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4.2点及圆的位置关系

24.2点及圆的位置关系

oCBA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第六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2、通过探求点和圆三种位置关系,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及数量间的关系;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圆的定义是2、放暑假了,爱好运动的小华、小强、小兵三人相邀搞掷飞镖比赛。

他们把靶子钉在一面墙上,规则是谁掷出落点离红心越近,谁就胜。

如下图中A 、B 、C 三点分别是他们三人某一轮掷镖的落点,就这一轮来讲,很显然,_____的成绩好。

若把靶子看作以O 点为圆心的圆,你能得出点和圆有几种位置关系吗?二、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2 并完成以下各题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若设⊙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的距离为d ,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表示成怎样的数量关系?⇔d >r ; ⇔d=r ⇔d <r (二)交流展示,精讲解惑例:如图,在ABC ∆中,︒=∠90ACB ,︒=∠30A ,AB CD ⊥,cm AC 3=,以点C 为圆心,3cm 为半径画⊙C ,请判断A 、B 、D 与⊙C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三)当堂训练1、已知⊙O 的半径为5cm ,有一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3cm ,求点P 与圆有何位置关系?2、⊙O 的半径为10cm ,A 、B 、C 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 、10cm 、12cm ,则点A 、B 、C 与⊙O 的位置关系是:点A 在 ;点B 在 ; 点C 在 ;3、若⊙A 的半径为5,圆心A 的坐标为(3,4),点P 的坐标(5,8),则点P 的位置为( )A .⊙AB .⊙A 上C .⊙A 外D .不确定4、⊙O 的直径18cm ,根据下列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判断点P 和圆O 的位置关系. (1)PO =8cm (2)PO =9cm (3)PO =20cm5、已知⊙O 的半径为5cm ,P 为一点,当cm OP 5=时,点P 在 ;当OP 时,点P 在圆;当cm OP 5>时,点P 在 .6、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cm ,以A 为圆心2cm 为半径作⊙A ,则点B 在⊙A ;点C 在⊙A ;点D 在⊙A 。

课后反思:24.2.1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七课时)一.学习目标:1、探求过点画圆的过程,掌握过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画圆方法;2、了解运用“反证法”证明命题的思想方法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过三点的圆;难点:反法的证明思路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可表示成怎样的数量关系?二、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93并完成以下各题。

1、平面上有一点A,经过已知A点的圆你能作几个?圆心在哪里?2、平面上有两点A、B,经过已知点A、B的圆你能作有几个?它们的圆心分布有什么特点?3、平面上有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经过A、B、C三点的圆有几个?圆心在哪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平面上的三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过这三个点能不能作出一个圆?为什么?(二)交流展示,精讲解惑1、已知△ABC,求作△ABC的外接圆。

2、用反证法证明:一个三角形中不能有两个直角。

(三)当堂训练1、下列说法:①三点确定一个圆;②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圆有且只有一个接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外心是各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⑤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⑥等腰三角形的外心一定在这个三角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A.1 B.2 C.3 D.42、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A.三点确定一个圆 B.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C.经过一点有无数个圆 D.经过两点有无数个圆3、三角形的外心是()A.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C.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4、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6cm、8cm、10cm,求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的面积。

5、如图,⊙O是△ABC的外接圆,D是弧AB上一点,连结BD,并延长至E,连结AD若AB=AC,∠ADE=65°,试求∠BOC的度数.课后反思: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八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直线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了解切线,割线的概念;2、掌握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方法。

3、能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⑴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⑵会正确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难点:会正确判断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复习回顾:点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请你用d与r之间的数量关系表示点P与⊙O的位置关系。

二、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1、操作:请你画一个圆,上、下移动直尺。

观察:在移动直尺的过程中,直尺和圆的位置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你描述这种变化。

讨论:①通过上述操作说出直线与圆有几种位置关系②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个数有何变化?2、直线与圆有____种位置关系: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公共点叫_______,直线与圆有惟一公共点时,叫做_____,这条直线叫做圆的 , 这个公共点叫;直线和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________。

