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ln

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ln


蛋白溶解学说(proteolysis theory)
病理学的发展
釉质中有机基质的存在 早期釉质龋多见于釉质有机基质丰富区 龋坏区中的色素沉着是蛋白分解所致
蛋白溶解学说
由于蛋白的溶解作用,微生物通过釉质的 有机途径侵入并使龋病发生
(先有有机物的分解后有无机物的脱矿)
龋病病因学
蛋白溶解学说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理 寄生腐败学说 论
口腔微生物学4龋病微生物学-
主要内容
1.细菌与龋病发生的关系。 2.致龋菌的生物学特性。 3.为什么说变异链球菌是主要致龋菌?
龋病的定义
龋病是发生于牙硬组织 的慢性细菌感染性疾 病,造成牙硬组织的 颜色、形态、质地的 改变。
继发龋(secondary caries)
偏光显微镜下的人工龋
龋病的发展进程
虫牙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外源性理论
近代自然科学的飞跃发展
经验科学
医学
实验科学
H+
Healthy enamel prisms
健康釉柱
Demineralized enamel prisms
脱矿釉柱
外源性理论
寄生腐败学说
Anton van Leeuwenhook "the Father of Microbiology"
局限性
成熟釉质中不到1%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 螯合剂如何螯合大量(96%)的无机磷灰石 晶体?
微生物 宿主
时间


食物
的 四

因TF,GBP等 产酸:LDH,Enolase等 耐酸:F-ATPase,AgDS等 毒力调控相关因子:QS,TCSs
龋病与微生物活动密切相关
龋病病因学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理 寄生腐败学说 论
虫牙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19世纪对微生物学 的发展做出了奠基 性贡献,主要功绩: 1.细菌分离、鉴定 技术 2.病原微生物确定 标准 3.发现结核杆菌
细菌学家 Koch (1843~1910)
Superficial 表面
Intermediate
中间
Deep caries 深龋
Pulpitis 牙髓炎
Apical abscess 根尖脓肿
龋病并发症
蜂窝织炎 (FICIAL CELLULITIS)
蜂窝织炎是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腐生性细菌 引起的皮肤和皮下组织广泛性、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虫牙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化学细菌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蛋白溶解-螯合学说
(proteolysis-chelation theory)
有机成分降解
螯合
矿物质溶解
细菌产生的蛋白溶解酶将牙内有机成分分解,产生具有 螯合功能的有机酸可与牙中的钙盐结合形成可溶性的螯 合物,从而使牙硬组织中的无机和有机物破坏崩解
Miller人工龋实验
牙齿+面包(糖)+ 唾液 牙齿+面包(糖)+ 煮沸唾液 牙齿+脂肪(肉)+ 唾液
龋 无龋
无龋
不脱脱矿矿
Bacteria from plaque
Sugar
Acid
Acid
Healthy Tooth
Decay
细菌酵解碳水化合物产酸是龋病的病因
几个经典的动物实验
n Orland 无菌动物实验 n Keyes龋病传播动物实验
食物
碳水化合物(致龋)
能量 胞外多糖(EPS)和胞内多糖(IPS) 选择
含氮化合物(抗龋)
尿素酶(Urease) 精氨酸脱亚胺酶(ADS) 精氨酸脱羧酶(ADC)
龋病与微生物的关系
龋病病因学
虫牙学说
BC 2000
虫牙学说 (legend of worm)
亚述;巴比伦;埃及; 印度;中国
A French carving, dating from the 1700s, designed to look like a human molar. “The tooth worm as Hell’s demon”
inoculated
Streptococci seperated from caries lesion
caries
平息了细菌在龋病发生中作用的争论
3. Antibiotics inhibited caries 抗生素抑制龋病
Penicillin
caries
McClure & Hewitt 1946
Orland 无菌动物实验
1. No bacteria no caries 无菌无龋 germfree rats
Sound teeth
Bacteria seperated from
caries
inoculated
?
Orland 无菌动物实验
2. Caries developed with bacteria inoculated 接种过细菌的老鼠发生龋病
化学细菌学说:菌丛的化学作用
chemico-parasitic theory
1889 Louis Pasteur
蔗糖 微生物 乳酸
1890 W. D. Miller 首次详细论证了细菌、
酸和龋病三者的关系 (The Microorganisms of the human Mouth)
The father of oral microbiologist
BC 1324-1269 殷墟甲骨文


齿 龋 = 齿 + 禹(虫)
龋病病因学
虫牙学说
内源性理 论
体液学说 活体学说
内源性理论
体液学说
龋病是由于辛辣和腐蚀性液体的内部作 用而发生
中医认为龋病是由于阴阳五行失调所致
活体学说
龋病是由牙内部发生的
龋病病因学
化学(酸)学说 外源性理 寄生腐败学说 论
Keyes龋病传播动物实验
n 无龋仓鼠与患龋鼠混合喂养,或 感染患龋鼠的排泄物,会发生龋 齿
n 给妊娠期或哺乳期的患龋鼠使用 青霉素,可减少子代患龋率。
KEYES. P. H.. Arch. Oral Bio. 1960, Vol.1, pp.304-320.
微生物是龋病发生发展中的 关键因素,没有微生物的参 与就不会有龋病的发生
化学细菌学说的评价
总结了龋病发生中的主要因素:
口腔微生物在产生酸方面的作用; 微生物发酵碳水化合物底物; 产生的酸导致牙矿物质溶解;
第一次阐明了口腔微生物、食物、酸与龋 病发生的关系,抓住了龋病发生的本质
局限性:
未阐明牙面微生物的存在形式 不能解释龋发生的特异性部位 不能解释龋发生的个体差异 未确定致龋的病原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