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1、业主提供的有关设计施工图纸资料及技术说明2、大庆(绿地)金融中心项目施工组织设计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4、《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标准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5、《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JGJ146-90)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J119-88)7、《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9、《预拌混凝土》(GB14902-94)10、《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13、《地下防水工程技术规范》GB 50108-200114、《地下室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02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强制性条文》二、工程概况及施工条件2.1工程概况大庆(绿地)金融中心项目是上海绿地集团大庆置业有限公司开发的的商住楼工程项目,位于大庆市萨尔图区世纪大道以北、火炬新街以西。
地下1层、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由6栋32——33层的商住楼房(含裙房)、1栋2层会所及2栋2层商业用房组成,本工程住宅主楼采用桩筏基础,其中筏板厚度为1.80m,桩筏基础面积共约3150㎡,筏板混凝土总量约7500m³,为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抗渗等级为P6。
根据设计,基础及地下室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膨胀率不小于0.0002,干缩率不大于0.0003;后浇带混凝土采用微膨胀混凝土,膨胀率不小于0.0004,干缩率不大于0.0003;温度后浇带砼浇筑时间安排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筑两个月后进行,沉降后浇带砼浇筑时间安排在主体封顶后进行。
本工程基础筏板砼浇筑质量,将是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项目部将制定严密、可行的施工方案并严格按此方案进行施工,确保砼施工质量万无一失。
筏板混凝土主要工程量2.2施工条件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先满足一下施工条件:(1)基础筏板模板内清理干净,无积水、锯屑、铁丝等杂物;筏板钢筋、模板、预埋等均已通过业主、监理、区质检站验收,质量合格。
(2)各种书面检查、隐蔽记录均已签字办理完毕。
(3)根据图纸设计标高,在绑牢的柱、墙钢筋上抄上50水平线并用胶布裹牢,以控制混凝土浇筑标高。
(4)测温导线埋设完毕,位置准确,绑扎牢固,上端已做好保护。
(5)现场道路通畅,施工配电箱接送至各用电点,且按规定配齐漏电保护器等,漏电保护措施齐全。
三、施工总体布署3.1工艺流程原材料检、试验(合格后)----混凝土搅拌----混凝土运输----坍落度检、试验----泵送----振捣----砼强度、抗渗等级检试验----抹面----养护----测温----调整养护措施3.2施工段的划分根据工程建设进度需要,本工程安排两个队伍同时流水作业组织施工:第一作业队伍:3#、4#、8#、10#楼底板第二作业队伍:7#、15#、16#、20#、21#楼底板3.3施工技术方案的确定原材料质量及性能参数要求:水泥采用水化热小的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中CA含量小于8%,水泥细度小于350m2/kg,水泥的含碱量小于水泥质量的0.6%,砼的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得小于300kg/m3,同时胶凝材料总量不宜高于450kg/m3;粉煤灰采用Ⅰ级粉煤灰,掺量为胶凝材料总量的20%左右;细骨料选用含泥量小于1%的级配良好的中砂,砂率宜控制在为33%-40%;粗骨料选用含泥量小于0.7%,进行人工级配优化的碎石,且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为保证混凝土可泵性,泵送混凝土所用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与输送管径之比,对碎石不宜大于1:4;水胶比宜控制在0.4左右;外加剂其抗裂防水剂选用HEA-Ⅰ型砼抗裂防水剂,泵送剂选用WZ-5泵送剂,缓凝剂选用BFN-12型缓凝剂,掺量为胶结材料总量的0.05%,(该缓凝剂已稀释于泵送剂中);混凝土的含碱量应小于3kg/m3,混凝土各组份中氯离子含量小于胶凝材料重量的0.06%。
混凝土配合比(表1)混凝土性能指标参数:强度为C30、抗渗性能必须达到P6;工作性能应满足施工工艺要求,坍落度应控制在160-200 mm,缓凝时间应控制在10-12h左右。
砼日供应能力要求:筏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采用予拌商品混凝土,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罐车,混凝土输送方式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公司砼供应能力应达到150m³/h。
3.4混凝土初始温度控制为了降低混凝土初始温度,分别对搅拌用水泥、水、砂、石等采取了降温措施。
(1) 通过对水泥出厂后较长时间的放置降温,使水泥入搅拌机温度(以下称使用温度)控制在45℃以下。
对于散装水泥生产厂家,由于水泥供应量大,周转快,从水泥出窑到运输至搅拌站使用时间间隔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入搅拌站的温度一般在60~70℃。
为了降低水泥使用温度,我们与水泥生产厂家进行了协调。
生产厂家适当延长了水泥的库存时间,把散装水泥用临时水泥袋包装,用鼓风机吹冷风降温。
经过这样一个过程,约两周时间,可把水泥温度计降低到45℃左右。
