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描述专业名称:建筑室内设计技术专业代码:560104入学要求:普通高中毕业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或具备同等学力修业年限:三年教育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层次:专科二、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一)职业面向(二)职业能力分析及要求就业面向的行业:设计师、材料员、项目监理助理、项目经理助理和资料员主要就业单位类型:建筑施工类、室内设计类、工程监理类等主要就业部门:装饰工程项目开发设计部、装饰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部门、装饰工程项目资料收集部门、人力资源部门等从事的工作岗位:(初始岗位一般指毕业后能够胜任的岗位,发展岗位指3-5年后能够胜任的岗位)表1:岗位能力分析表注:岗位任务描述主要阐述岗位的工作内容。
岗位能力的要求主要阐述胜任该岗位需要具备的能力。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专业美术、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原理、建筑制图、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程管理等专业管理知识,具有室内装饰方案施工图绘制、室内装饰施工组织管理能力,并具备专业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装饰行业施工管理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四、培养规格(一)知识要求1.具有体育锻炼方面的基本知识并具备相应的基本技能;2.具有基础英语的基本知识;3.具有计算机应用知识。
4.具备制图与识图的理论知识;5.掌握房屋建筑构造的相关知识;6.具备室内空间设计理论的基本知识;7.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理论知识;8.具备装饰工程管理,概预算相关知识。
(二)能力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专业能力:1.具有装饰设计的有关国家法规和定则的知识,掌握施工图纸、施工技术与装饰设计施工图绘制能力;2.具有计算机绘图能力;3.人体工程学知识的应用能力;4.具备材料识别验收的基本技能;5.具有室内空间设计的应用能力。
方法能力: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评价能力社会能力:1.具备一定的施工图设计能力,以及图纸资料管理能力;2.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组织管理能力;3.具有一定的装饰工程概预算能力;4.具备基本的职业素质,具有敬业精神和时间观念。
可持续发展能力:终身学习、文献资料的检索与获取创新与创业能力:1.具有运用外语进行阅读的能力;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能力;3.具有一定的艺术表达和鉴赏能力;4.具有继续学习、适应职业变化以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基本素质:1.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2.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3.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积极的学习、工作态度;4.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和奉献精神;5.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职业素质:1.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修养及熟练的职业技能素质和技能素质训练;2.具有良好的艺术审美素质;3.具有良好的专业管理素质;4.具有一定的概预算专业素质。
五、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一)人才培养模式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环节;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为主,同时学习部分专业课,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设计题目,并在学校、企业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以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为目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依托企业生产技术、工艺和管理的优势,实施“培养目标与岗位能力,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教学工程与工作过程,教学评价与规范标准”四对接的“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教学模式在学院“学做融通、双元结构”合作式教学模式基础上形成适合专业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
“讲—演—练—评”四位一体的立体式教学模式,就是专业课按照“讲授—演示—练习—评价”的顺序,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1.讲——讲授讲,是将与任务和项目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融合到实训实习教学中进行讲解,即在演练之前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原理、功能、技术要求和操作工艺。
讲解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室用板书“讲”、用多媒体“讲”或者深入施工现场“讲”,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训实习教学融合。
2.演——演示演,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支撑专业技能的理论知识,模拟演示真实的设计施工背景和职业氛围,使学生熟悉和掌握施工的技能操作要领。
3.练——练习练,即练习,就是指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演示,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技能操作的要领和步骤。
在实施教学中,动手练习是关键,教师现场巡回观察、指导学生,有效地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和质量。
4.评——评价评,即评价,是在讲演练后的每一环节都按照既定的评价指标对学生进行评定,即在教师讲解、演示和学生操作、练习后,对学生掌握和运用专业技能效果的课堂现场点评、阶段效果测评和社会评价。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一)公共基础课程概述(二)专业(技能)课程概述法并且掌握各种室内装饰材料、室内色彩搭配、室内设计风格等实际运用方法,通过室内原理一的课程学习,能够设计出家居空间的小户型、大户型、别墅整设计方案。
描述每门课程的课程目标、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三)专业(技能)课程体系构建1.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本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原则是:根据室内装饰行业岗位任务及对应职业技能要求,遵循以职业素质教育为基础,以理论知识应用为目的,以岗位技能培养为中心,构建符合“实用、适用、够用、实践”原则的课程体系。
