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希托夫法测定离子的迁移数
平均室温:℃平均气压:Kpa
同组人:日期:2013-3-12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希托夫法测定电解质溶液中离子迁移数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测定CuSO4溶液中Cu2+和SO42-的迁移数。

二、实验原理。

当电解质溶液中通过电流时,会在两级上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

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通电量的关系服从法拉第定律。

设正、负离子的迁移数分别为:u+和u-。

当通电量为Q时有:
阳极电解质减少的物质的量/阴极电解质增加的物质的量= Q+/Q- = u+/u-
正、负离子的迁移电量与迁移速度成正比。

通过溶液的总电量Q等于正负离子的电量之和。

即:Q= Q+ + Q-
t+ = Q+/Q = t- = Q-/Q
在溶液中间浓度不变的条件下,分析通电前原溶液通电后阳极区溶液的浓度,比较等重量溶剂所含MA的量,可计算出通电后迁移出阳极区的MA的量。

通过溶液总电量Q由串联电路中的电量计测定。

可以算出t+和t-。

n迁= n电+ n后-n原
三、仪器与试剂
迁移数管1支;铜电量计1套;直流稳压电源1台
滑线电阻1台;移液管2支;滴定管1支
KI溶液(10﹪)淀粉指示剂(0.5﹪)硫代硫酸钠溶液(0.04912mol/L)HAc溶液(1 mol/L)HNO3(A.R.) 硫酸铜溶液(0.05mol/L)
四、主要实验步骤。

1. 清洗迁移数管,注意活塞是否漏水。

用少量硫酸铜溶液(0.05mol/L)淌洗两次,将该溶液充满迁移数管。

2. 用铜电量计测定通过溶液的电量。

阴极和阳极皆为铜片,实验前将阴极铜片用细砂纸磨光,再用稀硝酸浸洗,然后用蒸馏水洗净,晾干并称其重量(m1)。

3. 接通电源,调节变压器使阴极铜片上的电流密度为10~15mA/cm2,通电90分钟后切断电源。

取出铜电量计中部铜片用蒸馏水洗净,取出晾干并称其重量(m2)。

4. 将迁移管中的溶液分别缓慢放入已称量的锥形瓶中,再称其各瓶的重量,然后计算各溶液的净重。

5. 取部分溶液(约20 g)进行滴定,加入10%KI溶液10 mL,1 mol.L-1乙酸溶液10 mL,用标准硫代硫酸钠溶液滴定,滴至淡黄色,加入1 mL 0.5%淀粉,在滴至蓝紫色消失。

五、数据处理与结果讨论。

表1
表2
注:硫代硫酸钠溶液的浓度(0.04912mol/L)
n电=(m Cu / Mcu )×2 = (0.0244/64) ×2 = 7.625×10-3(mol)
= ( (V Na2S2O3 ×C Na2S2O3 )中间×M CuSO4) / 1000 中间区硫酸铜溶质的质量m

m质= (19.88×0.04912×160)/1000 = 0.1562(g)/m质= m阳总CuSO4/m原CuSO4
由m
中CuSO4
20.018/0.1562 =77.6906/m原CuSO4

=0.06062(g)
原CuSO4
n始= m原CuSO4/M CuSO4 = 3.7889 ×10-4 (mol)
n剩= 【( V阳Na2S2O3 ×C Na2S2O3 ×M CuSO4) /1000】×m阳总CuSO4/m阳取CuSO4 = (21.19×0.04912×160÷1000)×(77.6906÷19.7034)
= 6.5665×10-4 (mol)
n迁= n剩+ n电–n始= 4.4857×10-3 (mol)
t+ = n迁/n电= 0.59
t- = 1- t+ = 0.41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中间部分溶液浓度即为电解前溶液浓度。

2. 实验中的铜电极必须是纯度为99.999%的电解铜。

3. 实验过程中凡是能引起溶液扩散,搅动等因素必须避免。

电极阴、阳极的位置能对调,迁移数管及电极不能有气泡,两极上的电流密度不能太大。

4. 本实验由铜库仑计的增重计算电量,因此称量及前处理都很重要,需仔细进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