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翻译
正如纽马克在《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The Theory and Craft of Translation) 中所说:“如果原作是一首诗,那就以表情为主。如果原作是一个科学报告,那就
以 达意为主。如果是一幅广告,那它的主要目的就显然不是抒发什么情感,也不是摆 什么事实,而是引诱读者,要他掏出钱来买东西。在翻译时,译者依着原文的词 句,力求准确无误地理解。至于译文,自然要看原著以什么为主,是文学作品还是 其他,分别采用适当的译法。”(陈婧,2004)
从历史的角度看,“岸本—求信—神似—化境”反映了 中国
翻译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代表了三种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
立的学说,即古代的“文质”说、近代的“信达雅”说和现 代的
“神似”、“化境”说。“质”最单纯,认为语言形式的对 应就是意
义的对应;“信”是发现了语言意义对应不一定就是意义的 对
应;“化”是认识到了语言意义对应并非意味着文学意义的
激; “护舒宝”翻译成Whisper 能让人联想既有如耳语般的亲柔和细致的关怀,又指
“安 全、舒适之宝”。而药品Quick,其英文意为迅速的,快的,译作“快克”让人
联想 到此药能迅速攻克疾病。
广告语的翻译不仅要追求对称、朗朗上口,更要体现出文化特色。如“哪里 ‘芯’,哪里就有希望”译作Where there is “chip”, there is hope,仿用了英语
关于翻译的标准,西方译论家做过不少论述,其中 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英国的两位学者坎贝尔和 泰特勒。
1789 年,英国翻译家、学者乔治·坎贝尔率先提出了翻译“三原则”, 即译者必须:第一,准确地再现原作的意义;第二,在符合译作语言特 征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移植作者的精神和风格;第三,使译作至少具有 原创作品的特性,显得自然流(Venuti,1995:75)。
• 第二章 •文本类型与英汉 翻译
第一节 翻 译 概 述
中外学者对翻译的本质和意义有过种种论述,如: 1.“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 言活动。”(张培基,1983)
2.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 种语言的言语产物的过程。”(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译》,1985)
其次, 就翻 译的 活动 方式 而言, 翻译 也可 分为 两类。
口译 (interpretation)
笔译 (translation)
连续传译 (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
又称即席翻译。
用于 会议发言、 宴会致辞、 商务谈判、 学术研讨 等。
同声传译
常用于大型
(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 正式会议。
20 世纪傅雷提出的“神似”与钱钟书推崇的“化境”都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翻 译研 究上的延伸,是同一体系的两种不同的说法。傅雷从中西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方面 的不同,谈到翻译中“传神”是很不容易的。在继承鲁迅、郭沫若等人关于翻译须 “传 神”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深湛的艺术修养,指出“重神似(similarity in spirit), 不重形似”的翻译观。
渴望。(雪碧)
• A diamond lasts forever. (De Bierres)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第比尔 斯)
• Communication unlimited. (Motorola) 沟通无极限。(摩托罗拉)
汉译英:
• 护舒宝Whisper(卫生巾) • 海尔Haier(冰箱) • 乐百氏 Robust(饮料) • 四通 Stone(电脑) • 乐凯 Lucky(胶卷) • 西山 Sunshine(瓷砖) • 长城 Great Wall(电器) • 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Fair
对
正确地理解和表达原文的思想
应。 对于翻译的初学者,我们可采用“忠译实文与文通字流顺畅”地这道 一翻
译的
基本标准。
第二节 文本类型与翻译
文本类型与翻译工作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翻译者在从事翻译时必须有文本 意识,否则,尽管语义信息能够在译文中得以再现,文本信息的流失却可能导致 翻译质量的欠缺布勒(Karl Buhler)将语言的语义功能分为三类:表达功能、信 息功能和感染功能。在这三种功能的基础上,德国翻译学家赖斯(Reiss)将文 本分为三大类:内容为主文本、形式为主文本和感染为主文本,他也是较早提出 文本类型(text typology)问题的人。
• 召唤类文本,包括告示、说明书、宣传手册、广告等。 召唤类文本强调以读者为中心,其目的是号召读者按照原作者的意图来行动。
纽马克还指出,一个文本很少只有其中一个功能,绝大多数文本兼有三种功 能,只是侧重点不同而已。在此基础之上纽马克提出,不同文本类型样板要求不 同的翻译方法与之相适应。
他认为,译文可以分为两类: ➢ 忠于作者、充分表达作者原意的叫做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ion); ➢ 忠于读者、便于读者接受的叫做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从释道安的“案本”(意为按照原文的本意)、严复 的“求信”、傅雷的“神似”以及钱钟书的“化境”,都不离开“忠实”这个总原
则。 特别是严复在1898 年提出的“译事三难:信、达、雅”,对我国一个世纪以来 的翻译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严复看来,“信”就是忠实于原文的本意, “达”就是通顺流畅,“雅”就是古雅。
非文学翻译 文学翻译
包括政论体翻译、 科技翻译、 经贸翻译
和应用文翻译等。
包括小说翻译、 诗歌翻译、 散文翻译
和戏剧翻译等。
再者,就 处理方法 而言,翻 译可分为:
全译 节译 摘译 编译
二、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是翻译活动必须遵循的准绳,是衡量译文 质量的尺度,也是译者应该努力达到的目标。切实可行的 翻译标准对于译者从事翻译活动和提高翻译质量具有重要 的指导意义。
• 表达类文本,包括文学作品、权威性言论、自传、随笔、私人信函等; 表达类文本带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它往往运用一些夸张的、有个人特点 的词语和句型来反映原作者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 信息类文本,包括教材、专业报告、报刊文章、学术论文、论著、会议纪要 等; 信息类文本是对客观事件的写实性描述,它的语言往往不带有个人特色,经常 用普通的搭配、正常的句型、传统的习语和比喻等;
skin now? Dabao knows how. • 百闻不如一见。Tasting is
believing.
