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体会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体会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体会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开设探究性课程是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物理教学中实现态度、价值、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的最好载体。

上好探究课的标准在于:能否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能否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过程和方法:能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本人就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体会作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教师教学探究
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正确把握探究型课程的教学目的
学生提出的问题探究是学习的性质,问题是载体,主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周围事物、观察生活的能力,学会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而实践价值与理论价值倒是其次的,如“光对我们身体有哪些影响?”、“为什么不同的灯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等问题早已解决。

但这些问题对初中学生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需要体验收集资料、需要体验调查访问、需要体验深于教材的学习。

(二)尊重学生
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思想的火花往往在开放的环境中产生。

在开放的环境中,学生才可以放飞思想,充分发挥想象力,提出新颖的、有价值的问题,从而建立民主、平等、和谐
的师生关系。

青少年有好奇天真的个性,针对这一特点。

在课堂上教师要不以高高的姿态站在讲台上频频发问,而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笑容深入学生中间,有时还成为讨论小组中的一员,和学生一起寻求知识。

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切忌泼冷水;学生回答问题或发表自己的意见,哪怕是错误的,教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也应充分肯定其主动性,保护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思维的独立性,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更重要的是对于自己无法回答的问题,教师要诚恳。

敢说“不知道”,对于自己的错误要敢于承认。

这样才能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学生才能敢于提问。

(三)建立团结友爱、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
造成学生不爱提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老师的,有来自学生的,也有来自环境因素:
(1)学生自身原因:
(a)胆子太小,不敢在众人面前说话,没有自信心。

害怕说错,怕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

(b)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明白是不聪明的表现,担心自己的问题没有新意,没有探讨的价值。

(c)缺乏提问的技能与方法,不知从哪儿人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d)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解,
(2)老师自身原因:
(a)课堂气氛紧张,老师比较严厉,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予以积极的鼓励。

(b)没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

(c)没有给学生留有独立思考的时间。

学生只好随大流,
(3)环境因素:
(a)学生知识面狭窄,和社会自然界接触少,生活范围小。

(b)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平时没有养成提问的习惯。

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做到:让课堂有良好的气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引起学生的兴趣;多表扬敢于提问的学生,激发其学生提问的欲望;以谈话、谈论方式教学的情况下,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并具体说明了提问题的范围。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几点体验
在整个探究性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且做到当场“消化”。

当然,要真正上好一堂探究性课,教师的精心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一)从多角度多层面设计好教案
在备课前应掌握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和整个物理学中的地位和
作用,确立教学目标,把握好重点、难点,注意其与前后章节的联系,同时根据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及知识能力来设计教案。

当然,备教材同时也得备学生。

学校的不同,班级的不同,学生个体的不同,是应该考虑包罗进备课中的。

只有在熟悉教材,把握学生的实际,充分考虑设计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前提下,上课才能游刃有余,做到灵活应对。

(二)充分利用外因刺激学生探索知识的原动力——兴趣
信息时代当然离不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图、文、
声、像并茂的特点,除了能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且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及创新的欲望有着其他教学媒体不可替代的效果。

比如:在《电路的连接方法》新课内容开始前,通过利用多媒体来放映不夜城上海的灯火辉煌之景。

形形色色的灯饰映入眼帘,带给同学们的除了浓厚的兴趣与惊奇,当然还有疑问,而这疑问与惊奇也正体现了思维的开始。

而且在引导学生总结电路的两种连接方法的特点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形象演示电路当中的电流流向,变不可视为可视。

(三)开展合作学习,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并不是纯粹的由教师或某些学生的参与
而决定的。

一堂课教学目标实现,重点的突出,难点的解决应该是建立在全体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参与的基础上的,这样师生间、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成了不可缺少的环节。

生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弥补了教师个体不能对每个学生面面俱到的不足,而通过学生之间的这种互动,某一方面成绩好的学生可帮助这方面学习差的学生,也就达到了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这样便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向纵向和横向发展,起到很好的互补与互动的作用。

对于师生间的有效交流,不但使教师能更多地了解学生学习等多方面的不足,还能促进教师从“讲”向“导”的角色转化,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从而形成师生平等,协作的课堂氛围,最终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四)在学生探索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指导,帮助学生排除障碍
正如哈墨所言,教师在课堂上要根据活动类型和教学步骤来定位
个人角色一控制者、组织者、启发者、参与者、评价者等。

因此,我们必须及时的更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以驾驭好整个课堂。

让学生自主探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知识的能力及技能,改变那种被动式、接受式的学习方法,同时培养他们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精神。

物理不同于语文、英语,它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其探究主要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得出某一物理规律和特点等,而这些规律或特点也是学生最终所必须掌握的。

因此,在学生们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排除障碍,以使他们不至于在一些无关的小处花费太多时间,有碍实验的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要善于评价总结
对于学生的一个探究过程的成功与失败。

教师应及时地给予评价,分析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当然,应先让学生进行自评。

互评,最后才是教师总结性的评价,同时总结从探究过程中得到的有关概念、定义、特点及规律等。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使他们能感受到收获知识的喜悦,也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

作为教师,应努力创新,把探究型教学方法中的优势更多更好的挖掘出来,与其它教学方法整合,以适应现代教学要求,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成为有创新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