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学考题资料

新闻传播学考题资料

填空题1、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新闻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作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枢纽,曾被称为“消息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通讯社是现代新闻媒介的纽带,是新闻的搜集和批发组织,不断给报刊提供重大消息。

2、新闻和其他信息把全球人包围在超量的信息密度中,有害或无效信息的泛滥使受众大脑产生失衡,心理也出现不适,这统称为信息污染或信息病。

3、新闻媒介有时泛指新闻业,即新闻传播机构与记者的总称,许多教科书把它称为新闻事业。

实际上,新闻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与受传者的中介物,即新闻意媒、质媒和新闻机构的总和。

4、主流媒体是一个舶来词,在报业发达的欧美是指高级报纸或者称为严肃报纸,发挥引领主流人群的作用。

主流媒体信誉卓著,以履行社会责任为己任,覆盖率和影响力较大。

5、媒介权威是由媒介的知名度、社会威望、名记者群、重大报道、重要言论出现的频率以及媒介覆盖率等要素构成的。

6、新闻事态是指新闻中事象总和的动态,表现为事实各种联系的趋向,囊括了多种事象间的动向,形成以人的行为为核心的事态链。

7、新闻属性的表达方式称为新闻范式,这是对世界的一种图式化的再现。

新闻是一种图式,以一幅幅画面再现外部世界,让人们认识千姿百态的生活。

8、新闻的性质又称为新闻的本质,指从新闻与社会关系方面考察新闻表现人类生活,指导人们认识世界的内在属性,在深层次上回答新闻是什么的问题。

新闻的性质揭示的是新闻内在的东西,即新闻区别于其他意识形式的规定性,可以概括为两个要点:现实观念的原料和社会的公共议题。

9、新闻的建构是由新闻的事态与意态共同完成的,新闻既是对事实的描述,又是对意义的追问。

新闻构建必然包括事实建构与意义建构两部分,并用相应的手段将其呈现出来。

10、新闻意态的建构是通过记者选择事实、选择角度和阐释事实实现的。

记者按照事实的倾向选择重要事实,寻求和确定事实的意义,是新闻意态建构的主要出发点。

11、新闻叙事是指记者把新闻事实有层次的叙述出来,再现事实的清晰脉络,完成新闻具象化的特征,包括陈述事态层,事象层和事理层。

12、由于记者把某些因素加工到新闻中,这种普遍特征称为新闻的涵化。

包括技术涵化、专业手段涵化、语言涵化和框架涵化,新闻涵化是记者的报道意图或痕迹暗藏于新闻中的现象。

新闻涵化实际是媒体在新闻中有意渗透的思想,用以引导受众的观念,但又不直接地说出来,西方传播学将其称为涵化理论,有的称为教养理论或培养理论。

13、记者陈述事件使用的意化性词语,公开或暗示自己对事实的主张,称为新闻话语,包括态度话语、符号话语和高频话语。

14、新闻选择即记者在众多事实中辨别,选取具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写成新闻,包括事实选择,角度选择、意义选择和价值选择。

15、新闻公正是指记者尊重报道对象的平等权利,坚持公平原则和客观立场,体现记者是非明确,褒贬持正。

名词解释1、数字鸿沟在西方统称为“Digital Divide”,有时也叫digital gap或者digital division,是指数字差距或数字分裂,又称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和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异,包括国家、民族、性别和代际差异,甚至还有阶层、行业、城乡和年龄差异。

2、信息超载又称信息过剩、信息超载,是指个体所收到的信息数量、阅览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超出其本身支付的能力。

造成信息超载的原因一是有用的信息太多,但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正常获取更多的信息。

二是信息杂芜,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夹杂在一起,无法有效分离。

3、新闻事实是指记者选定的,带有知悉意义的事实,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片段性,包括现时事实、历史事实和未来事实。

新闻事实具有未知性,事实一旦被多数人了解,就不再是新闻事实。

新闻事实必须满足人类的知晓需求,给人提供可知悉的内容,“从来没有发生过”是判断这种需求性的重要标准。

4、新闻的属性是指新闻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由新闻事实与新闻形式所构成的特性,表现为事实转化为新闻后呈现的特质。

新闻的属性不是单一的,而是双重的,包括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一般来讲,它的自然属性是指多重空间性和相对性,社会属性则是指信息性、意识性、宣传性和舆论性。

5、新闻形态是指新闻中的事态、意态及其表现形式的总和,又称新闻的本体。

6、新闻的倾向又称记者或媒体的倾向,主要是指记者及媒介机构对新闻事实表现出的立场和态度,对事实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

