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心》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能体会父母亲对儿女的深情。
2.能联系生活,对文章内容及感情进行拓展。
3. 学习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二、预习检测:
1、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濑.户(lài)女佣.(yōng)褴褛
..(lán lǚ)酬.谢(chóu)舱(cāng )吩咐( fēn fù)失魂(hún )落魄(pò)妥(tuǒ)函.(h án )馆
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
、
吩付风度极佳痛哭失生无精打彩冷酷无情如数俸还
答:咐声采奉
3、填空:川端康成,日本现、当代小说家。
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主要作品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古都》等。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
紫,淡淡的紫,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
这是他作品的共同风格。
《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种风格特征。
这也许和他本身的经历有关。
他幼年父母双亡,后祖父母和姐姐又陆续病故,孤独忧郁伴其一生,反映在作品中就有一种哀怨的情调和伤感的情绪。
三、学习指导:
(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准备回答两个问题:
①请用简要的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答:本文写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
~
②你觉得这对父母可恶吗他们居然要把自己的孩子当作货物一样卖掉。
说说理由。
答:不可恶
A、他们地位低下。
一家六口,生活艰难,把孩子送出去,是现实所迫。
B、富人家条件好,孩子去了能过上好日子,也会减轻家里的
负担。
C、他们最终还是把孩子要回来了。
因此,这对父母并不可恶。
2、划分文章的结构结构层次,概括段落大意。
答:破题(1、2)交代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
开端(3-6)想领养孩子。
发展(7-12)三次送换子女。
|
高潮(13-16)要回女儿。
结局(17)一家六口团聚。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再细读课文,完成下面的表格。
(按次序每组完成一
.
船上相遇-----请求领养———换送子女(送大儿子——用二儿子换大儿子——用女儿换二儿子——要回女儿)——一家团聚3、体会“父母的心”。
通过前面的表格,我们可以感受到父母在送孩子的过程中是煞费苦心,颇费周折的,他们一直处于犹豫矛盾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内心有很多的考虑。
那他们究竟考虑了些什么
请你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用一两句话说出那对父母的心理。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
(2)送走长子时;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
(4)用女儿换回次子时;
(5)要回女儿时。
(提示:可自由选择一种情境加以想像。
)
<
答:(1)那位父亲犹豫不决,要和孩子的妈妈商量后才决定。
(2)贫穷父母认为对方条件优越,送走一个孩子可以让他过上好日子,自己的负担可以减轻一些。
(3)实在舍不得长子,要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老二去换老大吧,就说长子是接班人,不论怎么穷,也不能将长子送人。
(4)次子也舍不得,也要去把他要回来,怎么要要女儿去换他吧,就说老二长得和去世的婆婆一样,扔了他就如扔了婆婆,这不孝啊。
(5)女儿太小,也舍不得。
现在拿了人家的钱怎么办如数奉还,我们宁愿全家六口饿死在一起。
4、、把孩子送到富人家,孩子的生活就会好些,而留在自己家中,或许一辈子都将生活在贫困中,那你赞同这个观点吗
答:亲人的爱不是靠生活条件的好坏来衡量的,亲情是任何东西都不能弥补的,所谓“亲情无价”。
5、课文如果一开始就写贫穷父母一个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现父母爱子之心现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不能,因为父母总是为自己的孩子着想的。
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上好日子,当有人开出优越的条件时,贫穷父母是不能不为自己孩子着想的。
如果一开始就加以拒绝,就显得不真实、不自然,也不能充分表达父母爱子之心。
现在这样的好处是:1、符合生活的真实;2 、在换子一波三折中,能把贫穷父母曲折复杂的内心活动表现出来,体现了父母对子女的崇高的爱心和骨肉至情;3、惟其如此,才能使作品产生艺术感染力,打动读者的心。
(
充分表现了父母丰富的内心世界,
6、本文取名“父母的心”,父母的这颗心到底包含哪些内涵呢起到什么作用
答:爱心、孝心、责任心。
是本文的线索。
(三)、课堂总结:
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答: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任何
的一个孩子送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儿女一颗崇
高的心。
四、课外阅读:
①父亲有一封用香烟纸写给我的信,多年来我一直带在身边。
信的内容只几十个字:
周儿:
本星期本要给你送去大米及生活费,因正值农忙,夜里还要看守秧苗,所以抽不出空,你先跟亲近的同学暂借一下,过
一段时间再给你送去。
其他勿念。
%
祝进步!
