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病理生理
(false neurotransmitter hepothesis) 学说内容
由于肝功能障碍,使体内假性神经递质在网状结构 的神经突触部位堆积,使神经突触部位冲动传递障碍, 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最后出现昏迷。
假性神经递质的形成
蛋白质
分解
苯丙氨酸 苯乙胺
酪氨酸
酪胺
细菌
脱羧酶
MAO 转化
苯乙胺 β-羟 化酶 酪胺
肝细胞数目减少 肝细胞代谢障碍
✓ 白蛋白<30g/L (正常: 60-78g/L), ✓ 球蛋白(globulin) >40g/L (正常: 20-30g/L), ✓ A/G<1:慢性肝实质性损害
低蛋白血症促进肝性腹水形成
13
3. 脂质代谢 障碍
✓脂肪泻、厌油腻食物:胆汁分泌减少引起脂类吸 收障碍
2.毒物解毒障碍:肝病时肠道吸收的蛋白质代谢终未产物 (如氨、胺类等毒性物质)通过肝脏进行生物氧化作用↓ →体 内蓄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肝性脑病。 3.激素灭活减弱:肝功能障碍→雌激素素、醛固酮与抗利尿 激素等灭活↓ → 蜘蛛痣(spider nevi),肝掌,水钠潴留。
17
肝掌
蜘蛛痣
18
脑干神经细胞
苯乙醇胺 羟苯乙醇胺
49
苯乙醇胺和羟苯乙醇胺的化学结构与真性神经递质去 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极为相似,但不能完成真性神经递质
传递信息的生理功能,故称为——假性神经递质
苯苯乙乙醇胺醇胺 羟羟苯苯乙醇乙胺醇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
苯乙醇胺
OH H
C C NH2 HH
羟苯乙醇胺
HO
OH H
C C NH2 HH
消化道出血
血中蛋白质进入肠道
肌肉活动增强
能量分解增强,氨释放增加
碱中毒时肾脏排氨减少 、肠道吸收增加
NH3 H+ NH4 +
45
2. 氨对脑的毒性作用
血氨增多 血脑屏障通透性增高
乳酸
NH3
葡萄糖
NH3
NAD NADH
丙酮酸
乙酰辅酶A + 胆碱
草酰乙酸
乙酰胆碱
NH3
NADH
琥珀酸 ATP
柠檬酸
NAD
(五) 免疫功能障碍
肠道细菌移位、感染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intestinal endotoxenia)
1 内毒素入血增加: (1)侧枝循环建立 (2)肠壁水肿,肠粘膜屏障障碍 2内毒素清除减少
19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肝损伤
内毒素激活了枯否细胞,EC,释放细胞因子,进 而吸引更多的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并使其激 活,释放更多的细胞因子
24
第二节 黄 疸 ( jaundice)
25
一、黄疸的定义:
是指血浆胆红素浓度增高所引起的皮肤、粘膜和 巩膜等黄染。
5.13 (μmol/L)
18. 8
34. 4
血 清胆 红 素 浓 度
正常
隐性黄疸
黄疸
分类: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26
27
一、分类:
按发病学原因可分为: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请分析2次“神志恍惚”的诱因、发生机制及治疗情况 34
肝性脑病的概念:
继发于急性肝功能衰竭或严重慢性实质性肝 脏疾病的一种精神和神经综合症。临床上又称肝 昏迷。
什么是昏迷? 意识丧失,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维持人意识清醒的条件是什么? 1. 大脑皮层功能正常 2. 脑干上行激活系统(网状结构,乙酰胆碱
尿液
31
(三) 胆汁淤积性黄疸
暗黄或黄绿
皮肤
全身表现:
颜色变浅
粪便
颜色加深
尿液
完全梗阻为 白陶土色
有皮肤瘙痒和出血倾向.