新闻内容所具有的利害关系,以及记者对这种利害关系所表露出的是非好坏判断,体现出记者和媒体对事件的倾向性。

重要新闻或多或少地表现出倾向性,涉及人们的利益、政治观念及国家制度的新闻都有明显的倾向。

7、新闻的本源是指新闻来自社会和自然界的客观事实,有了事实的发生和变动才有新闻,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新闻是记者反映客观生活的结果,现实生活中的事实是新闻的源泉。

8、新闻的具象化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事实性。

新闻以叙事文体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

9、新闻的时率特征是指新闻在时间上的规定性,作为新闻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表现为新闻的时间特征。

新闻都发生在一定时刻,违背时间戒律,就失去其基本属性。

新闻的时率特征包括新闻的时限与新闻的时效,其中,新闻的时限主要指新闻报道受“瞬时性”、“时序性”和时机性的限制。

10、新闻报道得迅速、报道的快而准确,叫做新闻的实效。

事件发生和报道的时间差越小,时效越高,是对新闻时效的深度解释。

报道迅速及时,给受众提供最新鲜的事实,是新闻的突出特征。

11、新闻专业手段又简称新闻手段。

版面安排、报道内容的详略、报道载体、广播和电视新闻的排列顺序,以及是否进入报道提要等,都属于新闻的专业手段涵化。

12、议事性报道又称观点报道、非客观报道、反客观报道方式,是指记者在新闻中直接表达观点或对事实进行大量分析的议论性新闻。

13、新闻主题是指媒体通过报道某些事实表现的思想,重要报道不只是告诉受众某个新鲜事实,如果可能和需要的话,还向受众提供记者对事件的理解,这是新闻内容涵化的最终目标。

14、现代新闻价值是指新闻在受众接受过程中满足其认识需要表现出的效用,包括受众对新闻的精神享用和由此导致的物质利益的获取,包括有用、有益、有效三个要素。

新闻是价值的体现者,媒介是价值的载体,受众是价值的确定者和受益者。

15、新闻的实时传播是指在新闻事件和新闻发送之间几乎没有时间差的传播,让受众在新闻刚一发生便能收视、收听电视台、广播电台和网络的实况报道,使受众阅听新闻同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同步进行。

简答题1、媒体公信力的构成要素①受众整体信任的稳固性,对媒介的消息来源和新闻的真实坚信不疑;②受众整体信念的坚定性,即对媒介的立场、观点和对时事分析抱有完全肯定地态度;③受众追随媒介的果断性,当媒介发出动员的议题时,受众毫不犹豫地响应,有时可能出现某种社会行为;④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每日或经常自觉接触媒介,媒介的发行量、覆盖率较大,并稳定不变;2、新闻的要素指新闻的构件,即可以证实事实存在的基本因素,我们将其归纳为主题(谁、什么)、事实的时空(何时、何地)以及事件结局(怎么样)和原因等事象,简称为五个W一个H;3、新闻客观性表现①记者报道的事实符合事物的客观实际,对新闻事实不表现任何倾向;②记者选择事实力图体现自己的某种意向,舍去不能表现自己意图的事实,记者的观点通过选择的事实暗示出来;③记者在陈述事实时也表达观点,但观点符合事实,以事实为根据,记者对生活现象的分析抱有客观态度;4、新闻时限的三个含义①新闻的瞬时状态:世界所有的变动都在瞬间发生,人们的所作所为也都在一个固定的时刻开始,这是一切事实固有的特性;②新闻的时间秩序:时序是指时间发展的不可抗的时间顺序;事件在瞬间发生后,会在时间的持续过程中展示自身,呈现有序的发展,使一切新闻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秩序;③新闻报道的时机:指新闻能产生最佳效果的报到时间,即新闻只有等到特定时刻报道,才有更大的价值,又称为新闻的时宜性;5、新闻选择的四个标准①遵循政治标准:即依据媒体的政治立场和事件的政治性质来选择新闻;②遵循事态标准:即不管事件的政治倾向如何,只要事实具有影响力或轰动性,就选择出来报道,否则就做简要报道或舍弃;③坚持兴趣标准:凡能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就进行及时报道,否则就舍弃;④贯彻宣传标准:凡符合报道者的主张和立场的事实就报道,包括借助事实进行政治宣传、政策宣传、社会宣传、产品宣传和形象宣传,不利于媒体宣传意图的事实就不报道;6、坚持报道公正的意义①履行媒体的责任,扶弱救危,维护正义;②坚持“均等原则”,提供全面的情况;③媒体贯彻“平等原则”,让相关人士都有使用媒介的权利;7、议程设置议事性报道的主题成为议题,议题设置即议程设置,是以多种同类事实围绕一个主题向受众传播新闻,达到影响受众思想的目的。

