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

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第十一章草菇栽培技术第一节概述草菇又名兰花菇、美味草菇、美味包脚菇、麻菇、中国磨菇。

草菇是我国南方普遍栽培的食用菌,据张树庭教授考证,它最早栽培于我国,后由华侨传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地,近年来西方国家如美国、比利时也有人对这种菇发生了兴趣,在非洲的马达加斯也有人种植。

目前,草菇的总产量占世界上人工栽培菇类的第三位。

草菇质嫩味美。

若制成干菇香味更浓。

加之草菇属于高温型菌类,适宜于一般菇类不能生长的炎热夏季,而成为食用菌夏季生产及供应市场的一种珍品,栽培草菇主要是用稻草、棉籽壳、废棉等。

材料来源丰富。

栽培后的废料仍可作有机肥料。

草菇从种到收只要半个月,室内室外都可栽培。

在整个人工菇类栽培技术中草菇要算简单的。

因此,发展草菇生产成本低、收益快、易推广。

一、分类草菇在植物学上的分类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无隔担子菌纲、伞菌目、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

二、栽培历史草菇栽培起源于中国,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广东省韶关市南华寺的和尚以腐烂稻草堆上生长草菇这一自然现象得到启示,创造了栽培草菇的方法,故有“南华菇”之称。

草菇的另一个原产地是湖南省浏阳地区,以往这一带盛产苧蔴,每年割麻以后草菇就大量生长于遗弃在麻杆和麻皮堆上,故又称草菇为“浏阳麻菇”。

随后由飘洋过海谋生的华侨,将草菇栽培技术传至东南亚各个国家,近年来美国和欧州有些地区也有栽培,1999年全世界产鲜草菇30万吨左右,我国产20万吨左右,占世界草菇总产量的60%以上。

三、草菇的营养价值草菇肉质细嫩,脆滑爽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好的保健价值,是一种优质的食用菌。

因此,草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保健食品。

其产品不论是鲜菇、干制品或草菇罐头,在国内外市场上都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特别在夏季高温炎热的天气,其它食用菌很少时,但正是出草菇的旺季,同时又是蔬菜的淡季。

所以,它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菜蓝子,而且售价也较高,经济效益好。

草菇是食用菌中收获最快的一种,从播种到采收只需要2周左右,一个栽培周期只要20-30天。

而且无需特殊设备,室内、室外都可以栽培,发展草菇可以利用农副产品-如棉籽壳、稻草、甘蔗渣、玉米秸等栽培原料。

第二节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结构草菇的形态可分为菌丝体和子实体两大部分。

无论菌丝体或子实体都是由无数丝状的菌丝交织而成。

(一)菌丝体:菌丝体是草菇的营养器官,它在基质中吸收营养,不断生长、繁殖,有吸收、输送和积累物质的作用。

菌丝体按其发育和形态分为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

1.初生菌丝体:初生菌丝为透明,由担孢子萌发而成。

2.次生菌丝体:由初生菌丝互相融合而成,老龄菌丝略带黄色,次生菌丝比初生菌丝生长得更快、更茂盛。

在琼脂斜面及稻草、棉籽壳等培养基上,大多数次生菌丝体能形成厚垣孢子。

厚垣孢子是草菇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其细胞壁较厚,对干旱、寒冷有较强的抵抗力。

