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车间生产环境控制教材
防鼠
粘鼠板、挡鼠板、鼠夹子 挡鼠板
挡鼠板外观一般为铝合金材质,厚度25mm。
防虫(爬虫、飞虫)
1.压差
2.灭蝇灯、弹簧门、空气灭菌(臭氧、甲醛高锰酸 钾熏蒸)
3.弯角设计
灭蝇灯
米
(电击昆虫会有碎屑产生
距离入口1-4米,高度1-2.5
米,灯下不得放置任何物料 (电击昆虫会有碎屑产生)
七、洁净室的设计
尘埃粒子计数器
沉降菌
一、医疗器械法规要求
➢ 第十六条 生产企业应当制定洁净室(区)的 卫生管理文件,按照规定对洁净室(区)进 行清洁、清洗和消毒,并做好记录。
➢ 第十九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人员服装的要 求,并形成文件。应当制定洁净和无菌工作 服的管理规定。
➢ 第二十条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对人员的清洁要 求,并形成文件。无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 当制定洁净室(区)工作人员卫生守则。
3.6手消毒
3.6.2手消毒剂种类:
1. 挥发性消毒剂:75%酒精,开瓶后使用期不超过30天。 2. 不挥发性消毒剂:0.1%新洁尔灭,开瓶后使用期不超过
60天。
3.6.3 消毒频率:
➢ 每次穿上洁净服之后,进入车间作业之前。 ➢ 裸手接触产品的操作人员每隔一定时间(1-2小时)应
再进行一次手消毒。
3.5.2七步洗手法
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 进行。
3.5.2七步洗手法
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搓 擦。
3.5.2七步洗手法
第四步:弯曲各手指指关节,双手相扣,互 搓。
3.5.2七步洗手法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 换进行。
3.5.2七步洗手法
第六步:将五个手指尖并拢,在另一手掌心 旋转搓擦,交换进行。
尘埃数 ≥0.5um ≤3500
≤35万
≤350万
个/m3 ≥5um 0
≤2000
≤2万
沉降菌,个/皿 ≤1
≤3
≤10
三十万级
≤1050万 ≤6万 ≤15
洁净区的识别
1.内部结构的设计。 2.环境指标的确认。
洁净区的识别
洁净区的识别
洁净区的识别
洁净区的识别
洁净区的识别
常见压差表
压差表
3.7手细菌对照试验
3.7.1未洗的手
3.7.2用凉水清洗的手
3.7.3用肥皂清洗的手
3.7.4用消毒剂清洗的手
3.7.5金黄色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图片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大肠杆菌
四、洁净车间内人员控制
4.1洁净车间内个人行为规范
1. 洁净车间内应避免一切不必要和不合格的走动,尽量减 少剧烈动作,避免跑动。
六、洁净车间的清洁
6.2洁净车间的清洁频率
名称
天花板 墙
每班
门、框架部件
内侧的窗
地板
工作台
★
清洁频率
每天
每周
★★ ★
★★ ★
每月
★
六、洁净车间的清洁
6.3注意事项 1.洁净车间内的清洁工作永远是由上往下、由
里到外(从离门最远的地方向门的方向)、 部分重叠、单向擦拭。
2.清洁工作完成后,需将所有清洁用品收到指 定清洁间,整齐摆放,不得随意乱放在洁净 车间内,与普通工具区别存放,避免交叉污 染.
2. 身体不适者不应进入洁净车间。 3. 在洁净车间中禁止吃东西、咀嚼口香糖、吸烟、在非指
定区域喝水、嬉戏打闹、聊天、梳头等。 4. 在洁净车间中禁止使用手机。 5. 在洁净车间内不可脱下洁净服的任何部位,不可将袖口
卷起。 6. 洁净服不可带出洁净车间(厕所、外出)。
4.1洁净车间内个人行为规范
8. 洁净车间内人员越多,污染水平越高。因此,应尽量减少非工 作人员的进入,非洁净车间专用品禁止带入洁净车间;
净
通
工
门
作
服
3.1人员进入洁净车间前的注意事项
3.1.1.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要求是琐碎的,并令人感到麻烦,但无条件 地保持洁净和遵守规程,这是在洁净车间中顺利工作 的强制性条件。
1. 勤洗澡,尽量减少皮肤新陈代谢的尘粒。 2. 勤剪指甲,保持指甲的清洁,禁止使用指甲油。 3. 洁净车间内工作人员不允许化妆。
9.3.1从事产品生产、消毒、灭菌人员,上岗前、每年应进行健康 检查,患有传染病、化脓性或慢性渗出性皮肤病、手部真菌感 染性疾病或患有其他对产品卫生质量有潜在不良影响疾病的工 作人员,均不得进入生产区进行生产操作或质量检验。
9.3.2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穿戴工作服,不得有进食、饮水、 吸烟等影响产品质量的活动;不得穿戴工作服、帽、鞋、口罩 等进入非生产场所,不得戴首饰、手表,染指甲,留长指甲等。
备等引起,其中人是洁净车间最大的污染源,占污染量的90% 左右。
二、洁净车间污染源
3.1洁净车间的内部污染源(人体) 3.1.1尘污染:人体尘污染主要来自服装和活动。 着装的材质、样式、清洁度和活动量都会影响
