句的理解。 (5)某句,另一版本用了另一句,你认为哪一 句更好?
• 诗人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 失意落笔。“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 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 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 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 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 望。一个“困”字,形象的展现了诗人疲 劳困顿的精神状态,以及空怀一腔抱负在 官场中左冲右突,却不得施展的惨淡景象 。
• 这篇诗作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 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 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 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 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 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 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 )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诗用 “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 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 神气质与追求。
对照写出作者的孤寂飘
技巧角度进行
零之感。
【特别提醒】
解读关键诗句,包括诗句的含意、色彩、情 致、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 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 语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 辞方法等。
赏析诗歌炼句艺术是一项综合性工作,既涉及内容、 情感,又包括了炼字、表达技巧。因此,赏析炼句艺术, 一定要从句子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切入,而且要紧紧 地把这两者结合起来。
• 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 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维给孟 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 ,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 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 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诗 ,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 时展现给了读者,达到了一种物我相融的 境界。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句的精妙之处。(6分)
规范答案:
1.用比喻的手法,以声写声,用“春蚕食叶”描摹考生在 试卷上奋笔疾书的声音(手法,1分),生动形象描绘了 认真应试、埋头作答的士子形象(形象,1分)。
2.以声衬静(以动衬静)(手法,1分),呼应上句考生 “无哗”,用细碎的蚕食桑叶的声音,来烘托考场的肃静 (作用,1分)。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 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高考答案: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
响,生动贴切。 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 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实战演练】
1、(2012 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8~9题。 初见嵩山 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日暮北 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 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
• 《初见嵩山》是宋代诗人张耒创作的 一首七绝。此诗没有具体地描写嵩山 ,而是另辟蹊径,通过看山的过程表 现作者览景的喜悦,从而烘托嵩山的 迷人魅力。诗中用曲折的笔墨描写嵩 山的独特景物,表现了诗人仕途失意 之后借嵩山来慰藉情怀的思想感情。 全诗造语新奇,人景合一,在写景中 反映了诗人的精神气质与追求。
一般是议论性或抒
蔑视。
情性的,其位置常
在诗词的后半部分。
表 或是在表达情感 月落乌啼 霜天、残月是冷色,江
达 上极尽曲折,或 霜满天, 枫、渔火是暖色,这是
精 是在手法上极具 江枫渔火 色彩的对照;霜天透明
彩 夺目之处。考查 对愁眠 的明亮与渔火鲜艳的明
句 这样的句子,多
亮是光质的对照。通过
是从炼字或表达
①礼部:官署名,为六部之一,掌礼乐、祭祀、宴乐及学校 贡举的政令。贡院:科举时代考试之所。②紫殿:指京都贡 院。一作“紫案”。暖吹:暖风,指春风。③席:犹言列坐。 ④衔枚:古代行军时,令口中横衔状如短筷的“枚”,以禁 喧哗。此处比喻人人肃静。⑤乡里:犹言“郡县”。先德行: 以德行为先。⑥列爵:分颁爵位。《尚书》“列爵惟五”, 指公、侯、伯、子、男五等,此处代指官职。公卿:三公九 卿,泛指考中的学子们。⑦耗:无,尽。⑧群公:指同时主 持考试者如范、王、梅等人。
此次考试,苏轼、苏辙兄弟同时中进士,曾巩亦在 榜中,可谓一时胜举。欧阳修一生最喜奖拔才士,本诗 写出他主持礼部考试时,见到考场中英才济济,考试场 面寂静、肃穆而充满生气,他为朝廷得添新人而由衷地 感到喜悦。
பைடு நூலகம்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 (1)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五岳中的中岳。
• (2)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 走于道路。
• (3)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
•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 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 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 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 ,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 也有了驰骋的胸怀。天色渐晚,北风 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 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 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 丝尘埃。
•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夏秋之交,诗人 张耒赴任洛阳寿安县尉,途中作此诗。其 《书曾子固集后》一文提到,此行先舟楫 ,后鞍马,又病六十日,辛苦劳顿,自不 待言。然而劳顿并非始自今日,而是多年 如此,所以说“年来”。诗人原任临淮主 簿,据《临淮主簿厅题名记》记载,任职 的三年中,文牍劳形,单调寂寞,唯有遇 佳山秀水时,闷怀才豁然开朗。“年来” 二句,写己为鞍马所劳,为尘埃所困,只 有青山才可使自己惬意开怀。这是诗人宦 游生活的真实写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