厚垣孢子通常呈红褐色,细胞多核,大多数连接在一起成链状。

厚垣孢子是草菇菌丝体某些细胞膨大所致,膜壁坚韧,成熟后与菌丝体分离。

当温度、湿度条件宜适时,厚垣孢子能萌发成菌丝。

(二)子实体:由菌丝体发育而成,是菌丝体的交织体。

成熟的子实体由菌盖、菌褶、菌柄和菌托四部分组成。

它是草菇的繁殖器官,也是人们食用的部分。

菌丝体在培养料中经7-10天生长后,开始出现小粒状原基,经4-5天的生长,子实体完全成熟,草菇从原基形成到子实体弹射孢子,可分为6个时期。

即针头期,小钮扣期,钮扣期,蛋形期,伸长期,开伞期(成熟期)。

栽培供食用的草菇在伸长期采收最合适,因此时草菇鲜嫩可口、营养价值高,而且产量高。

1.菌盖:宽5~9厘米,钟形,成熟时展平,边缘整齐,中央稍有突起,突起处鼠灰色或灰黑色,往四周色渐浅,边缘灰白色。

菌盖表面还有暗色纤毛,形成放射状条纹。

2.菌褶:它是生在菌盖下面的无数刀片状薄片,幅射状排列,大小不等,离生。

褶片两侧生着无数棒状担子,担子顶端长着4个小梗,每个小梗着生一个担孢子。

坦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初期白色,成熟时红色或红褐色。

3.菌柄:着生于菌盖下面的中央部位,下与菌托相连。

支撑菌盖和菌褶,是输送水分养分的器官。

近圆柱形,实心,白色。

由连接菌盖处开始越向菌托连接处越粗大,稍带纤维质。

4.菌托:与菌柄基部相连,是子实体前期的保护膜,又叫外包被。

菌蕾期包裹着菌盖、菌褶和菌柄。

子实体成熟时,这个外包被被菌盖顶端突破,破口不规则,呈杯状围绕着菌柄,上部灰黑色,往下色渐浅,甚至接近白色,基部与菌柄底端相连。

菌托基部生有根状菌索,有吸收养分和水分的功能。

二、生长发育(一)生长发育过程草菇的生活史与其它生物一样,各有特殊和生长发育形式。

现从草菇的担胞子萌发和子实发育两方面进行叙述。

1.菌丝体的形成:担胞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水和营养物质通过脐点处冒出芽胞囊膨大,逐渐发展成芽管。

芽管尖端继续生长,达28-267微米即进行分枝。

随着芽管的生长,担胞子的内含物移入芽管,胞子内的单倍体核也随之进入芽管。

核进入芽管后开始有丝分裂,使仍未分隔的芽管中核的数量大量增加,从2到24个不等。

芽管继续生长,进行分枝和形成隔膜。

菌丝体由于形成了隔膜,成为多细胞菌丝,芽管里的单倍体核平均分配到每个细胞中,使每个细胞含有一个单倍体核,这样,芽管经过生长、分枝发展成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通过同宗配合发育成次生菌丝体。

在养分充足和其它生长条件适宜时,菌丝体可以无限地生长。

无论是少数初生菌丝体,还是全部次生菌丝体,生长到一定时间后,都会形成厚垣胞子,厚垣胞子呈圆球状,平均直径5.88微米,细胞壁很厚,多核性,无胞脐构造.圆球形的红褐色厚胞子,是识别草菇的生物学特性的重要标志.它们在成熟后常与菌丝体分离,在温度和其它条件适宜时1-2天即可萌发。

由于厚垣胞子的细胞壁厚薄不一,故萌发时会从胞子中冒出一个或多个芽管,厚垣胞子萌发后形成的芽管生长发育成次生菌丝体,并能长出正常的子实体。

草菇的次生菌丝体生长发育,互相扭结,最后产生子实体.2.子实体的发育: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播种后5-14天次生菌丝体即可发育成幼小的子实体。

草菇子实体的发育可以分为6个阶段:(1)针头阶段:次生菌丝体扭结成针头大小的菇结,所以这一阶段称针头阶段。

这时外层只有相当厚的白色子实体包被外,没有菌盖和菌柄的分化。

(2)小钮扣阶段:针头继续发育成一个圆形小钮扣大小的幼菇,其顶部深灰色,其余为白色叫小钮扣阶段。

这时组织有了很明显的分化,除去最外层的包被可见到中央深灰色,边缘白色的小菌盖,纵向切开,可见到在较厚的菌盖下面有一条很细很窄的带状菌褶。

(3)钮扣阶段:这时菌盖等整个组织结构虽然仍被封闭在包被里面,如果剥去包被,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菌褶上已出现了囊状体。

