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要琢磨细节
所谓细节,是指所记人、事、景中的细枝末节,如人物细致的神态、生活中细小的事件、环境中细小的事物等等。
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记叙事件、再现环境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阅读中抓住细节描写,能更好地理解文章深意,这一点无论在小学的学习还是在初中的学习中都很重要。
契诃夫的《凡卡》中描写凡卡给爷爷写信:他想了一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乡下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想”、“蘸”、“写”、“抓”、“添”这一系列动作,把不会写信的凡卡渴望爷爷收到信救他出火坑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这个情节讲的是孔乙已把自己买的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而孩子们吃完茴香豆后却不肯离开,所以孔乙已无奈地“罩住”了茴香豆,一个“罩”字既表现出他的善良又表现出了他生活的窘迫。
“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是都德《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一次心理活动。
他听到学校屋顶上鸽子咕咕的叫声时,内心表现出对敌人禁教法语的卑劣行径的轻蔑、憎恨和珍视祖国语言的深厚感情。
以上这些名家名作中的每一细节描写都蕴含新意,发人深思,耐人寻味,我们阅读时一定要认真揣摩其绝妙之处。
让细节在品读中厚重起来
——例谈《爱如茉莉》的细节描写
《爱如茉莉》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件事,它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芬芳怡人。
通过细节描写表现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真爱,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
一、浏览课文,寻找细节
《爱如茉莉》一文的细节描写如散落在文中的珍珠,随处可见。
教学时,我首先从解读课题入手,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谈谈对爱的理解。
学生心中可能有如玫瑰一般烂漫、浓郁的爱,可能有如大海一般宽广、无私的爱,它们会与课文茉莉般的爱形成反差,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到文中捕捉爱的细节,寻找真爱的足迹。
二、咬文嚼字,品读细节
本文通过许多细节描写表现出爸爸妈妈的真爱,其中比较集中的爱的细节就是“直奔图”和“熟睡图”。
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直奔图”和“熟睡图”中的细节描写,以点带面,进行互文阅读。
学生通过品读这些平淡却又感人至深的细节描写,明白了文字背后蕴藏着的深情。
1.在品读“直奔图”时,我首先采用语言描述的方法,配乐范读课文6~8自然段,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然后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这些语言文字,并让他们画出能感动他们的细节描写,从中寻找爱的足迹。
学生从妈妈病了还牵挂着爸爸,想着煮饺子给爸爸吃,体会到妈妈对爸爸的爱;从“记住,要等到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看出妈妈不想让爸爸知道,不想让爸爸担心;从“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
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此后,他每天都去医院”中感受到爸爸对妈妈的爱。
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虚弱”“记住”“直奔”等关键词,反复品读,读出文字背后浓浓的爱。
从这些平淡朴素的生活细节中,学生感受到的真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
2.在品读“熟睡图”时,我采用画面出示与感情朗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形象感受“熟睡图”中的感人细节。
先引导学生边看插图,边品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捕捉爱的细节,感受茉莉般的爱。
然后,让学生画出文中的细节描写并作批注。
此时,学生从“紧握”这个词看出爸爸对妈妈非常关心,以至于晚上睡觉的时候,爸爸会随时注意妈妈是否醒了;从妈妈“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中可以看出妈妈很幸福,从“悄悄地”“探”感受到初升的太阳也被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打动了。
