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大2016春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次考核 11665001202891 19750517第1大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最早提出“仁政”学说的先秦思想家是( )。
A. 孟子B. 孔子C. 管仲D. 邓析参考答案:A 满分:2.孔子所说的“礼”,一般是指()。
A. 刑法B. 民法C. 仪礼D. 周礼参考答案:D3.“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的主张出自()。
A. 周公B. 孔子C. 孟子D. 荀子参考答案:B4.商朝的刑法总称是( )。
A. 汤刑B. 五刑C. 禹刑D. 吕刑参考答案:A5.西周的宗法制的中心是()。
A. 神权B. 父权C. 皇权D. 母权参考答案:B6.“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描绘的土地制度性质是()。
A. 土地自由买卖制B. 土地公有制C. 土地王有制D. 土地私有制参考答案:C7.子产铸刑书的重大意义在于()。
A. 公布成文法B. 规范礼治C. 贵贱不愆D. 改革土地制度参考答案:A8.下列符合西周“尊尊”原则的行为是()。
A. 父慈B. 臣忠C. 子孝D. 弟恭参考答案:B9.“行仁政而王”的主张出自()。
A. 孟子B. 韩非C. 孔子D. 王夫之参考答案:A10.西周宗法等级制的核心是()。
A. 分封制B. 君权神授制C. 世卿世禄制D. 嫡长继承制参考答案:D第2大题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孔子与子产的法律思想相比较,二人()。
A. 都主张宽猛相济,但孔子以宽为主B. 都主张宽猛相济C. 都主张宽猛相济,但子产以宽为主D. 都不主张宽猛相济参考答案:A B2.荀子礼法起源思想的重要内容包括()。
A. "人之性恶"B. "明于天人之分"C. "明分使群"D. "欲利自为"参考答案:A B C3.荀子礼法起源观的前提是()。
A. 明分使群B. 定分止争C. 隆礼重法D. 化性起伪参考答案:A D4.下列能够反映墨家“天志”思想的说法是( )。
A. 天子有善,天能赏之B. 天子有过,天能罚之C. 反天之意,得天之罚D. 顺天之意,得天之赏参考答案:A B C D5.下列符合“刑不上大夫”礼治精神的有()。
A.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B. 王之同族有罪不即市C. 公族无宫刑D. 放弑其君参考答案:B C6.管仲所讲的"国之四维"包括()。
A. 廉B. 义C. 耻D. 礼参考答案:A B C D7.西周宗法等级制度包括()。
A. 礼制B. 分封制C. 世卿世禄制D. 嫡长继承制参考答案:B C D8.管仲"四民分居定业"论中的"四民"指的是()。
A. 工B. 奴隶C. 农D. 士E. 商参考答案:A C D E9.孔孟所强调的"仁义"的基点是()。
A. 兄友B. 子孝C. 弟恭D. 父慈参考答案:B C10.周公"慎罚"说的主要内容有()。
A. 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B. 刑罚适中C. 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D. 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参考答案:A B C D第3大题在下划线处填写正确的答案。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公元前536年,郑国_____首次铸刑书,开创我国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参考答案:子产2."命夫命夫,不躬坐狱讼"是"_____"在诉讼中的表现。
参考答案:刑不上大夫3.周公所制的礼起着"经国家、定社稷、_____、利后嗣的重要作用。
参考答案:序民人4.为了使天命不再转移,周公提出了_____说。
参考答案:以德配天5._____是奴隶主神权法思想发展的鼎盛时期参考答案:殷商6.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_____"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度。
参考答案:立子以贵不以长7.墨家的"巨子"和"墨者"大多是_____。
参考答案:下层的劳动者8.周公礼治的基本特征是_____。
参考答案: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9.周公所制的礼,是"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_____的依据。
参考答案:明是非10.夏、商、西周的法律思想是奴隶主贵族的_____思想和以"宗法"为核心的礼治思想。
参考答案:神权法第4大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每题6分,共3题,共18分。
1.简述"一同天下之义"的法律起源论。
参考答案:墨家否认国家和法律的先天存在,认为人类历史上有过"一人一义,十人十义"的时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从而造成了社会的混乱和争夺。
国家和法律的产生实现了"一同天下之义",消灭了混乱。
这种起源论目的在于使"兼爱"、"交利"上升为法律和政策,统一人们的思想,建立对劳动者有利的社会秩序,具有进步性。
2.请比较“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
参考答案:1. 二者共同之处:“明德慎罚”与“以德配天”都是周公提出的思想。
都是西周统治者在总结商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思想。
其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都有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
