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竖直上抛运动复习专题

竖直上抛运动复习专题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若两物体做相向运动,相 遇的条件是两物体开始运动时的距离等于它们的位移大小之 和.
第二章 专题
第16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3.解题思路 (1)根据对两物体运动过程的分析,画出两物体运动的示意 图. (2)根据两物体的运动性质,分别列出两物体的位移方程, 注意要将两物体运动时间的关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运动示意图找出两物体位移间的关联方程,这是解题 关键.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自行车恰好从汽车旁边经
第二章 专题
第22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一)名师详析解题过程 法一 物理分析的方法
(1)汽车“追赶”自行车,它们的间距先增后减,当二者速 度相同时,间距最大.设二者速度相同,均为6 m/s,所经过的 v自 6 时间为t1,则at1=v自,t1= a = s=2 s.最大间距Δxm=v自t1- 3 1 2 1 at1=(6×2- ×3×22) m=6 m. 2 2
[答案] (1)会发生 (2)1.024 m/s2
第二章 专题
第29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易错警示 导致错解
在追及问题中,不能正确分析速度相等临界条件而
第二章 专题
第30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示例
甲、乙两汽车沿同一平直公路同向匀速行驶,甲车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时间关系是指两物体运动时间是否相等,两物体是同时运 动还是一先一后等;位移关系是指两物体同地运动还是一前一 后运动等,其中通过画运动示意图找到两物体间的位移关系是 解题的突破口,因此在学习中一定要养成画运动示意图分析问 题的良好习惯,对帮助我们理解题意、启迪思维大有好处.
第二章 专题
第20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判断同向两物体是否相撞的依据是:速度相等时两物体的 位移分别为x后、x前,若x后>x前+x距,两物体相撞;若x后<x前+x

,两物体不相撞.
第二章 专题
第21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共研经典 [例2] 以6 过.求: (1)汽车追上自行车前的最远距离为多少? (2)汽车经多长时间追上自行车?追上自行车时汽车的瞬时 速度多大? 一辆汽车以3 m/s2的加速度开始启动的瞬间,一辆
第13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②若当v减=v匀时,两者正在同一位置,则恰能追上,这种 情况也是避免两者相撞的临界条件; ③若当两者到达同一位置时有v减>v匀,则有两次相遇的机 会.
第二章 专题
第14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当甲、乙两车速度相等时有:v甲=v乙=v0+at,解得t=16 s, 此过程甲车位移x甲=v甲t=64 m, v0+v乙 乙车位移x乙= t=192 m, 2 由于x甲+125 m<x乙, 所以两车会发生撞车事故.
第二章 专题
第28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2)两车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到达同一位置时两车的速度相 1 2 同,则125+v甲t=v0t+ a0t ,v甲=v0+a0t 2 代入数据解得t=15.625 s,a0=-1.024 m/s2 即为使两车不相撞,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为1.024 m/s2.
第二章 专题
第18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6)追及问题中的“一个条件”、“两个关系” ①一个条件: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满足的临界条件,如两物 体的距离是最大还是最小及是否恰好追上等. ②两个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第二章 专题
第19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第二章 专题
第17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4)联立方程求解,并对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5)解决方法 大致分为三种:①一是物理分析法:即通过对物理情景和 物理过程的分析,找到临界状态和临界条件,然后列方程求 解;②二是数学方法:因为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表达式中 有时间的二次方,我们可列出位移方程,利用二次函数求极值 的方法求解;③有时也可借助v-t图象进行分析.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第二章 专题
第7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例1]
共研经典 一个做竖直上抛运动的物体,当它经过抛出点上方
0.4 m处时,速度是3 m/s,当它经过抛出点下方0.4 m处时,速 度是多少?(g=10 m/s2,不计空气阻力) (一)授你破题锦囊 本题可分阶段分析,先研究物体的上升过程,再研究物体 的下落过程.
法二
数学的方法
(1)经过时间t,二者间距为 1 2 1 3 2 Δx=v自t- at =6t- ×3×t =- (t-2)2+6, 2 2 2 当t=2 s时,间距最大,Δxm=6 m. (2)追上时解法同法一. (二)完美答案 (1)6 m (2)4 s 12 m/s
第二章 专题第25页 Nhomakorabea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答案] A
第二章 专题
第11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追及相遇
重点诠释 1.特征: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往往涉及追及、相遇或 避免碰撞等问题.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条件是:两物体能否同时 到达空间某位置.
第二章 专题
第12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分别为16 m/s和18 m/s.已知 甲车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a1大小为3 m/s2,乙车紧急刹车时的加 速度a2大小为4 m/s2,乙车司机的反应时间为0.5 s,求为保证两 车在紧急刹车过程中不相撞,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 持多大距离?
第二章 专题
第31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研析考点 重难突破
第二章 专题
第3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竖直上抛
重点诠释 1.定义 物体具有向上的初速度,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2.运动性质 先做向上的匀减速运动,上升到最高点后,又开始做自由落 体运动,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始终为g.
第二章 专题
第4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两车相距仅125 m,乙车立即制动,已知以这种速度前进的火车 制动后需经过200 m才能停止. (1)问是否会发生撞车事故? (2)若要避免两车相撞,乙车刹车的加速度至少应为多大?
第二章 专题
第27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解析]
(1)乙车制动时的加速度
2 0-v0 0-202 a= = m/s2=-1 m/s2 2x 2×200
1 2 A. g(Ta-T2) b 8 1 2 C. g(Ta-T2) b 2
第二章 专题
第10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解析] 由时间对称性得: Ta 1 Ta 2 顶点:0~a段,ta= ,hoa= g 2 2 2 Tb 1 Tb 2 顶点:0~b段,tb= ,hob= g 2 2 2 1 2 ⇒Δh= g(Ta-T2).选项A正确. b 8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v0 2 最大高度H= 2g v0 时间对称:t上=t下= g (2)整体法 取整个过程分析,选向上为正方向,则有v=v0-gt,v2- 1 2 2 v0=-2gh,h=v0t- gt ,若v>0则上升,v<0则下降;h>0抛出 2 点之上,h<0抛出点之下.
第二章 专题
第6页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一)正确答案 设甲车刹车后经时间t甲、乙两车速度相等, 则16-a1t=18-a2(t-0.5), 1 2 所以t=4 s,x甲=16t- a1t =40 m,x乙=18×0.5+18×(t- 2 1 0.5)- a2(t-0.5)2=47.5 m,Δx=7.5 m. 2 即甲、乙两车行驶过程中至少应保持7.5 m距离. (二)完美答案(7.5 m)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3.处理方法 (1)分段法:具有对称性 选向上为正方向 1 2 上升阶段:匀减速直线,v=v0-gt,h=v0t- gt 2 1 2 下落阶段:自由落体,v=gt,h= gt 2 速率对称:上升与下降经过同一点速率相等.
第二章 专题
第5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2.追及和相遇问题的几种情况 (1)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肯定能追上,且只能相遇一次.两者在追上前相距最远的 条件是v加=v匀. (2)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①若当v减=v匀时,两者仍没到达同一位置,则不能追上, 且此时有最小距离;
第二章 专题
第二章 专题
第9页
金版教程 · 人教版物理 · 必修1
课堂师生共研 课后提升考能
(三)类题训练巩固提升 一个从地面竖直上抛的物体,两次经过一个较低点a的时间 间隔是Ta,两次经过一个较高点b的时间间隔是Tb,则a、b之间 的距离为( ) 1 2 B. g(Ta-T2) b 4 1 D. g(Ta-Tb)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