3、思考:若⊙O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在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中,d与r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二)交流展示,精讲解惑在△ABC中,AB=5cm,BC=4cm,AC=3cm,(1)若以C为圆心,2cm长为半径画⊙C,则直线AB与⊙C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直线AB与半径为r的⊙C相切,求r的值。

(3)若直线AB与半径为r的⊙C相交,试求r的取值围。

(三)当堂训练1、圆O的直径为4,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3,则直线L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切(C)相交(D)相切或相交2、直线l上的一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O的半径,则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A)相切(B)相交(C)相离(D)相切或相交3、直角三角形ABC中,∠C=900,AB=10,AC=6,以C为圆心作圆C,与AB相切,则圆C的半径为()A、8B、4C、9.6 D、4.84、已知圆O的直径是10厘米,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d.(1)若L与圆O相切,则d =_________厘米,有_______个公共点(2)若d =4厘米,则L与圆O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3)若d =6厘米,则L与圆O有___________个公共点.课后反思: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九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切线的判定定理并会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切线的判定定理难点:切线的判定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切线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几何语言:若⊙O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d_____r 直线l与⊙O_______。

二、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问题:如图,在⊙O中,过半径OA的外端点A作直线l⊥OA,则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多少?直线l和⊙O有什么位置关系?(二)交流展示,精讲解惑1、如图,直线AB经过⊙O上的点C,并且OA=OB,CA=CB,求证:直线AB是⊙O的切线。

2、如图,点D是∠AOB的平分线OC上任意一点,过D作DE⊥OB于E,以DE为半径作⊙D,判断⊙D与OA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总结切线的判定方法:(三)当堂训练1、下列说确的是()A.垂直于圆的半径的直线和圆相切;B.经过圆的半径外端的直线和圆相切C.经过半径的端点和这条半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D.经过直径的端点和这条直径垂直的直线是圆的切线2、如图,AB是⊙O的直径,∠ABT=45°,AT=AB,求证:AT是⊙O的切线。

3、如图:在△ABC中,AB=BC,以AB为直径的⊙O与AC交于点D,过D作DF⊥BC,交AB的延长线于E,垂足为F。

求证:直线DE是⊙O的切线课后反思:OlA OBACDOB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十课时)一.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切线的性质定理2、会综合运用切线的判定、性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难点:切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圆的切线的判定方法:2、如果直线l是⊙O的切线,切点为A,则半径OA与直线l是不是一定垂直呢?二、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如何证明?(二)交流展示,精讲解惑1、如图,AB是⊙O的直径,直线L1,L2是⊙O的切线,A、B是切点,L1,L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证明你的结论。

2、如图,AB是⊙O的直径,MN切⊙O于点C,且∠BCM=38°,求∠ABC的度数。

三)当堂训练1、如图,AB切⊙O于点B,AB=4 cm,AO=6 cm,则⊙O的半径为 cm.2、如图,AB是⊙O的直径,点D在AB的延长线上,过点D作⊙O的切线,切点为C,若25A=∠,则D=∠______.3、如图,⊙O中,AB为直径,过B点作⊙O切线,连接CO,若AD∥OC交⊙O于D,求证:CD为⊙O的切线。

4、如图,△ABC中,AB=AC,点O为BC的中点,以O为圆心的圆与AB相切于D点。

求证:AC与⊙O相切。

课后反思:OA lAMA B L1L2AB CODBA C DPO 24.2.2 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第十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切线长的概念及切线长定理2、掌握三角形的切圆及心等概念3、会作三角形的切圆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切线长定理难点:切圆、心的概念及运用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测:1、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A ,B 为切点,∠OAB=30°. (1)求∠APB 的度数;X|k |b| (2)当OA=3时,求AP 的长.二、合作探究:(一)自学指导:1、如图:△ABC 的切圆⊙O 与BC 、CA 、AB 分别相切于点D,E,F,且AB=9cm ,BC=14cm ,CA=13cm,求AF,BD,CE 的长.(三)当堂训练1、过圆外一点作圆的切线,这点和______________,叫做这点到圆的切线长。

2、从圆外一点可以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_________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___________.3、与三角形各边都____的圆叫三角形的切圆;切圆的圆心叫_____;这个三角形叫做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