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吊训练原理和方法讲义
F*R=W*D
因为: R<<D
所以: F>>W
动作难度的控制: 通过调整重力臂长短而变化; 通过调整运动链内关节的多少而变化; 通过支点固定与不固定而变化.
SET的基本要素
1.开 放 式和闭锁式动力链运动的诊断系统
根据 SET概念开发出一个独立的诊断系统,用来诊断所谓 的“薄弱环节”(weak link).所谓薄弱环节,是指在某一个 动作中,当某块肌肉和其它肌肉一起工作时,由于该肌肉力 量太弱而不能发挥它应有的那部分作用.具体方法是让患 者进行渐进式闭链运动,在运动中逐渐增大负荷至患者不 能正确作出该运动或者感到疼痛为止.如果在负荷较低时 就发生上述情况或者左、右两侧的运动有明显差别时,就 表明被检者存在一处或多处“薄弱环节”,接着用开链运 动检测各肌肉以确定具体薄弱处.当用闭链运动进行检测 时,要求治疗师密切观察,因为机体会尽量让其它肌肉去代 偿“薄弱环节”.不过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关于测定该诊 断系统可重复性的研究报道.
悬吊训练原理
高水平运动员在体能训练中增加悬 吊手段,主要用于加强中央躯干部位 深层肌肉力量,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 进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 和身体各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 调收缩能力,从而提高在高度不稳定 状态(如高速运动中)的运动能力.
一套辅助人体实现各种主动运动的装置.
例如有研究证实,运动器官的慢性疾患往往与机体的生 理改变有关,如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失调及肌力下降等川, 其中患者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包括:
SET的基本要素
4.牵 引 对于 背 部 牵引,可以通过悬吊装置将患者的双臂
悬挂起来,将双脚放在地上,慢慢屈膝并以手臂承受 体重,由此产生牵引的效果.对于仰卧姿势的牵引,则 可以用吊带包绕脚躁,将双下肢悬吊在空中,由此即 可将臀部从支撑面上抬起来.牵引同样可以在颈部、 肩部和舰关节处实施,但是在这些情况下,物理治疗 师应发挥重要作用.
悬吊训练法源于二战康复治疗.悬吊训练 最初用于骨科手术和骨骼、肌肉系统慢 性疾病康复,在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以 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 疾病.在九十年代初期,挪威的物理治疗师 和医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 了悬吊运动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广 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挪威康复工 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理 念与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
SE T是 以 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 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 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 治疗两大系统.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 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 疾病的常规检查;后者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 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 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 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 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 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悬吊训练法定义
悬吊训练法在体育界将其定义为:用绳 索把人体一定部位悬吊起来,或用橡胶平 衡垫,瑞士球等,使其处于不稳定的状态下 进行体能训练来激发人体躯干肌肉紧张 而产生训练效果的方法.在医学界S-E-T是 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 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 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 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SET的基本要素
2.肌 肉 放松 在 SE T 中,使肌肉放松的一个主要方法就
是通过悬吊装置使需要放松的身体部位置 于所希望的姿势,然后缓慢、轻柔地移动该 部分机体.这通常会使患者感到非常舒适, 该项操作在治疗前、后都可以应用.
SET的基本要素
3.增 加 关节活动度
慢 性 疾 病常导致肌肉和关节活动范围减 小.除了使用关节松动术和肌肉牵拉等物理 治疗外,还可通过悬吊系统让患者自己进行 增加关节活动度的练习.此时由于重力的影 响已基本消除,患者感到他们能有效控制运 动且受到全面保护,故能够使肌肉和关节逐 渐活动到最大范围,甚至能再进一步稍作牵 伸.
①对感觉及运动的控制能力下降; ②稳定肌的肌力及耐力降低; ③活动肌的肌力及耐力降低; ④肌萎缩; ⑤心血管系统功能减退等. 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这些改变与慢性化进程间的关
联性,但是有理由相信,它们在疾病的迁延过程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
悬吊训练原理
肌肉力矩=重力矩
悬吊训练原理和方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与定义
悬吊训练法是一种新兴的力量训练方法, 学者们对这一训练方法的命名到目前为 止还未达成共识,早期较多的学者把这 一训练法定名为“悬吊运动疗法”,后 来有的学者将其称为“吊索训练”或 “悬索训练”或“绳索训练”,更多的 学者将其称为“悬吊训练法”.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与定义
悬吊训练原理
悬吊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
轻负重为主,注重练习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 程度.运动员在多次重复的对肌肉紧张度的 控制以及对多块肌肉不同紧张度的调节中 形成神经对肌肉的准确支配能力.悬吊训练 通过强化躯干肌肉、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 动能力等手段提高身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 衡、控制能力,加强力量在运动链上的传导.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
悬吊训练主要用于加强中央躯干部位深层 肌肉力量,专家推测这种在不稳定状态下进 行的力量训练能够激发躯干肌肉和身体各 大肌群之间的神经肌肉协调收缩能力,从而 提高在高度不稳定状态下(如高速运动中) 的运动能力.悬吊训练通过强化躯干肌肉、 强化非主导侧肢体运动能力等手段提高身 体在高速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加强力 量在运动链上的传导.定期进行悬吊训练也 可有效预防腰背部运动损伤.
悬吊训练法的起源与定义
床实践,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 (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的体 系,并于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 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训 练器由挪威挪威红带公司研发,这项技术 已覆盖挪威90%的康复机构,且北欧及日 本、韩国目前都已开展,2000年以来已扩 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