• 哪里有“芯”,哪里就有希望。 Where there is “chip”,there is hope.
从上面的妙译中,我们可以看出成功的商标译法能让人产生美感,让人一看 到译文就对产品的特点、质量很信任。如Kiss Me(奇士美(口红))的译名, 既巧妙、风趣地展示了使用这种口红的动态感,又暗示出使用这种口红能产生奇 特的美。又如Benz 译作“奔驰”, 让人一下子联想到在空旷的地面上疾驰的刺
“新奇”(unexpected) “美感”(aesthetic) “易记”(impressive)
他非常明确地区分了交际翻译与语义翻译的标准,认为: 交际翻译——尽力为译文读者创造出与源语读者所获得的尽可能接近的效果, 语义翻译——在目标语语言结构和语义许可的范围内,把原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
意思准确地再现出来。 简言之,交际翻译屈从于译语和译语文化,注重译文读者的反应和译文的顺 畅,实际效果与原文内容发生冲突时,内容让位于效果; 语义翻译则屈从于源语文化和原作者,注重译文是否忠实于原作,把原文内 容、信息置于第一位,必要时可牺牲实际效果而尽可能充分译出原文内容。
• 内容为主的文本注重文本的内容,这种文本主要反映客观事实、传递信息,所 以该文本也被称为“信息文本”;
• 形式为主的文本,其内容通过艺术形式来表现,这种文本实际就是指文学文本; • 感染为主的文本是指以感染为主要目的的文本,如广告、布告、宣传、营销等
文本。
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看法与赖斯的文本类型分类有异曲同工之 妙。纽马克同样是运用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在语言功能分类的基础之上对文本 类型进行了划分,主要分为:
3.“虽然翻译的最终结果大概是属于语言,而后又属于文学范畴的,可是翻译行为的本质 是语际性,它是自然语言所形成的各个人类岛屿之间的桥梁。”(梅雷加利《比较文学 研究译文集》,1985)
4. “翻译就是接受语言复制出与源语信息最接近的自然等值体——首先是就意义而言, 其次是就风格而言。”(奈达,1982)
第三节 商务文本的文体特点和翻译
一、商标和广告语的翻译
商标和广告语代表着一种品牌的形象,它需要在短时间内引起人们的关注, 并展示商品的优势。具备一定的思想性和内涵的商标、广告更能激起人们的兴 趣,加深人们对商品的印象。商标、广告必须简洁、清晰和一目了然,以便于接 受者在短时间内接受,也就是说,它必须遵循AIDMA 法则,即: attention(注目) interest(兴趣) desire(欲望) memory(记忆) action(行动)
5.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language community)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 的是要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 界的逻辑印象或艺术印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张今, 1987)
一、翻译的类型
首先, 就涉及 的语言 而论, 翻译分 为两大 类。
一类为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指在同一 种语言内进行翻译,如把古汉语译为现代汉语,把文言 文本译为白话文本,把广东话译为普通话等;
另一类为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指把一 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如把汉语文本译为英语文本, 或把英语文本译为汉论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信息论与 符号学引进了翻译理论,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标准。奈达指出:“所谓翻 译,就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 信息。”奈达把翻译分为两种类型:形式对等翻译和动态功能对等翻译。形 式对等翻译是以源语为中心,尽量再现原文的形式和内容;功能对等翻译注 重读者反映,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使译文读者能够达 到和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