32
第三节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肝昏迷(Hepatic Coma)
33
典型病例
患者,男,52岁。3天前进食大量牛肉,尔后出现恶心、呕吐 、神志恍惚、烦躁而急诊入院。
Capillary filtration
Pressure↑
Capillary oncotic
pressure↓
Aldosterone↑ ADH↑
正常腹腔内液:50ml;
Ascites
腹腔内液 > 200ml :腹水 23
反映肝细胞损 伤的试验
反映肝脏排泄 功能的试验
反映肝脏贮备 功能的试验
反映肝脏间质 变化的试验
(一)氨中毒学说 (二)假性神经递质学说 (三)血浆氨基酸失衡学说 (四)GABA 学说 (五)其它—毒物的协同作用
40
(一)氨中毒学说
依据:
➢ 肝硬化患者食入含氮物质后,血氨升高,出现症状 ➢ 80%的肝性脑病患者发病时血氨增高,与病情一致 ➢ 动物实验证实 ➢ 试验性降氨治疗,有效 ➢ 先天性高血氨症,常发生脑病和昏迷
腺、舌下腺)、肝和胰。
2
肝脏的功能
肝实质细胞: ✓物质代谢的重要场所: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 ✓合成:白蛋白, 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分泌:胆汁酸盐,胆红素 ✓解毒:毒物,药物,灭活激素
枯否细胞:杀灭细菌、病毒,清除内毒素
3
概述
环境因素
肝炎病毒 酒精 化学物质
41
血氨与肝脏的关系:生成与清除保持动态平衡
尿素
NH3
鸟氨酸
循环
NH3
尿素
NH3
尿素
尿 素
尿 素
尿 素
42
氨中毒学说
肝功能障碍
氨生成
血氨
氨清除
肝性脑病
当肝功能严重受损时,尿素合成障碍,致使 血氨水平升高,并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 起脑功能障碍——氨中毒学说
43
1. 血氨升高的原因 尿素合成减少—氨清除不足
20
(六)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障碍
水肿、低钠、低钾、碱中毒 1. 肝性腹水
21
肝性腹水(hepatic ascites)
22
肝性腹水 (Hepatic Ascites)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Albumin
Hormone
Lymph
synthesis↓ clearance↓ production↑
5
主要内容:
肝功能不全 黄疸 肝性脑病
6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 (hapatic insufficiency)
7
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 各种因素引起肝细胞受损,导致肝脏代谢、分
泌、合成、解毒与免疫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机体常 出现黄疸、出血、继发性感染、肾功能障碍、脑病 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肝功能衰竭:一般指肝功能不全的晚期阶段
✓ 凝血因子合成减少 ✓ 血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 ✓ 原发性纤溶:抗纤溶酶生成减少 ✓ 血小板的量与功能异常
16
(四)解毒或生物转化功能障碍
1.药物代谢障碍: ① 严重肝病时,肝代谢药物的能力↓ →药 物蓄积→某些药物(镇静药、催眠药等)的毒性作用↑ ②肝硬 化时,门脉血中的药物或毒物绕过肝脏进入体循环。 ③血液 中只有未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游离型药物可被组织利用,肝病 时血清白蛋白↓,药物同血清白蛋白结合↓→ 药物在体内的分 布、代谢与排泄改变。
正常: 2 NH3
肝性脑病患者:
鸟氨酸循环
urea
3 ATP
肝脏
肝内鸟氨酸循环障碍
经肾排出
①鸟氨酸循环障碍: ATP, 酶受损 ②门-体分流使肠内氨不经过鸟氨酸鸟氨循酸环
44
正常血氨:主要来自肠道含氮物质分解 肝性脑病:血氨生成过多
门静脉高压
胃肠道淤血,食物消化障碍,肠菌活跃
肝—肾综合征
尿素排出减少,返回肠道
递质系统)功能正常
病人发生昏迷,说明上述功能发生障碍
35
临床表现由轻到重:
一期
二期
性格行为 轻微改变
精神错乱 行为异常
三期
四期 昏迷
昏睡
肝昏迷=肝性脑病?
36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病理学检查显示:肝性脑病发生时脑 组织并无明显特异的形态学改变
患者神经精神异常是由脑组织 代谢和功能障碍所致 数种假说试图揭示其奥秘
37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肝功损伤 肝细胞物质代谢障碍,解毒功能减退,
毒物产生增多 有毒物质入脑,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
38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What?
How?
?
Why?
中枢
39
阐明发病机制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
What(什么毒物)? How(怎样产生----肝性脑病时为什么会增多)? Why(如何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精神神经 综合征)?
好转、痊愈
广泛肝细 胞坏死
肝硬变
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衰竭
肝功能衰竭
急性肝功能不全
慢性肝功能不全
黄疸 肝性脑病
肝肾综合症
4
毒药成分确定: 据东方早报官博昨晚20:32发布微博称:饮水机里的毒 药成分,真相大白。“导致复旦研究生黄洋中毒的物 质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该物质毒性强,常用 于医药及食品分析研究,可在实验动物中人为制造肝 损伤的模型。较小剂量的长期暴露也可能增加肝癌风 险。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的病理生理学
基础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1
消化系统(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管和 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消化管包括口腔、咽、 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回肠)和大肠 (盲肠、结肠、直肠、肛 管)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 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 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 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 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