二者都突出了“德”的重要性。
2. 二者不同之处:“明德慎罚”思想一是要求统治者“敬德”,二是要求统治者慎重刑罚。
“以德配天”说则强调“有德”是统治者维护其统治的前提。
3.周公"慎罚"说的内容是什么?参考答案:周公主张谨慎用刑,反对滥杀无辜。
其"慎罚"说的主要内容有:(1)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2)反对族株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3)反对乱罚无罪,杀无辜。
(4)刑罚适中。
周公的“明德慎罚”说,虽然只是适应周初政治形势的一种权宜之计和作为维护其统治的一种手段,但在当时却是一种先进的理论,起过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它对后世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第5大题解释下列词汇。
每题4分,共3题,共12分。
1.兼相爱,交相利参考答案:"兼相爱、交相利"是先秦墨家"天志"法律观的主要内容。
"兼相爱" 指不分亲疏、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地爱所有的人,是针对"别相恶"而言的; "交相利"是主张人们互相帮助,共谋福利,反对互相争夺,"亏人自利",它针对"交相贼"而言, "交相利"明确肯定了小生产者追求和保有实际利益的合理性。
2.不法先王,不是礼义参考答案:法即效法;是即肯定,"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为万世所效法。
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
这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改革主张,同时也是邓析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主旨。
3.德主刑辅参考答案:德主刑辅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认为,在德行关系上应该宽猛结合,以道德教化为主,把刑罚作为教化的辅助手段。
4.民贵君轻参考答案:这是孟子的思想。
孟子认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同时从民心的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亡和民众是统治者的财用之源这两方面说明"民贵君轻"的道理。
孟子的这种思想是古代法律思想中具有民主因素的进步思想。
但这一思想的出发点仍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
2016春法本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二次考核 1第1大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2分,共10题,共20分。
1.《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是( )。
A. 法B. 道C. 自然D. 无为参考答案:B2.“庆赏以劝善,刑罚以惩恶”的说法,反映了贾谊主张()。
A. 无为而治B. 专任刑罚C. 礼法兼用D. 以礼治国参考答案:C3.西晋时期明确提出恢复肉刑的思想家是()。
A. 刘颂B. 阮籍C. 张斐D. 杜预参考答案:A4.作品()代表着白居易的法律思想。
A. 《驳复仇议》B. 《策林》C. 《时令论》D. 《天说》参考答案:B5.杜预认为立法的一条根本原则是()。
A. 德主刑辅B. 以民为本C. 简直D. 明德慎罚参考答案:C6.最早提出“君人南面之术”的先秦思想流派是()。
A. 儒家B. 杂家C. 道家D. 法家参考答案:C7.否定现实礼法并提倡法律简约的是()。
A. 儒家B. 墨家C. 法家D. 道家参考答案:D8.西汉初期治国的主导思想是( )。
A. 法家学说B. 黄老学说C. 墨家学说D. 儒家学说参考答案:B9.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
A. “皆有法式”B. “不务德而务法”C. “治不听君,民不从官”D. “一同天下之义”参考答案:C10.唐代思想家柳宗元认为法律起源于( )。
A. 兵B. 礼C. 乐D. 势参考答案:D第2大题:每题有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
每题3分,共10题,共30分。
1.法家所主张的立法原则有()。
A. 随时变B. 因民情C. 量可能D. 循天道参考答案:A B C D2.下列各项哪些能体现李世民统治集团慎狱慎刑的思想()。
A. 禁止刑讯逼供,注重犯罪事实B. 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C. 创立九卿议刑制度D. 重罪轻罚参考答案:A B C3.下列先秦法家人物中属于“后期法家”的是( )。
A. 韩非B. 李斯C. 申不害D. 慎到参考答案:A B4.王弼无为而治的主张包括:()。
A. 法令要统一,执法要严厉,凡事以律断罪B. 推行愚民政策C. 建立"无君无臣"的理想社会D. 反对繁多苛刻的法律参考答案:B D5.下列哪些法律主张是汉初黄老学派提出的()。
A. "以仁义为本"B. "秋冬行刑"C. "道莫大于无为"D. "以农为本"参考答案:A C D6.韩愈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A. 使"下者畏威而寡罪"B. 圣人制刑和天刑说C. 德礼为先,辅以政刑D. 理大罪,赦小过参考答案:B C D7.仲长统变法改制的内容主要有()。
A. 更化论B. 废分封,行郡县C. 恢复井田D. 恢复肉刑参考答案:B C D8.商鞅重刑理论的主要措施是()。
A. 轻罪重刑B. 赏必厚C. 不赏善D. 刑主赏辅参考答案:A C D9.为了贯彻赏罚,韩非提出的原则和方法有()。
A. 信赏必罚B. 德主刑辅C. 合于形名D. 赏罚有度参考答案:A C D10.魏晋时期被称为"三玄"的著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