(4)卵状阶段:在钮扣阶段后24小时之内,即发育卵状阶段。

这时菌盖露出包被,菌柄仍藏在包被里。

这阶段在菌褶上的担胞子还未形成,外形象鸡蛋,顶部深灰色,其余部分为浅灰色。

(5)伸长阶段:卵状阶段后几个小时即进入伸长阶段。

这阶段是菌柄顶着菌盖向上伸长,子实体中菌丝的末端细胞逐渐膨大成棒状,两个单倍体核发生融合形成一个较大的二倍体核。

当细胞膨大时,在担子基部二倍体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核。

与此同时,担子末端产生4个小梗,小梗的端点逐渐膨大,形成原始担胞子,而后4个单倍体核同细胞质一起向上迁移,通过小梗通道被挤压入膨大部分。

最后,在膨大部分的基部形成横壁,成为4个担胞子。

小梗下面留下了一个空担子。

(6)成熟阶段:菌盖已张开,菌褶由白色变成肉红色,这是成熟担子的颜色。

菌盖表面银灰色,开有一丝丝深灰色条纹。

菌柄白色,含有单倍体核的担胞子,约1天后左右即行脱落。

在环境条件适宜时,担孢子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循环。

(二)草菇的生活条件草菇的生长发育需要以下基本条件:1.营养:草菇是一种腐生真菌,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来合成本身需要的有机物,因此需要供给它有机和无机营养物质,使其从中获取组成菌丝体及子实体的原料和生命活动的能量。

草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中,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还有矿物质、及微量的维生素。

碳素营养物:草菇能利用多种碳源,其中以单糖最好,双糖次之,多糖再次。

单糖和双糖能促进菌丝生产迅速,多糖能促使其草菇菌丝生长健壮,增强抗逆性。

糖类如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尤其是天然纤维素是草菇良好的营养物。

氮素营养物:有机氮如蛋白胨、氨基酸、尿素、无机氮如硫酸铵都是良好的氮源物,无机的硝酸化合物,草菇也可利用,但利用效果不如硫酸铵,故较少使用。

草菇的不同生长阶段、对碳素和氮素的要求不同,一般菌丝生长阶段,碳与氮之比以20:1为宜,而子实体的分化及发育阶段,碳与氮之比以30~40:1为好。

除了碳素和氮素外,多种矿质元素也是必要的,如钾、镁、铁、硫、磷、钙等。

此外,还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尤其维生素B1。

这些物质一般可以稻草或棉籽壳等原料中获得。

草菇产区多用稻草、棉子壳、甘蔗渣等含丰富碳素、氮素的天然纤维素物质栽培草菇。

草菇菌丝体分泌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分解这些原材料,从中得到单糖、氨基酸可被吸收利用。

同时从这些原材料中及加入培养料的水分中得到足够的矿质元素及维生素。

除此以外,废棉、甘蔗渣、青茅草、花生藤都可以作为栽培草菇的原料。

如在上述原料中适当增加一定数量的辅料;如干牛粪、鸡粪、麦麸、米糠、玉米粉等,以补充氮素营养和维生素,也可提高草菇的产量。

2.温度:草菇属高温菌类,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42℃,最适温度是28-32℃,10℃时停止生长,高于45℃,低于5℃,草菇菌丝就会死亡。

草菇的菌种不能放冰箱里保存,以免冻死。

草菇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2-40℃,最适温度是28-32℃。

平均气温在23℃以下,子实体难于形成。

培养料温度低于28℃,子实体形成受到影响,低于25℃时子实体难于形成。

气温在21℃以下或40℃以上以及突变的气候,对小菌蕾有致命的影响。

草菇是恒温结实型菌类,在子实体发育形成期内,对外界的温度变化非常敏感。

忽冷忽热的气候,对其子实体生长极为不利。

温差若达5℃以上,小菌蕾停止发育或死亡。

所以,栽培时要求气温要稳定在20℃以上才能生产。

否则,对产量有影响,采取保温措施,虽能出菇,但条件要求高、成本费用大、技术性极强,在实际栽培中一般是不可取的。

3.湿度:草菇是一种喜高温高湿环境的菌类。

只有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草菇的生长发育才能正常进行,水分不足,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难于形成;水分过多,引起通气不良,容易死菇,杂菌也容易发生。

培养料的最适含水量是70%左右,菌丝生长阶段最适空气湿度是80%左右,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90%以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