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遮罩动画》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神奇的遮罩动画》。
我设计说课意图是:首先作为一节新授课,我以“再现生活”为整个学习的主线,通过举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实例:比如黑夜里用手电照亮,光照到的地方亮,没有照到的不亮。
用望远镜看世界。
看到的地方显示,看不到的地方不显示等具体实例,引出今天遮罩动画制作方法。
(举这些实例目的:动画来源于生活也可以再现生活,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降低学生对遮罩的理解难度,化解了教学重、难点。
)其次我通过播放FLASH影片探照灯效果和滚动字幕效果,并且通过提问形式问学生:看完这些动画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受,用我们以前的知识能不能完成?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回答真漂亮,要是我也能做出这么好的作品该多好,以前的知识不能完成今天任务,从而引出今天的课程,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掌握遮罩动画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最后通过播放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引出制作卷轴任务,激发学生设计与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对本课程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内容: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我校计算机专业使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系列教材《FLASH CS3中文版基础教程第二版》第三章第五节。
遮罩动画是FLASH中很重要的一节,很多效果都是通过遮罩效果制作出来的,然而这个内容也是本门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它在本教材中起着由浅入深的过渡阶段。
(二)教学内容分析
遮罩动画是Flash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动画类型,很多效果丰富的动画都是通过遮罩效果来实现的。
它与前面的逐帧动画比如小鸡出壳、形变动画百花绽放等有较大的区别,前面效果直观、明显很容易理解,而遮罩动画比较抽象,但它制作效果比较奇特。
能够实现其它效果所不能实现的特效,如何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以“再现生活”一些实例为整个学习的主线,通过教师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步掌握遮罩动画的原理和制作方法。
从简单到复杂,逐层递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面向的是11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Flash动画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本节课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很高,为本节课奠定了良好的成功基础。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基本学会了制作逐帧、运动渐变、形状渐变动画的制作方法,只要让学生理解“遮罩层动画”的制作原理,学生就可以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技巧,创作出作品。
根据上述教材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遮罩动画的工作原理,理解遮罩层与被遮罩层之间的关系。
(2)掌握遮罩动画的制作要领。
(3)掌握“探照灯文字”、“卷轴”、“滚动字幕”效果的制作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分析实现遮罩的实例,加深学生对遮罩原理的理解。
(2)通过教师引导制作出“探照灯文字”,使学生能够掌握遮罩效果的制
作方法。
(3)学生自主实践,完成“卷轴效果”的制作,使学生牢固掌握遮罩效果
的制作方法。
(4)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以制作简单动画为任务驱动,提高学生的鉴赏分析能力,激发学生设计与学习的欲望,
培养他们对本课程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
实现过程:
1、通过观看屏幕动画,教师引导。
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自主学习的能力。
2、通过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
★(1)遮罩的原理。
★★(2)遮罩效果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遮罩的含义、遮罩与被遮罩的关系。
关键点:
遮罩原理、制作
为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学方法上进行分析。
二、说教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
线”的教学理念,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
为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本节课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1、任务驱动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逐步掌握所
学的知识和技能。
2、分层教学法。
学生的程度高低不同,因此,对于不同情况的学生,进行
有针对性的指导。
3、演示法:教师演示操作过程。
4、讲授法:教师讲授知识。
6、自主探究学习法: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通过观看屏幕动画,上机操作
实践,体验成功与失败,从中获取对知识的正确理解,探求问题的解决
办法。
6、归纳总结法:教师总结操作过程。
7、赏识教育法:赏识学生,使学生找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对学习充满信心。
三、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带着一个个任务通过课堂讨论、相互合作、实际操作等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逐步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形成勇于探索的意识。
【教具准备】
网络教室、投影仪、课件、视频、望远镜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对具体的教学过程和设计加以说明:
教学过程共分为六个环节:
(一)复习旧课通过实例导入新课(5分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可见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因此,我先复习以前的课程,并且展示几份作品。
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引出今天的课程。
通过举日常生活中我们遇到过实例:引出今天遮罩动画概念、原理。
目的:通过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降低了学生对遮罩的理解难度,化解了教学难点。
(二)实例分析导出遮罩原理、组成(20分钟)
教师在次展示遮罩动画,让学生观察并针对实例,提出问题?要产生遮罩效果,至少需要几层?
1、各个图层的关系如何?(遮罩图层与被遮罩的位置关系)
2、遮罩层和被遮罩层分别有什么对象,它们哪个在运动。
引出遮罩层与被遮罩层的原理
目的:通过动画实例说明遮罩动画的原理。
教师只演示,让学生通过问题对遮罩的制作先有个感性认识,为学生探索做出铺垫和思
索空间
(三)教师讲授实例的制作方法(20分钟)
具体讲授“探照灯效果”制作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做。
最后教师总结。
目的:通过教师讲授加深理解。
通过学生上机操作练习使感性上升到理性。
(四)第四环节:布置任务拓展所学(30分钟)
在理解和掌握遮罩动画制作方法及原理以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遮罩效果实现:2008年北京奥运开幕式卷轴效果。
(教师先播放奥运会开幕式,影片第25分钟开始播)。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此动画。
1、如何制作卷轴?
2、画卷如何展开?
最后教师总结操作过程
目的:学生先看视频展示。
思考制作方法分组讨论拿出设计方案。
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和树立勇于探索
的精神。
(五)交流作品教师总结学生作品(10分钟)
目的:展示作品,分享成功喜悦;教师总结学生作品优缺点,以及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六)总结本次课程布置作业(5分钟)
目的:随堂总结,巩固重点和难点。
通过总结使学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
以上就是我的教学过程的六个环节。
最后我对本节课做一个总结。
【教学反思】
本课程利用日常生活的一些实例,引出今天遮罩动画原理和制作方法。
适时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学生思考分析,大胆阐述自己的理解,通过教师讲授“探照灯文字”制作方法,加深理解。
通过练习使学生的知识上升到理论高度,然后学生自主探究,并亲自动手上机完成实例,整个教学环节层层递进,步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节课学生都处在探究状态下,打破了传统的灌输方式授课,同时也发挥了学生之间的相互
协作学习能力。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学生多一些求知欲、多一些学习兴趣、多一些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
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整个设计过程的成功之处有:
1、通过视频作品教学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观察、思索中,开启
想象力,引出学生主动体验学习的内趋力。
2、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操作为主线”的教学理念,
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
存在问题:
1、个别学生操作速度太慢,对以前知识掌握不牢固。
加强练习。
2、学生举一反三能力有待提高。
3、本课的教学任务已经完成,但学生在分组合作时,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及时引
导学生帮助
他人解决问题,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多样化,需要进一步锻炼自己,不断提高。
【教学评价】
4
2222
222222
2
1
【教学过程】
拓展所学 (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