2.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根据以上设计思路,本专业课程体系包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基于工作过程的实践课程体系。
(1)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与室内装饰行业人才需求相适应,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出发点,把握室内装饰行业的职业特点,设置政治理论课程系列和人文选修课程系列,营造实训场所的仿真职业环境,制定相应的实训章程和操作规范。
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理论课程体系围绕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能力要求,将理论课体系整合为公共技术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四部分。
课程的设置既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又有利于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又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
(3)实践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出发点,兼顾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项目,保持实训教学与职业岗位技术、工艺、过程的一致,保证实训课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确保技能实训的真实性,生产性和综合性,实现毕业生职业能力与室内装饰行业岗位技能要求的统一。
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如下:图1 专业课程体系示意图七、实施保障(一)师资队伍要求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业教师数比不高于25∶1,教学团队中应具备一定数量企业兼职教师,兼职教师数量与专任教师数量为1∶1左右,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人数占专任教师总数量的75%左右。
室内装饰行业是多学科交叉专业,又是动手性很强的专业。
为保证教学任务,本专业师资配置要求:艺术设计类专业、工科类专业,装饰类专业和工程经济类专业毕业的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同时要求教师方案设计能力、手绘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强,并具备装饰施工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
(二)教学设施1.教室要求专业画室、制图室、多媒体教室多媒体教学的主要设备由四大系统组成:(1)计算机系统:主要用于存储教学课件;(2)显示系统:显示系统一般指液晶电视或投影屏幕,其用途是将教学课件大屏幕展示,使内容丰富化、色彩化和生动化;(3)投影系统:投影系统是投影(传输)信号源的一种介质,主要是将计算机内存储的课件,投影(传输)到显示器或投影机上,使画面清晰化、最大化;(4)控制系统:多媒体教室控制系统主要起到一个控制的作用,为多媒体教室的管理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是多媒体设备核心之重。
2.校内实训室要求3.校外实习基地要求(三)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要求(1)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要能反映新知识和新技术,杜绝选用质量低劣的教材,原则上全部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优选国家级、省部级获奖的高职高专教材和能反映先进技术发展水平的国家级、省部级“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
百佳出版社教材优先选择。
(2)所选教材必须适用于教学、符合学校的工学结合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的要求,深浅恰当、难易适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指导和培养,能体现本专业特色和高职教育特色。
(3)所选教材应该注意保持相对稳定,但当教材出现修订或内容不适合教学要求时,应及时调整教材选择。
(4)经教研室论证,确定没有正式出版教材的课程,可以选用质量较高、内容较合适的自编讲义或实验实训指导书。
2.图书文献配备要求(1)按照专业需求,校图书馆要足额配备高质量的图书和报刊资料,相对应的艺术类期刊、着作、史论等书籍应分类登记。
(2)建立专业电子阅览室和电子读物室。
3.数字资源配备要求(1)设计在线-中国,(2)中国设计网,(3)视觉中国,(四)教学方法对实施教学应采用的方法的要求和建议。
可在学校“讲-演-练-评”实践教学方法基础上形成适合专业教学特点教学方法。
理论讲解结合案例分析、设计实训及现场观摩,带领学生考察家装设计样板间,参观商业场所室内设计等。
比如,带领学生考察东建材等大型建材市场,参观设计公司施工展示墙等。
(五)学习评价1.评价原则。
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注重素质的综合考察,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倡导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
2.评价方向。
注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对学生个人的创造性的方法加以反馈监控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问题解决的性质;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坚持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小组互评,注意多种形式结合。
(六)质量管理对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管理提出要求。
可从行业企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学生、家长对学习成果满意度,同行互评,系统平台数据等方面进行科学描述和认定。
基本要求:要求通过课程平台的学习,积累大量的课堂的过程性数据并分析数据。
引入教学督导制度、企业考评制度,实现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开放与融合。
通过多维度进行质量管理,保证学生能实现“零距离”就业。
八、毕业及证书要求(一)毕业要求与课程对应关系(二)毕业学分及证书要求注:活动类课程学分由学生参加学院组织的劳动实践、社团服务活动、创新创业实践、志愿服务及其他社会公益活动等获得。
附表:1.各教学环节教学周总体安排表2.各教学环节教学周具体安排表3.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进程安排表4.课堂教学环节信息明细表5.集中实践环节教学经常安排表6.公共选修课要求及安排表7.学时与学分分配表附表1:附表2:附表3:课堂教学环节教学进程安排表注:统考方式为“校考”或“院考”课程填写其对应的考试学期,考试方式为考试课,未填写视为考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