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

高等教育国际化及其思考
摘要:经济全球化发展,有效促进高等教育朝着国际化的迈进,各个大学之间形成了开放和交流合作势态成为发展趋势。

从实现来看,一些教育较强国家及实力较强大学都出台了国际化的战略,鲜明的表面了教育国际化发展。

但是教育国际化并不是占据绝对优势,还必须要从实践中思考进而改进。

该文分析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形势,进而对国际化的实施做一些思考。

关键词:思考国际化高等教育
随着走进WTO之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断提升,正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的循环发展中去。

如今高等教育成为了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两者互相依赖、促进。

加之高新技术快速发展,迎来了信息时代,体力劳动正逐渐转化到脑力劳动,因此高等教育实现国家化成为了发展必然趋势。

在这种形势下,思考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具有现实意义。

1 高等教育国际化概述
所谓高等教育间的国际化,就是各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面向国内基础上走向世界的发展趋势,也就是高等教育朝着跨民族、跨国界以及跨文化进行交流和合作,也就是一个国家将本国的高等教育思想推向世界,参与国际化的活动及和其他各个国家进行互相交流和合作。

事实上对于一个国家而言,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属于立国之本,只有面向世界及未来,才能够真正实现跨民族、跨国界及跨文化的教育国际化。

而且教育国际化本来就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是经济一体化产物,更是信息化社会发展最终目标。

但是高等教育实现国家并不是真正的目的,要通过这种国际化培养出世界眼光,进而培养出知识、素质以及能力全面发展、具备国际竞争力之优秀人才。

当然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要加强与深化国家与国家之间的高等教育合作和交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和国际的先进水平相接轨,打开各个国家的教育市场,同时还需要依照国际惯例招聘教师、招收学生,要培养出具备世界眼光,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2 思考高等教学的国际化
东京大学滨田纯一上任校长之后,就在该大学制定出迈向2015年森林计划,这个计划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际化战略。

东京大学展开了国际合作,加强了全球意识,有效提升了学术与科研能力,朝着世界的先进水平迈进,将东京大学建设为真正全球性的大学。

从而可见,大学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至高点,因此必须要从其国际化的迈进中进行思考。

2.1 没有清楚认识到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进入WTO之后虽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极大机遇,同时也提出
了新的挑战。

自然高等教育要走向国际化,也会遇到机遇与面临挑战。

而且随着高等教育市场的逐渐开放,就会放进一些外商独立投资企业,相继出现了国外的职业培训项目,有一些外资还投资创办培训教育机构,必然对我国的高等教育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在这种情形下高等教育一定要冷静进行思考,认清目前形式把握机会,大胆面对国际化带来的挑战。

而且随着知识经济及信息时代的到来,许多新的事物不断出现,例如电子信箱、数字图书馆、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及虚拟大学等等,各种新事物出现必定让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具备新特征。

比如远程教育有效打破了时空所限,而且合理运用多媒体、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具备了交互性、开放性、及时性以及集成性的特征,无论是信息量还是覆盖面都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教育模式。

我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真正目标,就必须要认清这些技术与理念。

2.2 强力推进英语与汉语
对于我国来说,汉语是国内的通用语言,而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必须要高度重视英语,强力推行两语。

其一必须要强化与改革高校中外语课程的教学,事实上从一定程度来看,各个高校对于外语教学早就作为重点课程,安排课程时也在这样做。

但是从教学实况而言,英语教学的方法与手段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

因此改革高校外语教学,尤其是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手段上,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满足市场经济体制下对人才需求。

事实上国际推广汉语具有极大优势,因为仅仅我国使用汉语人员就超出
10亿,世界上应用语言最多人口就是汉语,而且汉语书写的汉字也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并没有以其他语言为基础。

属于一种具备生命力文字,距今使用了3000多年历史,促进周边的民族及国家文化的发展。

而且中国一直都是以儒家思想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以和平为中心,追求共同发展,倡导和谐,而且就是这种文化的精神合符世界的文化潮流。

并且通过几十年改革开放,我国也探索出一条自己发展道路,而且逐渐上升经济优势正是这种体现。

就是这类势态给到中国来发展,想深入了解中国,想和中国实施经济来往的人提供学习汉语动力。

2.3 东方文化与西方学术相结合
事实上,近现代我国很多技术上都引进了西方学术各种思想,甚至不乏教育理论,还出现过一些西方化与本上化之争论。

一段时间有一些学者认为应该进行西化,片面认为只有西化才能够实现现代化,将西方先进发展模式与先进的经验作为了实现现代化唯一的版本。

不久之后一些学者由发现并不需要完全进行西方化,必然必定会放弃许多中国优良文化传统,所以又提出本位文化。

其实这两者都属于极端看法,本土文化与教育国际化并不是一体,而是属于两个方面,因此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就需要从各个国家先进教育经验与成果中吸取精华,而且也不能够遗弃本国文化传统与实际的国情。

2.4 严把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就必须要高度重视质量控制与风险管
理,无论那个国家都需要高等教育机构制定出自身质量的控制标准,控制质量环节包含比较多,宏观上主要是和国外一些大学进行合作,合作方学校的整体素质一定要超过自身,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在现在学校之时,不能够盲目选择,首先就要以国际学术组织以及各个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给该大学的整体素质评估;其二就必须要实地考察,和对方院校管理人员以及教学人员当面进行交流,对于中国这种发展中的国家就需要采取引进型方法实现国际化。

所以必须要控制与监督各个环节,比如引进合格的教师,确保外籍教师进行教学与教学各个环节质量,确保教学的课时数量等等。

3 结语
要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要达到国际化的真正目标,就必须要对国际化现状进行思考,从中发现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实况采取合理改进措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孙平.开放化高校教师管理机制初探[J].孝感学院学报,2009(4).
[2]闫月勤.任元军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十年回眸[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闫月勤.任元军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十年回眸[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
[4]张德祥.论经济全球化、高教国际化及我们的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