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影像学特征-王德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影像学特征-王德胜
MRS:及波谱成像,对脑实质的化学成 分进行分析:NAA峰下降---提示脑神经 元受损,Lac峰升高---提示脑实质进行无 氧代谢
HIE-MRS分析
特征性的表现是在1.3 ppm处 出现双峰状\倒立乳酸波 Lac/cr比率明显升高(正常低于0.23): 轻度: <0.5 中度: 0.5-1.5 重度: >1.5 预测后遗症: 中度: 25%以上 重度: 90%以上 NAA含量下降: 在LAC升高后数天才出现,提示乳酸过多积聚引起 的神经元自身溶解,是不可逆性损伤的标志 Glx(谷氨酸盐/谷氨酰氨)升高:是由于HIE引起神经 递质释放进入突触间隙所致 MI(肌醇)升高:提示伴胶质增生及髓鞘化不良
早产儿由于其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 的特殊性,缺氧缺血时的病理生理和脑 部的病理损伤部位与足月儿不完全相同, 故另称为早产儿缺氧缺血脑性损伤 Hypoxic 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
患儿轻者可治愈,重者可造成不同程度 的脑损伤和后遗症,严重威胁着小儿的 健康和生命 因此,临床疑诊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 必须结合影像检查方法以便早期诊断、 治疗及后遗症的评估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大脑动脉分布区示意图
脑梗死
T2
T1
男,7天,出生有窒息,T2、T1加权像显示左 侧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呈高信号
脑梗死
左额叶、双侧顶枕叶多发梗死灶
男,17天,出生有窒息,反应差入院
脑水肿、脑软化、脑穿通、脑萎缩
病理特点: 24小时内灶周水肿 48小时梗塞灶坏死
数周脑软化、囊变
HIE患儿MRI检查时机与方法的选择
DWI主要反映HIE早期的病理变化 常规MRI 反映亚急性期改变 因此, DWI的检查以出生后数小时至几天, 不能超过1 周;结合常规T1WI检查,可以 更早期评价HIE的脑损害
HIE患儿MRI检查时机与方法的选择
MRI影像可以将临床表现与病灶性质及发 病部位联系起来, MRS能早期检测新生 儿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代谢改变, 两者 结合能准确判断疾病的预后
数周/月脑穿通畸形
脑萎缩、软化
男,52天,其母产前休克,出生有窒息,抽搐、反应差、 吮奶差入院。广泛性、弥漫性及多囊性
特殊系列DWI及MRS
DWI:即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 非常敏感,DWI图呈明显高信号。左T1 无变化,DWI高信号显示早期梗死。
T2
T1
DWI
出生后24小时,T2、T1无变化,DWI高信号显示早期梗死
男,6天,出生有窒息,
抽搐、反应差入院.
深部脑白质损伤
脑室旁白质软化(PVL):白质坏死,T1低 信号,T2高信号 机制:由于脑室白质接受软脑膜表面来 自大脑中动脉,或前、后动脉的长、短 穿通支和基底节穿通支的支配,当脑灌 注压和脑血流下降时,此区域血流易减 少,导致脑白质缺血所致
邻近侧脑室体部
病变区Lac波:
HIE发展过程
轻度者预后较好,重度预后不良
HIE-MRI评价:分度
轻度:皮层及皮层深部点状及条状高信 号,伴或不伴幕上或幕下蛛网膜下腔出 血
中度:除上述轻度表现外,有两侧额叶 深部白质内对称性点状高信号或沿侧室 壁条带状高信号,可伴限局性脑水肿
重度:除上述中度表现外,有下列任一 项者:基底节区、丘脑高信号伴内囊后 肢相对低信号,皮层下囊状低信号的坏 死区,弥漫性脑水肿使脑深部白质呈普 遍低信号,脑室内出血伴病侧脑室扩大
脑室出血或扩张的诊断有帮助
• CT: 各种脑出血均有较高诊断率
• MRI:各种出血均有较高诊断率
六 脑梗死
梗死改变与血管分布有关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最常见,T1呈低信号, T2呈高信号 机制:由于局灶性和多灶性脑血管灌流不 足和全身导致主要血管或其分支闭塞或 狭窄引起血管灌流不足
大脑前动脉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因
产伤:胎头过大、头盆不称、急产、臀位 产、胎头吸引或产钳助产
围产期窒息 医源性:快速输注高渗液体;机械通气不当
硬膜下出血