父亲字
②那是我在八十里外小镇读高一的第二个学期,时值梅雨涨
水,马路淹没的淹没,冲坏的冲坏,我不敢回家去取米取钱了,
便去信让父亲送来。
我收到父亲这封写在香烟纸上的信,心里有
点生气。
我在学校里本来就穿得破破烂烂的,现在还叫我跟同学
借钱借饭票,多难为情呀,不送算了,我自己回去取!
③星期六早上,我正准备回家,父亲突然出现在教室走廊里,
左肩扛着一蛇皮袋大米,右手提着一个兜着两罐腌酸菜的网袋,
歪头寻着教室的号码慢慢走来,裤管一高一低挽着,凉鞋有一只
断了鞋带,鞋跟吊起的泥水溅满裤子。
正是课间操时候,同学们
都在往外拥,我犹豫了一下,想暂时不见父亲,但很快又果断地
跑过去,亲亲热热叫了一声:“爸,你来了!”“怕你等不及,就送
来了。
”父亲简单地说。
我想说几句感激的话,却一句都说不出来,
父亲坐了会儿就回去了,说晚上还要守秧苗。
④多年来,我一直为自己当时竟然冒出不敢当着同学们的面迎
接父亲的那个念头而惭愧,我也一直为自己能在瞬间果断走向父
亲而坦然和欣慰。
⑤一年春节回家,我装作无意提起这事。
不料父亲见我旧事重
提,先开口了:“其实我当时一到走廊边上就看到你了,但我装作
没看到,我在想我儿子会不会因为自己父亲这个寒酸样,就不敢
当着同学的面来认我,我等着你过来叫我。
你没让父亲失望。
”
⑥我心里着实一阵愕然,没想到父亲其实早就考验过我了。
父
亲接着说:“孩子,爸今天要跟你讲另外一个故事。
几十年前,有
个穷孩子上山砍柴时跌倒把腿弄伤了,他的父亲就背着他到十多
里以外的小学读书,每天早晚两趟,一背就是一个多月,而那个
儿子,其实不是那位父亲亲生……”“谁”我惊觉起来。
“那个儿子是我,那位父亲,就是你祖父!”我再次愕然,转身蹲在慈祥的祖父面前,泪如雨下……
1.文中第③段父亲的“突然出现”说明了什么
2.文中第③段划横线处是对父亲的一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副打扮适合出现在这样的场合吗为什么不“体体面面“的来看儿子呢
,
3.读完文章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保留这么一封用香烟纸写的信4.文中的“父亲”为“我”做的事情和朱自清的父亲为他做的事情有何相似之处
教师寄语:
如果说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爱就是一片海,给了我们一个幸福的港湾。
如果母亲的真情,点燃了
我们心中的希望;那么父亲的厚爱,将是鼓起我们远航的风
帆。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
让我们永远感恩父母!
参考答案:
1. 说明父亲一直挂念着作者,所以没有按信上写的做,在作者没有预料的情况下为他送来了急需的生活物品。
2. 为了及时送上儿子的生活物品,父亲没有考虑到适合不适合,再加上家里农活忙,路途的遥远、难走,所以父亲不能顾及到自己的模样了。
3. 因为从这信纸里能看到父亲对自己深深的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一种愧疚之情。
4. 两个父亲都是在自己有压力、生活有困难的时候为儿子做了一些细致入微的、让人感动的小事,这比平常时候做的事情要珍贵许多,更能反映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