为了帮助学生多层次、多角度感悟真爱,在品读“熟睡图”时,我运用了互文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前后联系,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围绕“熟睡图”,联系上下文,分小组讨论:爸爸睡好了没有?妈妈睡好了没有?学生从爸爸睡眼朦胧、布满血丝、“边打哈欠边说”以及“蹑手蹑脚”这些细节描写中,感受到爸爸心中时刻装着妈妈;从妈妈“手脚都麻木了”“清醒含笑的眸子”等细节中,感受到妈妈心中也时刻装着爸爸。
正是这些看似平常却饱含深情的细节描写,让我们感受到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真爱。
三、揣摩心理,想象细节
本文的细节描写细腻深刻,饱含深情。
透过这些表情、动作、语言,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真爱。
在品读“熟睡图”时,我设计课本剧,要求学生根据提示,展开合理想象,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四、走进生活,回忆细节
“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牵挂;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妈妈嘴角的微笑;爱是爸爸紧握着的双手;爱是清晨淡淡的阳光;爱是病房里那簇芳香的茉莉;爱如茉莉,洁白纯净;爱如茉莉,幽香缕缕;爱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充满诗意……”此时,学生对真爱已经有了全面的认识。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真爱,我及时引导学生走进自己的生活,回忆身边关爱自己的人的点点滴滴,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爱的理解,进一步升华对真爱的认识。
“爱是爸爸温暖的大手,抚摸着我们的脸庞。
”“爱是妈妈慈祥的眼睛,温暖着我的心房。
”“爱是奶奶的唠叨……”“爱是老师鼓励的目光……”一个个感动的细节,一句句感人的语言,真爱从学生的笔尖自然流淌。
此时,他们被真爱感动着,被浓浓的爱意包裹着,对“爱如茉莉”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品读细节,体现了课文的特点;品读细节,走进了人物的内心;品读细节,使文本内涵变得丰富起来;品读细节,使情感变得厚重起来。
学生在咬文嚼字中,品读细节背后的深刻内涵,在回忆生活细节中,感受真爱的温馨美好。
注重细节的阅读
有年轻朋友向我借书,一卷厚厚的大部头,三、五天就看完了。
我问,你没有上班?他回答说上了。
我又说,你读得太快了,没有细细读吧!果然,这部世界名著里的许多精彩细节,这年轻的朋友竟没有多少印象……
这位年轻朋友是学理工科的,已是资深专业技术人员。
他用浏览的方式读一部文学作品,自有他不得已的苦衷;但我始终认为,作为一名耐心的读者,特别是有志于文学创作和研究的青少年读者,要真正读好一部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就必须注重细节的阅读。
这样的文学著作,除有思想性和风格特征外,匠心别具的细节描写才是它有血有肉的艺术生命。
这里,我从手头就有的资料中选例一、二。
《水浒》中的武松打虎,便是细节描写绘声绘色的一例。
作者对这个情节是作过反复推
敲的,由缓到急,由驰到张,一步一步把武松打虎带入高潮。
与虎相搏之时,笔触反不放在武松身上,集中写猛虎的扑、掀、剪、咆哮、挣扎等等。
故金圣叹在此批道:“写虎能写活虎,写活虎能写其搏人,写虎搏人又能写其三搏之中,此皆是异样过人笔力。
”武松打虎;李逵母被虎食,亦杀众虎。
而后者不如前者流传。
李卓吾在明万历容与堂刻本中点评:“人以为武松打虎到底有些怯在,不如李逵勇猛也。
此乃学究见识,如何读得水浒传?”——我非常赞同并佩服金、李二人的卓越见识。
如果《水浒》中少了景阳岗打虎的传神细节描写,不仅武松会大伤元气;整部小说也会黯色不少。
细节的重要性,在长篇小说中不容低估;而在篇幅不长的短篇小说中也同样不容低估,而且需要更精简而典型。
俄罗斯作家契诃夫是写短篇小说的圣手。
他的《变色龙》中便有精彩的细节描写:那就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身上穿的新的军大衣的穿、脱、穿的描写。
这个细节不影响故事情节的发展,但在刻画人物上很起作用。
一只小狗咬了人,警官奥楚蔑洛夫来解决。
在弄不清狗主人的情况下,他一会儿感到热,一会儿又感到冷,趋炎附势的本性使他不能公正断决此案,只能溜走。
一件军大衣的细节描写,成了警官变色的保护物,成了贯穿全文的思想矛盾的侧面写照,在文中发挥淋漓尽致。
读罢令人拍案称绝。
注重细节的阅读,不仅能提高我们的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我们还能从作家那里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对材料的精确筛选,巧妙的组织语言文字等等,这些东西对培养我们的文学修养和写作能力,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当然,读者注重细节的描写,但细节的真实必须服从于整个作品的主题思想才能有价值和意义。
所以,我们在阅读中要始终把握住这至关紧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