人体的发尘量。
1)材质:棉质发尘量最大,以下依次为的确良、去静电纯涤纶。
2)样式:大褂式发尘量最大,上下分装型次之,全罩型最少;
二、洁净车间污染源
洁净车间的污染分为外部污染和内部污染。
➢ 外部污染:包括大气尘污染和大气菌污染。空气中的细菌等
微生物99%是通过附着在尘粒上,带入洁净车间。控制空气中 的微粒数量就是控制了微生物的数量。 大气尘污染和大气菌污染通过空调净化系统的初效、中效、高 效三级过滤,可以得到控制。
➢ 内部污染:包括尘污染和菌污染,主要由人、相关物品和设
2.操作台应光滑、平整、无接缝、不脱落尘 粒和纤维,不积尘,便于清洗、消毒,不 可用木质或油漆台面。
3.人员净化室、洁净室(区)的外窗应采用 双层窗,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4.物料净化室与洁净室(区)之间应 设置气闸室或双层传递窗, 用于传递物料和其他物品。
呈递窗
七、洁净车间的设计
5.洁净室(区)的门应密封良好,并向洁净度高的方向 开启。
➢ 出入洁净车间程序 ➢ 人员卫生要求 ➢ 着装 ➢ 更衣 ➢ 洗手 ➢ 手消毒
4.洁净车间内人员控制 5.洁净车间物品控制 6.洁净车间的清洁 7.洁净车间的设计
一、无菌医疗器械法规要求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无菌医疗器械实 施细则》
➢ 第十二条 生产企业应当确定产品生产中避免 污染,在相应级别洁净室(区)内进行生产的 过程。
门在风淋室内举起双臂吹淋。若为单向吹淋,在吹淋时应缓慢 转动身体1-2周。 5. 在设有气闸室的洁净车间内,若两门未设连锁机构,则人员进 入后应关上入口门后再走出气闸室,不允许两门同时打开。 6. 从车间的指定位置进入生产现场。
3.2人员卫生要求
GB15980-200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清洁指间及甲缝。 4. 清洗手腕时,搓洗至双手腕上5cm。 5. 每次进入车间之前都要清洗双手。 6. 清洗之后用烘干机将手心手背都
烘干。
3.5手消毒
3.5.1手消毒方法:
1)双手喷洒消毒液,搓洗至全部被消毒液润湿,要确保手 面和手背都喷有消毒液,且要均匀,全面。
2)将双手挪离手消毒器,继续搓洗至消毒液完全挥发。
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 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作用均具有减 少对该房间(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 功能。
洁净室(区)级别划分及环境要求
检测项目
百级
万级
十万级
温度,℃
无特殊要求时
18—28
相对湿度,%
45—65
压差(Pa)
不同级别洁净度之间压差≥5 洁净区与室外大气压差≥10
3.5.2七步洗手法
第七步:螺旋式搓洗手腕,交换进行。
3.5.3七步洗手法注意事项
1.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5.3.5 盥洗室水龙头按最大班人数每10人设1个,龙头开闭宜 采用感应式。
2. 洗手用水必须是流动的(饮用水或纯化水)。 3. 必须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双手搓洗不少于10秒钟,注意
3.1.进入洁净车间前的注意事项
3.1.2.更衣及个人清洁过程
1. 外鞋和工作鞋,外衣和洁净服应分地分柜存放。 2. 不得穿大褂或拖鞋进入洁净车间,穿洁净鞋时,一定把鞋跟拔
上,不可将鞋跟踩在脚跟下面。 3. 洗手时应将指甲、手指清洗干净,不得有甲垢。洗过的手要用
烘干机烘干,或用专用纸擦干。 4. 洁净车间入口如有风淋室,进入人员一定要通过风淋室。关好
3)清洗:用溶剂洗涤的发尘量降至用一般水清洗的1/5;
4)活动:动作时的发尘量一般达到静止的3-7倍。
二、洁净车间污染源
3.1洁净车间内部污染源(人体) 3.1.2菌污染:人体的菌污染主要来自皮肤、头发、口水等。
1)皮肤:人类通常每四天完成一次皮肤的完全脱换,人类每分钟脱落约1000片
皮肤。
洁净服
洁净车间生产环境控制
YY0033-2000《无菌医疗器具生产管理规范》 GB15980-2009《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GB50073-2001《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 无菌医疗器械实施细则》
内容简介
1.无菌医疗器械生产环境法规要求 2.洁净车间污染来源 3.人员进出洁净车间要求
2)头发:人类的头发一直在脱落。
帽子
3)口水:咳嗽、喷嚏等。
口罩
4)日常衣物:微粒、纤维、各种化学品和细菌。 穿洁净服 ,与外衣分开
5)人类在头部和躯干做动作时,每分钟将产生100万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 大幅度活动、奔跑
6)人类以54m/min的速度行走时,每分钟将产生500万个大于0.3微米的微粒。 大幅度活动、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