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阅》教案

《检阅》教案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检阅
江西省宁都县第一小学李志勤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三年级
2.学科:语文
3.课时:1
4.学生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课文,了解国庆六十周年阅兵盛况。

二、教学课题:《检阅》第二课时
三、教材分析:
《检阅》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课文,是围绕本组专题“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而选编的。

这篇课文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

学生从中感受到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和队员们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从而使人人平等、互相尊重的意识植根于学生的的心里。

四、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关健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交流感受
1、多媒体播放我国国庆60周年大阅兵。

[百度视频]/programs/view/2FAeInW4r14
引导学生欣赏之后谈感受。

学习第10自然段。

课件出示检阅场面文字:国庆节到了。

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指导学生读出检阅仪式的庄严、隆重。


2、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百度图片]/ywbooks/snjx/27314_2.html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

师:画面切换到波兰首都华沙,这里也是欢度国庆的隆重场面,许多队伍在这一天接受国家领导人、外国贵宾及亿万群众的检阅。

让我们把视线移到这队正走过主席台的儿童队员身上,你发现了什么特别之处?
学生自由发言,理解“截肢”。

学习第12自然段,课件出示儿童队员的表现的句子。

(二)走进故事,深入感知
1、师“在这次检阅中,儿童团队的精彩表现得到了亿万观众的称赞。

他们是怎样称赞儿童队员的呢?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学生划出相关句子,读出赞叹的语气。


2、走进博莱克
师:观众为什么称赞博莱克真棒?
(1)采用引读的方式让学生读博莱克表现的句子。

虽然拄着拐,但他挺着胸,昂着头。

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2)博莱克是个连走路都要拄拐的残疾儿童,今天却有这样出色的表现,在训练中,他一定付出了许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努力。

透过这个镜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想象,自由发言,体会博莱克的坚强、自信。

即使刮着狂风,下着暴雨,博莱克仍然————————
博莱克一次次摔倒,但他————————
博莱克的膝盖擦破了,但他忍着疼痛————————
博莱克的手臂被拐杖磨得血迹斑斑,但他咬紧牙关————
……
师小结:是啊,尽管汗水早已湿透了他的衣裳,泪水早已模糊了他的双眼,伤痕累累,但他并没有停下来休息,更没有因此而放弃。

因为他明白做什么事只有(坚持)才能(取得胜利)
(3)师再次引读博莱克表现的句子:坚持就是胜利,博莱克胜利了,你瞧: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

)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4)师:多么坚强、自信的小伙子,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吧!
生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这感人的一幕幕,亿万观众似乎也看到了,他们由衷地称赞:(学生接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如果说博莱克靠他的自信、坚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那么为什么说其它儿童队员真棒?
3、走进儿童队员
(1)课件出示阅读向导: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想一想:准备参加检阅时,儿童队员在干什么?(反馈学习情况)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棘手、鸦雀无声”的含义。

(2)体会儿童队员的心理活动
师:俱乐部里表面上是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他们心里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课件出示儿童队员心理活动的句子,学生齐读。

①、劝他不去?为什么劝他不去?你去劝他不去吗?为什么?
②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怎么跟他说呢?你去和他说吗?为什么?
(通过对学生反复追问,引导学生体会队员的善良、矛盾的心情。

) 师:指导学生读出队员矛盾的心情。

师:是啊,这真是一件棘手的事情。

让队员这样左右为难。

多么善良的孩子呀,他们既想在检阅时队伍能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好伙伴,这可怎么办呢?
师:这时,队长站起来,用洪亮的声音打破沉默的局面。

生接读:(体会意见统一后的轻松、高兴。


师:就是这些善良的小伙子,让截肢的博莱克参加了这么盛大的检阅。

检阅时:(生接读描写儿童队员表现的句子。


师:现场摹拟采访:博莱克,此刻,你的心情怎样?
学生自由发言。

师小结:看着自信、坚强的博莱克,观众由衷地称赞——(生接读)这个小伙子真棒!看着这整齐划一的儿童团队,观众再一次由衷地称赞——(生接读)这些小伙子真棒!想着队员对博莱克的关爱、信任,观众又一次由衷地称赞——(生接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孩子们,让我们也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生鼓掌)(三)小练笔
课件出示小练笔:此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

孩子们,看着这一切,如果你就是在场的一名观众,你想对博莱克或儿
童团队员说些什么?赶紧写下来吧。

我想对博莱克说:————————。

我想对儿童队员说:———————。

(四)走出文本,拓展升华
课件出示标语。

(五)作业设计
1、我会摘抄本课的好词好句,并且能背下来。

2、我要搜集有关残疾人坚强自信的故事,与好伙伴一起分享。

附:板书设计
14、检阅
观众(称赞)
博坚善儿
莱强良童
克自信队
信任员
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七、教学反思:
本文课后有一个写话的题目:博莱克,我想对你说。

今天,我仔细读了全班同学的写话作业,发现一个主要毛病:大部分同学都用回答问答题的方式表达了对博的敬佩,但语言平淡、言之无物,只有极少同学能联想到博检阅前的艰苦训练,推人及己,再联想到其它身残志坚的故事,内容充实。

总的来说,此次写话是失败的,后一反思,发现与其说写话失败,还不如说课堂上阅读教学的环节感悟不到位,关键在于体会难点语句“这个孩子真棒”时,没能充分地拓开孩子的思路,理解比较浅层,所以孩子们在写话时就浮于表面,深入不下去。

在体会“这个孩子真棒”这个句子时,不能仅停留于博莱克检阅时的表现,应充分展开联想:纵的方面,联想到他的训练过程,走进他的内心等;横的方面,应联想到队员对他的鼓励,信任及其它的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从而让博莱克的自信自强的形象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里,并联系孩子们平时遇上困难时的表现,让他们受到深刻的教育。

一节课上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孩子们是否学而有得,能得多少,善于挖掘人物形象背后的故事,才能真正地让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变得丰满、生动,从而受到深刻的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