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2 征税和纳税

8.2 征税和纳税

XX中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 月 日 第 周
年级/学科
高一政治
授 课 班 级
课 题
8.2 征税和纳税
课时安排
1
课型
新授课
课前5分钟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识记税收的含义;公民主动纳税的原因;
理解税收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的内容及其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了解违反税法的表现
运用税收和税法的相关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偷税漏税行为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不愿意
教:我们前面讲过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负税人”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的,但也不用过于紧张,一方面企业不可能将所有的税费分担给单个消费者,另一方面我们刚才说的增值税,企业是必须要交的。纳税是每个人的义务,大家都要积极纳税,否则可能出现什么问题?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国家很难执行职能
教:税收的固定性是一般情况下不能变化,不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不能随意变更,例如全国人大。但它也确实是可以变更的,例如我们个税的起征点,2011年时3500元,2018年之后变更为5000元。这一点变化之后会不会有人反对拒绝呢?有可能,所以我们需要税收的强制性,集保障税收的无偿性,也决定了税收的固定性。又有同学问了,是不是只有个税才这样呢?
教:可以发现,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利益受损,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很难保存。所以我们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但是在金钱面前很多人难以自持,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学:结合书本,找出答案。偷税、骗税、欠税、抗税
教:面对这类的违反税法的行为,我们除了坚定履行公民纳税的义务,还可以做什么?
学:结合书本,找出答案
教:个人所得税的特点很明显,收入越高税率越高。对于个人所得税一般用两种税率,一是超额累进税率,计算个人工资收入,5000为起征点,低于5000的不征税,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呢?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
教:过高的收入收取高额的税率,过低的收入则不收税,目的明确,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收入,保护低收入,缩小二者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会公平,这个地方的税收分配是初次分配还是再分配?
教:上述两则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无偿性”并非绝对的无偿,哪有同学问是不是因为这个税收以前是无偿的,现在名不副实了呢?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税收具有固定性
教:没错,有税必有法,税收是依法执行的,不可以随意变更,但是不是绝对不能变更呢?去年的税法不符合今年的行情,需不需要变更呢?
学:结合书本,分析作答。需要变化
作 业
整理本节课知识点


5












课前5分钟内容复核
教案查阅签字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再分配
教:没错,是再分配,因为在这里进行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第二种是比例税率,统一按20%的税率计算,包括财产租赁、转让等。现在有个问题,作为中学生的我既没有收入,也没有财产继承转让等问题,那我需不需要交税?
学:结合书本,讨论分析
教:这一点在我们进行消费的时候会发现,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并没有提示纳税,但在我们消费的商品价格中实际已经包含了商品的税费,也就是说商家将税费转移给了消费者。这个时候我们被称为负税人,实际担负税款的单位和个人。这种纳税我们愿不愿意呢?
教:既然税收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那么说明税收具有什么特点?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强制性
教:大家看到书本,税收的强制性规定的了那些主体?
学:纳税人和税务机关
教:也就是说,交税和收税都是强制的,那如果我不叫会不会有什么影响?观看视频纳税之武林外传
学:结合书本,观看视频,讨论分析
教:税收是强制纳税,那我交了税之后会不会有什么补偿?
教:没错,不止如此,我们可以再思考一下,国家征税是为了执行职能,这些职能是为谁服务呢?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服务人民
教:所以我们发现,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如果我们不积极纳税,国家很难为人民服务。一旦国家不能起作用,不能解决社会性的问题,我们还能不能完全地保护好我们自己的利益?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不能
教学重点
税收的含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
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
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讨论互动
情景教学;讨论教学;归纳教学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个别化教案
导入新课:
连线图——税收的含义,请同学们在书本找出税收的含义,并分析判断连线选项。
讲授新课: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创设,准确把握税收的基本特征和税收的作用,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区分各种违反税法的现象并交接对之相应的处罚的实践参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同我国税收的性质,拥护社会主义国家关于税收的法律和政策。牢固树立纳税光荣的信念,自觉遵守税法,依法诚信纳税;以主人翁的态度监督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同各种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税收具有无偿性
教:所谓的无偿,大家要注意是指我按规定交的税一旦上交不会退还也不需要付出代价。但是我交了税是不是一定没有好处?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
教:分析案例一:税务机关依法退回多征收的个人所得税;案例二:广元市元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区纳税大户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学:结合书本,分析案例,讨论作答
学:结合书本,分析问题。不是,其他税种都是如此
教:那我们现在都有那些税种?
学:结合书本,找出答案
教:没错,本课难点之一就是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这两个都需要一些简单的计算。首先看增值税,请同学们在书本P70上找出它的含义、对象以及优势。
学:结合书本,找出答案
教:增值税一般考点有2,第一考计算,这个很简单,增值税的税率为17%,它只对增值的部分(商品单价-商品成本价)收税;第二考优势,正因为增值税只对增值额收税,而不是对整个营业额收税可以避免企业出现同一部分收入被重复收税的不合理现象,此外,只对增值额收税也可以弥补对前一生产环节征税的缺失。简单来说,增值税既能降低企业的负担同时又能防止偷税漏税。请同学们在书本P70上找出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对象、项目、特点和优势
学:结合书本,分析作答
教:一方面我们强化纳税人的义务意识,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强化权利意识,也就是监督的权力
பைடு நூலகம்练习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是(B)
A、组织税收是财政的基本作用
B、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C、财政是实现国家职能的物质保证
D、税收是依靠政治权力获得的,而财政不是
课堂总结、点评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国家收入与分配的有关知识,知道了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国家是通过财政预算和国家决算参与社会分配的,知道了财政收支的具体途径和用途,以及要保持财政收支平衡等常识。这对于我们在经济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国家用财政手段调控经济、管理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将有重大指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