议题设置可能包含若干客观性新闻,但大量新闻具有对事实的分析,用记者的观点引导受众形成特定的立场。

在议题设置方面,遵循反涵化规律能够收到理想的传播效果。

8、新闻价值的要素分析①重要性分析:重要性是传统新闻价值的第一个要素,指事件对社会产生的特性,以给受众带来的影响为尺度;事实具有重要性的标准是某一事实与更多的人有关系,这种关系越大,就越具备影响力;事件令更多的人关注,表明这个事件同人类相关的程度,会在人们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反响;事件涉及多数人的礼仪、社会道德和国家安全,在社会进程中发挥推动或阻碍作用;②接近性分析:接近性也是传统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人们对发生在自己附近的事情感兴趣,并且容易受到它的影响,通常是指在报纸和广播覆盖区域内发生的时间,包括地理上的接近和心理上的接近;接近性的本质主要指:一是有“身边事”效应,从地理上说,越是“本地新闻”,人们就越感兴趣;二是有“心理事”效应,同地理上接近相比,心理上接近更重要,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和震惊;三是产生“直接相关”效应,新闻越是同受众利益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受众的生活、行为、思想和工作,它的价值就越高;③时新性分析:时新性又称及时性、新鲜性,指事件是最近发生或正在进行的特性;时新性是判断一个事实能否构成新闻的重要依据;④显著性分析:显著性指容易引起人们注目的知名人物、机构与地点,往往涉及知名人士和机构,是传统新闻价值中突出的要素;⑤趣味性分析:指妙趣横生或能够引起受众兴趣的事实,包括软事实、反常事实、冲突性事实、娱乐性事实、新闻中的幽默等;趣味性新闻主要分为:犯罪新闻;灾难和悲剧新闻;幽默新闻;有关男女情爱的反常事件;稀奇古怪的奇闻轶事;神秘事件;娱乐和娱乐界的消息;9、新闻的精神价值①新闻的获知价值:指新闻具有了解新事物、新知识的价值,由新闻内容的不同可延伸出“知晓价值”、“知识价值”或“科学价值”,通称“获知价值”;获知性是新闻的基本价值,表现为满足人的求知欲和提高人的精神活动能力;②新闻的激励价值:又称教育价值,包括获取思想道德观念、提高人的正义感和生活勇气;激励价值的类别可分为:行为激励;道德激励;思想激励;经验激励;③新闻的娱乐价值:人们从新闻中获得乐趣、陶冶性情或得到轻松感是娱乐新闻的精神价值;新闻的娱乐性是许多软新闻的效用,可给人们提供精神享乐,也可从中获得有趣的知识,包括新闻娱乐化和娱乐新闻两种类型;10、决定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①新闻的可受性因素:新闻具有重要的价值并以完备形式引起受众的注意,诱使其收受新闻,构成新闻的可受性;媒体新闻的整体可受程度高,传播速度也很快,受众覆盖率和新闻可受性成正比;②新闻的必受性因素:新闻的可受性只是新闻吸引受众的直观因素,为了培育自己的受众,有些媒体的新闻具备必受性,成为公众每天必须过目的“生活内容”;③媒体的公信力因素:公信力不仅体现为媒介形象,而且表现为媒介信息的全面、真实与可信;④重大事件报道的权威因素:及时披露重大事件,敢于触及时弊的报道,由于其权威性而能显著地改变人们固有的观点,传播效果最大;11、传媒的核心竞争力传媒的核心竞争力是由不同竞争要素构成的,表现为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主导受众市场的实力,包括多个层面:①媒介核心竞争力首先表现为媒介传播内容对受众的深刻影响,依靠优秀的内容产品在众多传媒中脱颖而出,不会轻易被其他媒体产品所冲击;②传媒具有团队的协调能力、整体创新能力、洞察力和预见社会变动与规避风险的能力,具有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造受众需求的传播力;③具有雄厚的资本和杰出的人才,占有整合人才、资本、设施和社会关系等各种资源,适应市场竞争的挑战,不断生产出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传播产品;④有良好的管理人才和培训机制,创造出适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手段,并能根据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随时调整和改进报道;⑤核心竞争力支持媒介在市场中保持可持续发展,不会在发挥其作用后而减弱,媒介的传播力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12、新闻媒介的直接功能指新闻媒介那些明显的、对受众和社会迅速发生的作用,是人们可以看到的媒体的直接影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