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2016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二、近三年全国新课标卷考查情况:
高考试卷 选文体裁 2013年 中国小说 《峡谷》(阿城) 5选2选择题 (情节、人物形象、 语言等) 2014年 中国小说 《鞋》(刘庆邦)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主题、 语言等) 2015年 中国小说 《塾师老汪》(刘 震云) 5选2选择题 (表达技巧、人物 形象、情节、语言 等)
真题再现:
2010年广东卷《面包》第1题: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 节。(4分) 答:(1)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2)丈夫撒 谎掩饰。(3)妻子替丈夫圆谎。(4)第二天晚 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2011年安徽卷
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练习 单元集训15 《掏狼窝》第(3)题
参考照应: ①发现狼窝、挖狼洞及从狼窝中弄出第一只 狼时,自信满满、镇定自若; ②遇到通道塌方且前进无望的情况时,变得 慌乱,甚至绝望; ③几次绝望后发现狼挖通的新洞时,惊奇异 常,激动不已。
(2)参考答案:①热情坦诚,乐于助人, 喜欢孝顺父母的子女;②刚强不屈,不畏 身心劳苦,靠自己的气力赚钱;③坚韧不 拔,不向命运低头,坚持自由自在的生活 信念。
(3)参考答案:①以“我”的视角来叙事, 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②以“钱”为话题, 引入渡夫的故事,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多用对话形式,以渡夫之口自述他的经 历,使叙事更加集中;④情景描写与渡夫 讲述相结合,赋予渡夫的故事哀而不伤的 诗意美。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全国卷近几年在小 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1.选材范围。以现当代的名家作品为主,作品内容具有较强 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试题样式。题型和分值相对稳定。1个5选2的选择题,3个 主观简答题,分值为25分。 3.考题特点。(1)问题设计侧重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环境)和主题。往往在以下题型中选择4个考查: ①把握故事情节(含“探究情节设计的合理性”);②揣摩 人物形象;③注意环境描写;④概括(或探究)主题;⑤品 味赏析语言;⑥赏析艺术技巧;⑦理解及鉴赏小说的标题。 (2)问题的切入点较小,问题较具体。集中于分析综合和鉴 赏题。(3)更趋向关注对人生、对社会的思考。集中于探究 题。
1、人物
A、正面描写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小 说 三 要 素
2、情节
B 、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 、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 盾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环境
A 、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 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 B 、社会环境 :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 的历史背景
(二)情节作用题
常见提问方式: 直接问法: ①文中写了XX情节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② XX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 ③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XX情节,有什么作用?
间接问法: ①小说关于XX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 分析。 ②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 结合文本分析。 ③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 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 ④请简要赏析XX情节。
②对人物: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 ……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 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③对主题:揭示或表达或寄托或暗示了……的主 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
④对读者感受: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注意力,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
结构上的作用:
位于开头:
(1)总领全文;(2)引出下文或引出话题;(3)为下文某一 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或衬托; (4)营造气氛,
三、小说的基本知识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人物: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的形象。人物与事件是文艺作品 中的重要因素,人物一般地说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核心。叙事 性文艺作品大多是通过对人物和人物的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描写来 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和揭示生活意义、展现人生理想的。 情节:是叙事性文学作品内容构成的要素之一,它是指叙事作 品中表现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发展过程。它是由 一系列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 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有的 还有序幕和尾声。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情节,应当 体现出人物行为之间的冲突。 环境:指文艺作品中典型人物所生活的、形成其性格并驱使其 行动的特定社会环境,即主人公和周围人物所形成和辐射出来的具 体关系。习惯上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解题指导]
要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两个大的角
度考虑:一是结构上,结构上是指情节本身的作用,
与其他情节之间的作用。这就需要考虑情节本身在
文章中所处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二是内
容上。内容上是指情节与环境、人物、主题、读者 之间的作用;考虑全面后,对号入座,解决要点遗 漏问题。
内容上的作用:
①对环境:突出或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 更具典型性。
解题指导:
1.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 分文章结构。 思考:题目要求梳理脉络,要用简明的语言。对于考 生来说,就要清楚一个问题:从哪个切入点来梳理脉 络? 一般建议从主人公的角度
2.寻找小说中的线索
小说中的线索有事物线索,如《药》中的“人血馒头”
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
2、小说的主题
也叫“主题思想”。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
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狭义)指作者在说明问题、发表主张或反映社会生活
现象时,通过文章或作品的全部内容表达出的基本观点。 (广义)指题材概念,是社会生活或现象的某一方面, 如改革主题、战争主题等。
3、环境、情节、人物和主题之间的关系
四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就其中一个角度命题 时往往要把四个方面都考虑进去。
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此外,还有
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按“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 除外,但‘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的格 式加以概括,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 件事。 场面:叙事性文学作品中,人物在一定场合 相互关联而构成的生活情景。
小说读什么 1.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感知情节) 2.塑造的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分 析人物形象) 3.这个故事发生的特殊环境是什么。 (了解背景) 4.表现了什么主题。(把握作品主题) 5.通过哪些写作方法塑造人物、突出主 题的。(艺术特色)
四、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领:
1.阅读文章时边阅读边圈点勾画重要信息、关键语句。 2.阅读后先明确三点:①明确写作对象及对象特点或主要事件、
11(1)
涉 及 11(2) 考 点
故事情节的作用
故事情节的作用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理解句子含义)
11(3)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
探究环境描写(从主 探究小说情节 11(4) 题思想、人物塑造、 情节结构等角度探究)
探究人物形象(文 本人物和课内人物 的比较)
命 题 分 析
(一)概括、梳理小说情节
常见提问方式:
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2.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 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5.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心理变化的过程。
6.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
奠定感情基调。(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位于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自然,总结前文,领起后文, 照应前后文,铺垫或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位于结尾:
总结全文、照应前文,呼应标题、卒章显志,概括并深
题型:
1.情节概括类; 2.情节手法类(情节安排的好处或合理性等); 3.情节作用类(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的曲折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 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 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
人物;②理清文章脉络;③明确文章主旨或作者情感。
3.审题要细致深入,既要关注问题,也要关注分值。 4.树立文本意识,答案要从文章中来。 5.答案组织要点面结合。 6.答题思路要清晰,用语要准确,不写错别字,能分点作答的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核按钮》P61真题演练答案
〖试题解读〗 ★★ 本题考查 “ 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 题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A.准确概括了小说情节 和主题, 正确。 B.对“ 我暗自吃惊” 的原因分析不够准确。 除了“ 我 担心他谋财害命”之外,更多的应该是“我 ”对渡夫之外潜在危险 的担心,故给 1 分。C.“ 渡夫”“想告诉我一些江湖上的情形和出 门在外的经验” ,不是其让“ 我” 留宿的原因, “ 渡夫没有让我回到 岸上去 ”是因为渡夫认为岸上不安全,分析不恰当。D.准确分析和 把握了有关 “渡夫”儿子故事背后隐藏的“渡夫 ”的情感, 故正确。 E.“ 我 ”“ 目不转睛地瞧着他,发现他的脸上没有什么异样的表 情 ”,并不是“ 想知道他为什么把昨夜的事情全都忘记了”,而是 因为没有看到老人把孤独和忧虑挂在脸上而吃惊。同时, “我 ”也不 认为他已经把昨夜的事全忘了。 分,答 B 给 1 分;答 C、E 不给分。 答案: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一、考纲解读:
《考试大纲》对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 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 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