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滨海中学高三二轮复习地理学案专题五——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2009.4.26【考点分布】【命题规律】1.从考核内容看,内外力作用的能力来源,表现形式,形成地貌常出现在高考题中。
2.从考核形式看,多数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布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从考查能力上看,直接考查名词、概念的试题不多,理论和联系实际的能力要求高。
【要点探究】探究点一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可概括为: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变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及已生存的沉积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及已生存的变质岩经过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已经形成的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融化,重熔再生,又成为新的岩浆。
如下图所示:例1:(2007年海南)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
完成1~2题。
1.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2.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图中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喷出岩D.火成岩1、沉积岩2都为侵入岩【解析】岩石的类型看成因,也看产状。
火成岩1显然是侵入岩,而火成岩2位喷出岩;沉积岩不存在侵入或喷出的问题。
先确定沉积岩的顺序——应该是沉积岩3、2、1;火成岩2破坏了火成岩1的结构,比较新;火成岩都比沉积岩3和2年轻;火成岩往往是地壳运动剧烈,断裂作用明显时期形成的。
当地壳稳定下沉后,沉积形成了沉积岩1.重新排序: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本题的选项首尾都确定了,其实就是辨别火成岩1和2的先后问题。
【答案】1.B 2.D例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主要由a作用形成的是2、a、b、c、d代表的地质作用分别是:bA. 岩浆冷却、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B. 外力作用、岩浆冷却、变质作用、重熔再生C. 外力作用、重熔再生、变质作用、岩浆冷却D. 变质作用、岩浆冷却、外力作用、重熔再生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d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探究点二板块构造学说1.板块及划分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如海岭、海沟等)分割成许多单元,叫做板块。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2.板块运动及地壳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一般而言,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3.板块运动与全球地貌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例3: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完成1~2题。
1.⑥板块是()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根据板块构造理论,②③两大板块碰撞而形成的山脉是()A.喜马拉雅山B.安第斯山C.落基山D.阿尔卑斯山3.主要位于①板块上的大陆的地理特征有()A.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B.没有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分布C.流经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流经大陆东岸的洋流为寒流D.东海岸有世界著名的渔场【解析】第1题,在赤道上,10°W-60°E为非洲板块,由此向东的⑥板块为美洲板块。
第2题,板块②和③分别是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两者相撞形成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
第3题,①板块上的大陆为非洲大陆,东海域为暖流,西海域为寒流,东岸无世界著名渔场,非洲的地中海气候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广。
【答案】1.D 2.A 3.A探究点三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4:下图为“赤道上六大板块的分布示意图”,且①板块主要位于10°W-60°E 。
完成1~3题。
1.图中山岭是A .因槽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向斜山B .因顶部坚实抗侵蚀而成的背斜山C .沿顶部裂隙侵蚀而成的向斜山D .沿槽部裂隙侵蚀而成的背斜山 2.图中E 处的井属于A .潜水井B .自流井C .承压井D .枯井3.若图中的隔水层由页岩组成。
按成因分类,下列岩石中与页岩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A .花岗岩 B .大理岩 C .石灰岩 D .玄武,岩【答案】1. A 2.B 3.C探究点四 主要的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例5: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1~3题。
1.甲处的地形名称是:A .喀斯特溶洞B .冲积扇C .新月形沙丘D .火山锥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 .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 .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 .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3.甲地区所属自然带是:A .热带雨林带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D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解析】1.甲处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坡度小,为河流冲积扇。
2.冲积扇的成因是河流的沉积作用。
3.从经纬度和等高线可以分析出,甲位于太行山东侧的华北平原西侧,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答案】1B 2A 3D例6: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该古迹已破损严重,面目全非,这主要是下列哪种作用的影响所致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海浪侵蚀D .冰川侵蚀2.形成上述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是A .气候干燥B .地形平坦C .尼罗河流过D .植被较差答案:B 、C例7:分析黄河壶口瀑布形成的原因由于岩性差异,造成流水的差异侵蚀。
