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是洪仁玕到天京担任军师初时上奏天王洪秀全陈述他向西方学习草拟的建国方案,主要内容有统一政令、发展工商、兴办学校和平等外教等四个方面。
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
也是他的一篇施政纲领,倡导向西方学习,进行经济、政治和文化改革。
作为太平天国继续反封建反侵略的纲领,它有强烈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
但它没有联系实际、脱离群众、缺乏基础,因此得不到拥护,指导意义微弱,而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的客观条件,所以它根本没有实行。
湘军和淮军: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湖南湘乡大官僚大地主曾国藩组织了反革命地主武装,称“湘军”。
湘军有陆军和水师,大小将领多是曾国藩的亲戚、朋友、学生和同乡。
它是一支残暴的反革命封建武装。
“淮军”是安徽合肥官僚地主李鸿章组织的反革命的地主武装。
它和外国侵略者紧密勾结,成为一支镇压太平天国的凶恶敌人。
后来李鸿章派袁世凯训练新式陆军,淮军派生了以后的北洋军阀。
朝田亩制度》还规定了圣库制度和提高妇女社会地位的政策。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
清末最旱设立的最大轮船航运企业。
1872 年(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
1873 年正式成立。
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横滨、神户、吕宋等地。
承运漕粮,兼揽商货。
1877 年(光绪三年)以高价购进美商旗昌轮船公司一批旧船和设备,扩大经营,但始终受帝国主义在华航运业的排挤。
1885 年经盛宣怀改为官督商办。
1909 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
1930 年国民党政府借口整理改为国营。
1932 年归属交通部。
从此成为国民党四大家族垄断航运事业的机构。
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
到1947年11 月止,共有船460 艘,33 万余吨。
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官督商办】清政府利用私人资本举办近代新式企业的组织形式之一。
洋务派早期经营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此形式,以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前后为盛。
一般由商人出资认股,政府委派官员经营管理。
起初是为了适应“求富刀目的,或解决官办军用工业对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条件的需要,可是清政府财力拮据,不能拨出巨款直接投资,也不愿负担亏损,遂选派富商、买办或退职官吏出面募集私人股本,兴办企业.开办时也往往先由官方垫借部分官款进行筹备,待商股募集后,再陆续归还。
但企业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刀,官款可坐收“官利刀。
如招商局、开平矿务局等,都是这样在七十年代开办起来。
这些企业同洋务派李鸿章集团的关系密切,享有减税、免税、贷款和专利等特权。
有的企业原由商人倡议举办,为了免除地方封建势力的干扰和取得减免捐税、专利等特权,才变为“官督商办刀的,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
官督商办企业,实权例由官府委派的总办、会办、帮办和提调等掌握,入股商民处于只有义务并无权利的地位。
企业中充满衙门恶习和官场积弊,特别是对清政府的报效,成为企业的巨大负担。
企业内部官、商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声誉扫地,连最初积极参与官督商办企业活动的郑观应也认为“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刀。
后来官督商办企业大都改为官商合办,或者取消官督,改为商办。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亦称“上海机器局”。
1865 年(同治四年)李鸿章购买上海虹口美商旗记铁工厂,并入清政府原有两个洋炮局,又将曾国藩派容闳从美国购来的机器安装在内,建成该局。
是清未官办使用机器生产的军事工厂,依靠帝国主义提供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并受所用英、美、德等国技师和工匠的控制。
主要制造枪炮和修造兵轮,是中外反动派联合镇压中国人民革命运动的产物。
1867 年由虹口迁高昌庙,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厂。
1905 年(光绪三十一年)造船部分独立经营,称“江南船坞”,兵工部分仍称制造局。
辛亥革命后,前者更名*江南造船所,后者改称“上海兵工厂”。
1932 年一二八事变后,兵工厂停办,部分机器设备拆迁杭州保管。
抗日战争时内迁四川,拆剩机器设备和厂房,均为日军拆毁,场地并入江南造船所。
【郑观应】(1842—1921)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号陶斋。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曾当英商太古洋行买办,捐资得道员衔。
1880 年(光绪六年)受李鸿章委派为上海机器织布局会办,后又帮办轮船招商局等。
著有*盛世危言》一书。
主张设立议会,振兴工商业,“以商战为主”,挽回利权,批评洋务派购买西方船炮是“遗其体而求其用”。
1394 年任汉阳铁厂总办。
1906 年任粤汉铁路总办。
辛亥革命后,居上海,为商界著名人士。
【容闳】(1828—1912)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
字纯甫。
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少时入澳门马礼逊学堂,留学美国耶鲁大学。
后入美国籍。
1855 年(咸丰五年)回国,曾为上海宝顺洋行采购丝茶。
后到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向洪仁玕提出新政建议,但拒绝留太平天国工作。
1863 年(同治二年)受曾国藩委派,为筹建江南制造局,赴美国购买机器。
1867 年通过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清政府建议:组织合资汽船公司,选派留学生,开采矿产,禁止教会干涉人民词讼等。
此后历任留美学生监督、驻美副使。
1894 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曾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
1900 年在上海参加唐才常主持的张园会议,称“中国国会”,被推为会长,因清政府指名通缉,逃在美国。
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清流党】亦称清流派。
晚清统治阶级内部的一个政治派别。
他们在清廷内外,一评议时政,上疏言事,弹勤大臣,指斥宦官。
对外反对列强蚕食,对内主张整伤纪纲。
鹰击毛挚,煊赫一时,时人目为一“清流党”。
1884年(光绪十年),中法战争前后,’清流繁衍为前后两辈。
前清一流奉军机大臣李鸿藻为魁首,张之洞、张佩纶、陈宝琢、黄体芳等为健将;后清流以户部尚书翁同龢为支柱,盛星、王仁堪等是骨干。
前者多北人,号“北派气后者多南人,号“南派”。
其后志锐、文廷式、黄绍箕、丁立钧、张窖等亦参预其间,后辈踵前辈而起,较前辈通时务。
光绪帝亲政后,他们以拥帝相标榜,称为帝党,以别于当权的后党。
清流们以“敢言'博取声誉,也反映了爱国抗战和改革弊政的呼声。
镇南关大捷:中法战争中,清军在中越边境战胜法军的一次著名战役。
1385年(光绪十一年)2月初,法军进攻谅山,清军前敌主将潘鼎新不战而走,退至国境镇南关(今友谊关)内,法军直驱关前,一度深人关内数十里。
帮办广西军务老将冯子材奉命赴关迎战。
他和辑将士,部署战备。
以关前隘跨东西两岭,极为险要,乃令筑长墙,掘壕沟,率部独当中路前敌,命王孝祺所部“勤军”在右翼西岭驻守,以为特角;东岭由陈嘉、蒋宗汉率部驻守;苏元春等各部驻幕府、凭祥各处为总后备队;以湘军王德榜部驻守关外油隘。
3月23日,法军二午余人由尼格里指挥,分兰路扑
向关前隘,被清军苏元春、主孝祺等部击退。
次日,法军主力猛攻长墙,冯子材“以帕裹首,赤足草鞋气率先跃出长墙,王孝祺亦挥军奋击。
越南义民千余人自动助战。
法军三面受敌,败逃关外,25日退回谅山。
清军乘胜追击,28日又在谅山城北重伤尼格里。
法军遂弃谅山,向南溃逃。
是役,法军死伤二百八十七人。
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
天京事变 在太平军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 太平天国内部潜在的矛盾和弱点也日益明显的暴露出来。
1956年9月 发生了天京事变。
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 翼王石达开出走败亡。
天京事变严重的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 成为天平天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