(2) 通过在搅拌用水中加刨冰,降低水温。
搅拌用水中加冰后温度可用下式计算:121')(C m m C m C t m t h i i w h w +-=其中: h m —热水(未加冰的水质量)w t —热水(未加冰的水温度)i m —冰的质量'w t —冷水(冰水混合溶解后)水温度1C —水的比热,4.2KJ/kgk 2C —冰的融解热:335KJ/Kgi t —冰的温度按0℃计算根据上式,已知每立方米用水量,即w m =h m +i m 总量,已知未加冰的水温度w t ,设定加冰后目标温度'w t ,可计算需加入的冰质量:w w w w i m C C t C t t m 211')(+-=由上式可知,若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156Kg ,由30℃降为15℃,则每立方米需用冰21.3Kg 。
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投入水中的冰迅速溶解,应将冰块破碎成冰屑后投入蓄水池。
(3) 通过砂石料场加顶盖防日光直射,用地下抽取的冷水冲洗石料堆等措施,可保证砂石原材料温度控制在25℃以内。
综上所述,混凝土主要原材料温度控制目标见表2。
表2 混凝土原材料温度控制值(4) 拌合物温度计算根据《建筑施工手册》计算,得出混凝土拌合温度42.250=T ℃,拌合物的出机温度75.271=T ℃,混凝土浇筑温度7.292=T ℃。
根据上述计算和规范相关要求,对实际浇筑混凝土的出机温度限定为26℃,控制入泵温度在26℃~28℃,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在30℃以下。
应注意的是,本工程浇筑时环境温度最高为35℃。
为了严格控制上述温度限定值,加强对驻站人员的管理,在搅拌前测量每盘原材料的温度,混凝土到达现场后进行测温,对于有个别入泵温度高于1℃~2℃时,也可用于大梁混凝土浇筑;对于入泵温度高于3℃以上时,在有施工条件的情况下可浇筑在同等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部位。
对部分运输车辆进行罐体防护,当拌合物的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采用裸罐车辆运输;当拌合物的温度低于环境温度时,用带有保温被的车辆进行运输。
3.5混凝土升温计算(1)混凝土不同龄期的绝热温升计算 经计算,不同龄期的绝热温升(℃)见表3。
表3 不同龄期绝热温升值由上表可知,混凝土在1~9天内基本完成水化过程,最高升温48.8℃。
根据经验,在1~9天内,混凝土中心区域可近似认为绝热升温。
即第三天混凝土最高温度:1.764.467.292max =+=+=t T T T ℃ (2) 混凝土内外温差验算按混凝土上表面5cm 蓄水养护方式,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2m a x q 4h 'H h ')[T -T q ]/H TT =+表(-注意:其中施工期大气平均气温q T 取40℃,混凝土实际厚度h 取3.5m 。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得出:1/[/1/]1/[0.05/0.581/23]7.71i i q βδλβ=+=+=∑2'/2.33/7.710.203h k λβ==⨯= 9.320.025.3'2=⨯+=+=h h H )40(195.040/])[('4max 2max -+=--+=T H T T h H h T T q q 表根据经验第三天混凝土内部温度最高(76℃)时,54)4076(195.040=-+=表T ℃ 而225476max =-=-表T T ℃,混凝土表面温度与混凝土中心温度之差未超过25℃,满足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养护要求。
因此,在实际施工中决定通过混凝土测温跟踪内外温差,保证内外温差不超过25℃;若温差超过25℃时,及时再覆盖一层塑料布,以减小内外降温梯度。
根据经验,我们将温度监控的重点放在混凝土浇筑后7d ,即升温阶段,每2h 测温一次,降温阶段每6h 测一次(降温速率<2.5℃∕天),待内外温差稳定<15℃后停止测温。
同时测量大气温度,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当发现温度变化异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本工程采用JDC-2建筑电子测温仪进行混凝土温度监控,每个测温点监测混凝土表面、中心及底部三个温度,测温点的平面布置见下图1。
砼浇筑方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分段定点、薄层浇筑、一个坡度、循环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工艺;砼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机械振捣。
“分段定点”是指按砼浇筑自然流淌长度进行分段定点,本工程主楼基础底板厚度为1.80m,采用商品砼浇筑,其自然流淌长度估计在18m左右;“薄层浇筑”是指砼一次浇筑到顶形成坡面后,其以后每次下料厚度均不得超过500mm,且每次下料都必须盖住坡脚,保证不形成冷缝;“一个坡度”是指按一开始浇筑形成的坡面基本保持原样向前浇筑,过程中不要再次任意改变,以控制下料路线和防止产生冷缝,“循环推进”是指按浇筑流向依次向前浇筑,在砼浇筑过程中只存在拆管,不存在接管,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防止泵管堵塞;“一次到顶”是指砼浇筑一开始下料就必须达到筏板顶标高,然后依次向前推进,保证不到标高不向前推进。
3.6施工组织方案的确定考虑本工程项目的基础筏板面积较大,混凝土浇筑期间环境温度较高,为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产生冷缝,决定筏板混凝土的浇筑采用3台泵同时进行,按每台泵平均每h浇筑45m3,结合考虑搅拌站至工地的距离、车速、行走路线、装卸堵车待时、罐车体积容量等因素,每台泵约需配套10辆混凝土罐车,3台泵共需混凝土罐车30辆,为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机械事故,筏板砼浇筑时应另联系1台砼泵车及3辆砼罐车作备用,同时再安排一台塔吊应急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