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刘建军郭娟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20年第09期
一、情感教育的意义
1.情感是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要素。

在化学课堂中,教师精神饱满,学生认真听,积极想,踊跃言,实验时认真观察和操作,这种和谐、活泼、严肃、有序的积极情感气氛,指引和维持着师生的教学行为,能排除教学中遇到的障碍,是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保证。

2.情感教育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学化学的教育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育他们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

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

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勤奋、坚毅、合作等优良品德。

”可见,情感教育本身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情感教学的内容
化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涉及人的社会性情感即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等。

1.道德感
化学教学中道德感主要体现在对祖国的自豪感和尊严感;对社会、学习、劳动的责任感;义务感;对同学的友谊感;对老师的尊敬感等。

2.理智感
学生的理智感主要表现为对所学课程的兴趣、爱好,并能体验到一种获得知识的乐趣。

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发展的高级阶段,便是学生具有自觉探求化学科学的真理,献身人类的文明进步事业的志趣。

3.美感
化学教学中的美感主要指对艺术和科学美的体验。

艺术美体现在化学教师的语言、体态、操作技巧和板书的运用以及教科书的设计等方面;化学知识美是科学美。

三、以素质教育为指导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科学素质主要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

在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的过程,能逐渐培养、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同时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意识。

作为中学化学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育思想,充分认识素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时刻不忘自己肩负的素质教育这一神圣的历史使命,自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

把素质教育纳入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备课、上课、实验等各个环节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各种素质。

要认真落实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的三大任务,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四、情感教育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情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

无论处于教学主导地位的教师,还是处于教学主体地位的学生,都是有情有感的个体。

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

化学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应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和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化学学科特点出发,做到以境育情、以知育情、以理育情、以情育情、以需育情。

1.以境育情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往往对情感的产生起综合的作用,此即"情感的情境触发规律"。

根据这一规律,在化学教学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有直观的形象可以把握,有濃烈的氛围可以感受,有愉快的活动可以参与,触"境"生情,引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

2.以知育情
情感与认识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规律。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

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运用典型范例,指导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3.以理育情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在化学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科学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爱科学的情感,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这一点上,化学较其它学科有着许多独特的优势。

但必须采取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方式、方法,做到有理、有据,以理育情。

4.以情育情
情感活动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

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移情到与此相关的一些物上,即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

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为此,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

5.以需育情
情感与需要具有相互制约的规律。

一方面情感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情感又可以调节一个人的需要。

一般地说,凡是与主观需要相符合,并能使之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情感;反之,则会产生否定的、消极的情感。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

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

总之,在化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情感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教师应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和不断创新,达到寓教于情、寓教于乐,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相互交流、实现再创造的愉快活动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