Hale Waihona Puke 硬膜外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室管膜下出血1级
脑室内出血
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影像学比较
• B超:诊断早产儿脑室及脑室周围出血
较敏感,对蛛网膜下腔出血,伴
正常新生儿
T1WI
正常新生儿T2WI
HIE敏感系列及常见信号改变
敏感系列:T1
早期出血或渗血:T1呈高信号
梗塞、坏死: 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一 、旁矢状区脑损伤
大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是足月新生儿 缺氧缺血损伤的主要形式 解剖特点:大脑前、中、后动脉分水岭 区 机制:与旁矢状区血管解剖特点和压力 被动型脑循环有关 MR:T1皮质及皮质下白质迂曲点状、 条状高信号。严重者出现皮质下囊变, 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双侧丘脑出现高信号(白箭),双侧内囊 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黑箭)
四 、 脑水肿
脑回饱满 脑沟、脑裂变浅或消失 重者灰白质分界不清 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HIE-MRI表现:脑水肿
灰白质分界消失
五 、HIE伴颅内出血
硬膜下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室内出血 脑实质内出血
旁矢状区解剖示意图
MRI表现:皮层、皮层下白质T1WI可见纡曲条 状、点状高信号,皮层内呈雪花状高信号
男,8天,出生有窒息,抽搐、反应差入院。
男,10天出 生有窒息, 抽搐、肌张 力差入院。
T1WI
T2WI
皮质下囊变,T1呈低信号,T2呈高信号
二 、深部脑白质损伤
侧脑室额角、枕角旁白质损失,T1呈点、 条状高信号 机制:此区域是额叶的髓静脉向大脑深 部终末静脉引流会集处,因缺氧导致淤 血扩张,由于新生儿血管发育不成熟, 在组织学上有红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MRI影像学特征
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
王德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
定义 是指在围产期窒息导致脑的缺氧缺 血性损害 ,临床出现一系列脑病的表现 发达国家报道HIE发生率0.77‰~4‰ 国内文献报道HIE发生率0.77‰~8.5‰ HIE 是指足月儿、近足月儿,不包括早 产儿
HIE主要神经病理类型
损害类型 孕周 足月儿 早产儿
+ + + + + ––
解剖分布
1 选择性神经元的坏死 局灶和多灶坏死 2 矢状旁区损害
大脑或小脑皮质、丘脑、 脑干、海马 一侧或双侧大脑皮质 矢状旁区的皮质、皮质 下白质 大脑皮质、白质 丘脑、基底核
脑梗死
3 基底核和丘脑损害
+
+
––
––
4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
邻近侧脑室前角
邻近侧脑室 三角部及后角
邻近侧脑室 前角
脑室周围常见白质软化部位
PVL
T1WI
T2WI
三 、基底节和背侧丘脑损伤
基底节、背侧丘脑出现T1高信号 T1内囊后肢正常髓鞘化高信号减低或消 失,此征象出现提示预后不良 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与 基底节谷氨酸受体的分布有关;与局部 代谢有关;缺氧缺血;血管因素
HIE患儿MRI检查时机与方法的选择
由于新生儿处于髓鞘化逐渐形成期, HIE 治疗后的定期复查显得尤为重要,HIE 治疗后6~8 个月及每半年定期MRI 随诊 对疾病的治疗及预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谢谢聆听!
5 室管膜下-脑室内出血
––
––
+
+
脑室周围白质
室管膜下、脑室
人体正常组织MRI信号
脑白质
脑灰质
脑脊液 脂肪 低 高
骨皮质 骨髓 低 高
脑膜 低
T1WI 低~高 中 (新生儿~成人) T2WI 中 中等偏高
高
稍高
低
中
低
病理组织的MRI信号强度
组织 水肿 囊肿 实性肿瘤 亚急性血肿 钙化 脂肪 胆固醇 甘油三酯 T1WI 低 低 稍低 高 低 高 中、高 高 T2WI 高 高 高 高 低 稍高 高 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