较坚硬的砾岩侵蚀弱,较松软的砂岩易被侵蚀,形成断面和水潭,发育成瀑布。
探究点五 常见的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
2.利用背斜找油: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底部,中间为石油。
3.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矿位置。
如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层,如煤、铁矿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侵蚀搬运掉了。
4.利用断层找水。
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在断层地带搞大型工程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地下隧道应避开向斜部位。
(向斜构造在地形上一般表现为盆地,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因为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向斜是雨水汇集区,隧道可能变为水道)例8:(2008年上海卷)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剖面图上,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
图中,陡崖出现在___处。
甲处成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在图中数码①②③④所示地层中,有可能找到大量三叶虫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有可能找到恐龙蛋化石的地层数码是____,早期人类遗迹应该到数码__代表的地层中去寻找。
(3)地球演化过程中,灭绝的恐龙等生物种属不可复生,这说明了地理环境的演化具有______性。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了地质构造和地貌之间的判断和演化,相对比较简单。
【答案】(1)、背斜;向斜;断层;丙;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该处容易形成断裂,岩石比较破碎,因此更容易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地势逐渐降低,而形成山谷(2)、④;②;①(3)、不可逆探究点六、山地、河流地貌对交通聚落的影响1、总结山区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因素。
2、世界上大部分城市分布在河流的冲积平原上,分析原因。
3、在山区和高原聚落多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原因。
例9:分析图中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是什么?分布在地势平坦、靠近河流的地区。
【巩固练习】下图为“全球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完成1~3题。
1.2007年3月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里氏6.3级地震。
此次地震的震中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图中示意该位置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主要位于N板块上的大洲的地理特征是:A.地形以山地平原为主B.淡水资源最丰富C.流经大陆沿岸的洋流为暖流 D.一月吹陆风,七月吹海风3.当图中M点地表面正午太阳高度为90°时:A.非洲地区为白天B.欧洲地区为黑夜C.拉美地区为黑夜D.南极地区为极昼4.(2007山东卷)图2为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读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是A.①处的地表形态主要是风蚀作用的结果B.②处的地貌形态主要是由崩塌作用造成的C.③指示的岩层分解面曾遭受过风化作用D.④指示的岩层弯曲现象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读“阿尔卑斯山垂直自然带及其某日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5~7题。
5.山麓耕地牧场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则甲地自然带名称为: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C 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D 亚寒带针叶林带6.阿尔卑斯山南坡的雪线明显高于北坡,主要原因是:A 南坡降水多B 南坡降水少C 南坡气温高D 南坡气温低7.图中箭头方向代表气流运动方向,e地的气温明显高于a地,主要原因是:A e地受气旋影响B e地受反气旋影响C e地处于迎风坡D e地处于背风坡下面两图中,图甲..为从雅加达经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图.乙.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
回答8~10题。
8.A处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性 B.海陆位置影响,属经度地带性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性D.受地形影响,属非地带性9.图.乙.中,大陆东部和西部沿岸地区都是森林,但是森林的种类不同,其影响因素是:A.地形 B.土壤 C.水源D.气候10.在图.乙.中,D处之所以能形成草原的原因是:A.受到夏季风的影响较为湿润B.受到西风的影响带来丰富的降水C.E处有高山冰雪融水,使这里有较为丰富的水资源,能滋润草地的生长D.受冬季风的影响从北冰洋带来丰富的水汽11.(2008年全国文综)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分)⑵说明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
(11分)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16分)12.读下图回答问题。
(1) 比较南北半球纬度45o两处,雪线较高的是_________,相差约__________千米。
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__________,造成南北纬45度雪线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_。
(2) 与雪线纬度分布规律基本相似的是:A.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B.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C.盐度的纬度分布规律D.对流层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3) 积雪冰川虽然地处高纬和高山地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很大,但对于我国天山南麓地区来说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试加以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