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化脓性骨髓炎 (3)课件
关于化脓性骨髓炎 (3)课件
用药后有以下几种情况: (1)在X线片有改变前全身及局部症状均消失,最好, 说明骨脓肿形成前炎症已控制 (2)在X线片出现改变后全身及局部症状消失,说明 脓肿控制有吸收掉的可能。上两种情况不需手术, 抗生素应用3~6周 (3)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加剧:手术引流 (4)全身及局部症状均不消退:手术
二、 手术治疗 目的 1、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 2、阻止急性转变为慢性
关于化脓性骨髓炎 (3)
第一节 化脓性骨髓炎
概念:由化脓性细菌引 起的骨组织(包括骨膜、 骨密质、骨松质与骨髓 组织)的感染
感染途径:
血源性感染 创伤后感染 直接蔓延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最常见的致病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 菌,乙型链球菌占第二位。
外部因素:细菌毒力较强、局部原发病灶处 理不当; 内部因素:机体抵抗力下降。
CT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MRI:有早期诊断价值
ECT骨扫描:感 染灶在发病48小 时内即可显示核 素浓集,对早期 诊断有帮助
鉴别诊断
1. 急性蜂窝织炎和深部脓肿 2. 化脓性关节炎或风湿性关节炎 3. 尤文肉瘤或骨肉瘤
诊断:
X线检查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有下列表现应考虑急性骨髓炎 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 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不愿活动肢体 该部位有一明显压痛区 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 急性发作时疼痛、表面红肿热、体温升高1-2度, 闭合的窦道口排脓,有时有小的死骨
➢ 儿童因骨骺破坏,影响骨骼生长,使肢体短缩畸形 ➢ 放射学表现:长管状骨增粗,密度不均匀,以增生
为主,周围有新生的骨壳,其内有死骨及死腔,死 骨密度周围骨密度高,有不规则锯齿状边缘,周围 有密度较低的狭窄边界。CT可显示出脓腔与小型死 骨
病理:原发病灶细菌播散入血形成菌血症, 菌栓进入骨营养动脉后往往受阻于长骨干 骺端的毛细血管内(该处血流缓慢容易使 细菌停滞,儿童骨骺板附近的微小血管往 往更为弯曲而成血管襻),所以儿童长骨 干骺端为好发部位。基本病理变化是骨质 的破坏与死骨形成,后期有新生骨形成骨 性包壳,早期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以 增生为主。
3.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形成大块死骨 ,死腔,外有新骨,经一次或多次去除死骨 等病灶后痊愈;如不能彻底消除病灶,常有 复发。
慢性血源性骨髓炎
病因: 急性骨髓炎未能彻底控制,反复发作
演变成 低毒性细菌感染,开始即表现为慢性
病理
1.死骨和死腔存在,死腔内充满着坏死肉芽组 织和脓液,死骨浸泡其中,成为经久不愈的感 染源
临床检查
白细胞计数增高 血培养:寒战高热时抽血培养或初诊时每隔
2小时抽血培养一次,共3次,可提高血培养 的阳性率 局部分层穿刺:可明确诊断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2周内往 往无异常,如应用 抗生素可延迟至一 月左右
X线检查可有干骺区 散在虫蛀样骨破坏 ,密质变薄,死骨 ,病理性骨折等表 现
临床表现
儿童多见,胫骨上段和股骨下段最多见,往 往有外伤史
起病急骤,有寒战、高热等症状
早期患区剧痛,局部皮温增高,有局限性压 痛,拒绝活动,脓肿穿破骨皮质到骨膜下剧 痛,穿破骨膜后,骨内压降低、疼痛减轻, 但红肿、压痛更明显,邻近关节可有反应性 积液,如整个骨干破坏可有病理性骨折
经3-4周急性期,脓肿穿破皮肤,疼痛即 刻缓解,体温逐渐下降,形成窦道,转入慢 性期
诊断
➢ 病史、临床表现、 窦道形成、有死骨 排出者诊断不难
➢ X线表现:了解死 骨及包壳情况,难 以显示死骨后作CT 检查
治疗
治疗原则:手术为主,清除死骨、炎性肉
芽组织及消灭死腔 (一).手术适应证:
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 作病灶清除术 (二).手术禁忌证: ➢ 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术, 可以切开排脓 ➢ 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未能充分形成者,清 除死骨将造成大段骨缺损,造成患肢病废
3.伤口闭合:争取一期闭合,如不能一期闭 合,可用凡士林纱布或碘仿纱条充填,2- 3天换药,等下方肉芽组织生长填平伤口达 到二期愈合
宜早,在抗生素治疗 48-72小时仍不能 控制局部症状时手术,
手术方法: 1、钻孔引流 2、开窗减压
伤口的处理: 1、闭式灌洗引流 2、单纯闭式引流 3、伤口不缝,5~10天后延迟 缝合
三.全身辅助治疗: 高热时降温,补液,补充热量 有贫血时可少量多次输新鲜血,以增加抵抗 力 用清热解毒的中药 四.肢体制动:可作皮牵或石膏托制动 止痛 防止关节挛缩畸形 防止病理性骨折
并发症
(一)化脓性关节炎; (二)病理骨折 ; (三)肢体生长障碍,变 短、变长、畸形生长等; (四)关节挛缩及强直; (五)骨折延迟愈合或骨 不连; (六)以及关节活动受限 等。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转归
1.经早期药物和支持疗法,炎症消退。病 变吸收,确的治疗,可因严 重的败血症或脓毒血症而死亡。
2.死骨包壳形成:骨膜受炎症刺激形成骨包壳 ,包壳上有多处开口向内与死腔相通,向外与 窦道相通
3.窦道形成,周围有大量的炎性纤维瘢痕,局 部血运不良,修复功能差,窦道反复开放、闭 合,极少数病例长期刺激形成鳞状细胞癌
临床表现
➢ 肢体增粗、变形、皮肤菲薄、色泽暗、多处瘢痕、 窦道口流脓、肌肉纤维化可产生关节挛缩畸形
治疗
治疗原则
预防中毒性休克和并发多处感染,局部治 疗应早,力争急性期治愈,防止死骨形成 而转变成慢性骨髓炎,所以早期诊断和治 疗是关键
治疗方法:
一、抗生素治疗:对疑有骨髓炎的病例立即开始足 量抗生素治疗,5天内使用往往可以控制炎症,而5 天后或对抗生素不敏感,都会影响疗效。抗生素应 联合使用,待检出病菌后再做调整
手术方法:
1.清除病灶:切除窦道壁,在骨膜外开骨槽进入
死骨腔,摘除死骨、吸出脓液、刮净死腔内的坏死肉 芽组织、打通硬化的髓腔
2.消灭骨死腔的方法:
(1)蝶形手术:清除病灶后,用骨刀将骨髓腔边缘 削去一部分形成蝶状,使周围软组织填塞消灭死腔, 适合死腔不大,削去骨量不多的病例 (2)肌瓣填塞:死骨较大者,用邻近的肌肉作带蒂 肌瓣填塞死腔 (3)闭式灌流 (4)抗生素骨水泥珠链填塞和二期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