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梅毒性骨病的X线诊断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后天梅毒性骨病的x线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材料与方法对在喀麦隆搜集的20例后天梅毒性骨病的x线平片进行仔细观察、分析,对照文献资料总结其特殊影像学表现。
结果多见于中青年患者,好发于长骨骨干,其中以胫腓骨最常见,占受侵骨的50%。
骨质改变,即可见到骨膜炎改变,又有骨炎改变的混合存在,只是病变范围、程度不同。
结论 x线平片仍是诊断后天梅毒性骨病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梅毒;骨病;x线诊断
梅毒病解放后在我国不常见,而在非洲国家是常见病、多发病,侵犯骨骼的也较多。
梅毒性骨病按发病时期及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两大类[1]
20例临床确诊的有骨骼侵犯的梅毒病例,现就其骨骼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鉴于我国近年来梅毒发病率有所上升的现状,认识后天梅毒骨病的x线表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20例均为黑色人种,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在16-70岁,平均36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不明原因的骨痛,活动时较轻,休息或睡眠时较重。
受累骨骼处有明显的局限性压痛。
本组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及梅毒血清学阳性反应。
对其疼痛的骨骼摄x光片,仔细观察骨质改变,并把骨质改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
2 结果
病变以长骨骨干多见,其中胫腓骨发病率最高,占受累骨的50%;腓骨占15%。
其余为股骨、肱骨、指骨等。
x线表现是:1.轻度:部分为花边样骨膜增生,部分为骨皮质边缘毛糙、增厚,部分呈局限性骨炎改变。
2.中度:骨皮质增厚,髓腔变窄;病变范围大小不同。
其中个别病例的腓骨呈花边状骨膜增生,骨皮质不均匀增厚,髓腔不同程度增宽。
3.重度:以骨硬化为主,呈广泛性骨膜增生,骨皮质增厚,骨干变粗,髓腔消失。
增生区内可见斑片状透光区,未见死骨。
3 讨论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1]
呈慢性过程。
骨骼受累的程度与梅毒的病程长短有关,一般均发生在二、三期梅毒病例。
其病程在2-4年或4年以上,称为梅毒性骨病,以其病程长、症状轻为其特点。
文献中都将后天梅毒性骨病的x线表现分为骨膜炎型、骨炎型、骨髓炎型三种。
本组病例的部分患者中,同一部位的骨骼x线片上,如小腿部骨骼,既可见骨膜炎改变,又可见局限性骨炎(树胶肿)改变,呈混合存在,只是轻重程度不同。
因此作者认为将本病按骨质改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更符合其广泛性多样性表现[2]
后天梅毒性骨病的x线表现不具特征性[3]
及其他感染性骨病鉴别,尤其是重度后天梅毒性骨病与garre氏硬化型骨髓炎的x线表现几乎无法鉴别。
因此后天梅毒性骨病的x线诊断必须结合临床、实验室检查、x线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在
梅毒病高发区,对骨骼有局限性增生、骨密度增高者,如梅毒血清反应阳性则应首先考虑梅毒性骨病的可能。
对肢体不明原因疼痛者,应及时做x线检查,以便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参考文献
[1] 李景学,孙鼎元.骨关节x线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32- 133.
[2] 杨国亮.皮肤病及性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11- 212.
[3] 刘子君.骨关节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