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高中测试
高
中
试
题
试
卷
科目:
年级:
考点:
监考老师:
日期:
高一第二次月考物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每题5分,共35分)
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物体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具有向下的惯性
C、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方向保持不变时,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时,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3、甲球的重力是乙球的5倍,甲、乙分别从高H、2H处同时自由落
下(H足够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时刻甲的速率大B.下落1m时,甲乙速度相同
C.下落过程中甲的加速度大小是乙的5倍D.两球运动时间相等
4、一个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沿与速度方向相
反的一个力逐渐减小时,物体的……()
A、加速度增大B、速度减小C、位移不变D、无法
判断
5、 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路面上行驶,它们的质量之比m 1∶m 2=1∶2,速度之比v 1∶v 2=2∶1,当两车以大小相等的加速度急刹车后,甲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1,乙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s 2,则:
A . s 1∶s 2=1∶2.
B .s 1∶s 2=1∶1.
C .s 1∶s 2=2∶1.
D .s 1∶s 2=4∶1.
6、如图所示,是龟兔赛跑的故事中,兔子与乌龟比赛的位移图象。
由图象可知:
A .兔子和乌龟是由同一时刻出发的
B .乌龟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兔子和乌龟在比赛中相遇过两次
D .乌龟先通过位移S 2
7、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相距S=7m时,B 以10m/s速度减速,加速度大小2m/s2,A 仍以4m/s速度匀速运动,则,A 追上B 时间为 A .6s B .7s C .8s D .9s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15分)
8.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A.物体一定静止 B.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的速度为零 D.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9.如图所示,物体m受水平推力且静止在斜面上,若将
水平推力F增大,
但,物体仍保持静止状态,则,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可能:
A、增大
B、减小
C、变为零
D、不变
10、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有一重为10N物体,被平行于斜面、大小为
8N的恒力推着沿斜面匀速运动,如图所示。
在推力F
突然取消的瞬间,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g取10m/s2)……()
A、8m/s2
B、5m/s2
C、方向沿斜面向上
D、方向沿斜面向下
三、填空:(11题4分,12题8分,共12分)
11、用游标为50分度的卡尺测定某圆柱的
直径时,
卡尺上的示数如图。
可读出圆柱的直径
为
__mm
12.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
得到一条纸带如图。
纸带上的A、B、C、D、
E、F是记数点(每打五次点取一个记数点)。
打点计时器接在低压__(交流电或直流电)源上,打点周期为
0.02秒。
已知AB=3.00
厘米,BC=4.20厘米,CD=5.40厘米,DE=6.60厘米,EF=7.80厘米。
则小车做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加速度a=米/秒2,在打点计时器打下B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 B=
米/秒,打A点时,V A=______米/秒
A B C D E
四、计算题。
(要求:解题步骤完整,有必要的文字说明。
共38分)
14、(12分)一辆汽车沿笔直的公路行驶,第1s内通过5m的距离,
第2s内和第3s内各通过20m的距离,第4s内又通过15m的距离,
求:(1)汽车在最初两秒内的平均速度。
(2)这4s 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15、(14分)质量为2kg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受到12N的水平
拉力后开始运动,当速度达到8m/s时,撤去拉力,木块又运动了4s后停止。
试求:
(1)木块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拉力撤去前,木块位移的大小。
16、(12分)在一个倾斜的长冰道上,一群孩子排成队,每隔1s放一个孩子往下滑,
当乙与甲、乙与丙间距分别为12.5m和17.5m时, 求:
(1)若不考虑冰道的阻力,冰道的倾角是多少
(2)小孩丁的速度是多大
(3)小孩甲之上还有几个小孩 参考答案: 11、42.16
12、a=1.20,V B =0.36,V A =0.24 13、(1)=
=12.5m/s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大案
D B B A D C
C
BD
ABC D
AD
(2))==15m/s
14、(1)减速阶段:a2=,f=ma2=4牛
(2)加速阶段:F-f=ma1,又2as1=V12,s1=8m
15、(1)S丙乙-S甲乙=aT2,a=5m/s2,mgsina=ma,a=gsina,sina=1/2,a=300 (2)V乙==15m/s,V丁=V乙+a×2T=25m/s,V
(3)V乙=V甲+aT,,V甲=10m/s,t=V甲/a=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