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 章节小结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 章节小结

1. 基本概念
固定液相对极性,麦氏常数,程序升温,噪声,漂移,分流比,检测器灵敏度,检测限等。

2.基本理论
(1)差速迁移:在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不同是组分分离的前提条件。

气相色谱法中,载气种类少,可选余地小,要改变组分之间分配系数的或大小或比例,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2)GC中的速率理论:速率理论是从色谱动力学的角度阐述影响柱效的因素,以Van Deemter方程式表示,在填充柱中,速率方程为:
H=A+B/u+Cu =2λdp+ 2gDg/u+
在开管柱中,A=0,此时速率方程为:
H=B/u+Cgu+Clu =u +
最小板高对应的载气线速度称为最佳线速度,为了减少分析时间,常用的最佳实用线速度大于最佳线速度。

在学习速率理论时,应熟悉速率方程式中各项和各符号的含义,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柱效的,从而理解分离条件的选择。

(3)色谱柱分填充柱及毛细管柱两类,填充柱又分气-固色谱柱及气-液色谱柱。

固定液按极性分类可分成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以及氢键型固定液。

固定液的选择按相似性原则。

常用硅藻土载体分为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红色载体常用于涂渍非极性固定液,白色载体常用于涂渍极性固定液。

硅藻土载体常需进行钝化,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载体表面的活性。

载体钝化的方法有酸洗(AW)、碱洗(BW)和硅烷化,这些钝化方法分别除去碱性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铁)、酸性氧化物(氧化铝)和覆盖硅羟基。

毛细管柱可分为涂壁毛细管柱(WCOT)、载体涂层毛细管柱(SCOT)、多孔层毛细管柱(PLOT)和填充毛细管柱。

检测器分浓度型及质量型两类。

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小,死体积小等优点。

热导检测器是浓度型检测器,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有差别即能检测。

电子捕获检测器也是一种浓度型检测器,检测含有强电负性基团的物质,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

为保护检测器和色谱柱,开气相色谱仪时,必须先开载气,后开电源,加热。

关机时,先关电源,最后关载气。

(4)柱温的选择原则为: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度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

对宽沸程样品,采用程序升温方式。

(5)定性与定量:定性方法有已知物对照法,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利用化学方法配合,两谱联用定性。

定量方法常用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在没有校正因子情况下,使用内标对比法较好。

3.基本计算
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分离方程式 R=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归一化法 Ci%=
外标法 mi =
内标法 mi=fiAi ms=fsAs mi= Ci%=
内标对比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