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定项选择专练(1)反应机理的微观分析1.(2019·山东等级考模拟)热催化合成氨面临的两难问题是:采用高温增大反应速率的同时会因平衡限制导致NH3产率降低。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了TiHFe双温区催化剂(TiH区域和Fe区域有温度差可超过100 ℃)。
TiHFe双温区催化合成氨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N≡N的断裂过程B.①②③在高温区发生,④⑤在低温区发生C.④为N原子由Fe区域向TiH区域的传递过程D.使用TiHFe双温区催化剂使合成氨反应转变为吸热反应2.(2018·北京,7)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
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C键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3.(2018·海南,12)炭黑是雾霾中的重要颗粒物,研究发现它可以活化氧分子,生成活化氧。
活化过程的能量变化模拟计算结果如图所示。
活化氧可以快速氧化二氧化硫。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活化一个氧分子吸收0.29 eV的能量B.水可使氧分子活化反应的活化能降低0.42 eVC.氧分子的活化是O—O键的断裂与C—O键的生成过程D.炭黑颗粒是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的催化剂4.(2017·北京,9)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成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5.(2019·北京模拟)以下是镍催化乙烯与氢气的反应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B.过程②吸收能量,过程③④释放能量C.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焓变D.反应中有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6.(2019·北京模拟)Pb/Al2O3催化H2还原CO2的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H—H 的断裂需要吸收能量B .①→②,CO 2发生加成反应C .④中,CO 被氧化为CH 4D .生成CH 4的总反应方程式是CO 2+4H 2=====Pb/Al 2O 3CH 4+2H 2O7.(2019·北京模拟)我国科学家在绿色化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利用双催化剂Cu 和Cu 2O ,在水溶液中用H 原子将CO 2高效还原为重要工业原料之一的甲醇,反应机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CO 2生成甲醇是通过多步还原反应实现的B .催化剂Cu 结合氢原子,催化剂Cu 2O 结合含碳微粒C .该催化过程中只涉及化学键的形成,未涉及化学键的断裂D .有可能通过调控反应条件获得甲醛等有机物8.某科研人员提出HCHO 与O 2在羟基磷灰石(HAP)表面催化氧化生成CO 2和H 2O 的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图中只画出了HAP 的部分结构)。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HAP 能提高HCHO 与O 2的反应速率B .HCHO 在反应过程中,有C—H 键发生断裂C .根据图示信息,CO 2分子中的氧原子全部来自O 2D .该反应可表示为HCHO +O 2――→HAPCO 2+H 2O不定项选择专练(1) 反应机理的微观分析答案1.BC2.D3.CD4.B5.C6.C7.C8.C不定项选择专练(2)电化学1.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b 为电源的正极B .①②中,捕获CO 2时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 2O 2-5-4e -===4CO 2+O 2 D .上述装置存在反应:CO 2=====熔盐电解C +O 2 2.在第十三届阿布扎比国际防务展上,采用先进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的无人机,创造了该级别270分钟续航的新世界记录。
下列有关氢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通入氢气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B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 +4e -===4OH -C .碱性电解液中阳离子向通入氢气的方向移动D .放电过程中碱性电解液的pH 变小3.我国最近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化学耦合分解硫化氢研究中获得新进展,相关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制氢工艺中光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B.该装置工作时,H+由b极区流向a极区C.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2+-e-===Fe3+D.a极区需不断补充含Fe3+和Fe2+的溶液4.国内某科技研究小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Li+电池体系,该体系正极采用含有I-、Li+的水溶液,负极采用固体有机聚合物,电解质溶液为LiNO3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I-+I2===I-3,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图甲是原电池工作原理图,图乙是电池充电原理图B.放电时,正极液态电解质溶液的颜色变浅C.充电时,Li+从右向左通过聚合物离子交换膜D.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5.以柏林绿Fe[Fe(CN)6]为代表的新型可充电钠离子电池,其放电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Fe[Fe(CN)6]+2Na++2e-===Na2Fe[Fe(CN)6]B.充电时,Mo(钼)箔接电源的负极C.充电时,Na+通过交换膜从左室移向右室D.外电路中通过0.2 mol电子时,负极质量变化为2.4 g6.电渗析法淡化海水装置示意图如下,电解槽中阴离子交换膜和阳离子交换膜相间排列,将电解槽分隔成多个独立的间隔室,海水充满在各个间隔室中。
通电后,一个间隔室的海水被淡化,而其相邻间隔室的海水被浓缩,从而实现了淡水和浓缩海水分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B.各间隔室的排出液中,①③⑤⑦为淡水C.通电时,电极1附近溶液的pH比电极2附近溶液的pH变化明显D.淡化过程中,得到的浓缩海水没有任何使用价值不定项选择专练(2)电化学答案1.B2.CD3.AC4.B5.B6.AB不定项选择专练(3)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1.在一定温度下,向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A,发生A(g)B(g)+C(g)反应。
反应过程中c(C)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在0 ~50 s的平均速率v(C) =1.6×10-3mol·L-1·s-1B.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0.025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B)=0.11 mol·L-1,则该反应的ΔH<0D.反应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1 mol A,该温度下再达到平衡时,0.1 mol·L-1<c(C)<0.2 mol·L-12.将1 mol M和2 mol N置于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Δ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40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3.相同温度下,容积相同的甲、乙、丙3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均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ΔH=-197 kJ·mol-1实验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容器编号起始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kJ SO2O2SO3甲210Q1乙 1.80.90.2Q2丙002Q3已知乙容器初始时v正>v逆。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197>Q2>Q1B.若升高温度,反应的热效应不变C.Q3=197D.生成1 mol SO3(l)时放出的热量大于98.5 kJ4.温度为T时,在两个起始容积都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H2(g)+I2(g)2HI(g)ΔH<0。
实验测得:v正=2v(H2)消耗=2v(I2)消耗=k正c(H2)·c(I2),v逆=v(HI)消耗=k逆c2(HI),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物质的平衡浓度c(H2)c(I2)c(HI)Ⅰ(恒容)0.10.10c(I2)=0.07 mol·L-1Ⅱ(恒压)000.6A.反应过程中,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物质的量比为1∶3B.两容器达平衡时: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C .温度一定,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 ),有K =k 正k 逆成立D .达平衡时,向容器Ⅰ中同时再通入0.1 mol I 2和0.1 mol HI ,则此时v 正>v 逆 5.生产硫酸的主要反应:2SO 2(g)+O 2(g)2SO 3(g) ΔH <0。
图中L (L 1、L 2)、X 可分别代表压强或温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代表压强B .推断L 1>L 2C .A 、B 两点对应的平衡常数相同D .一定温度下,当混合气中n (SO 2)∶n (O 2)∶n (SO 3)=2∶1∶2,则反应一定达到平衡 6.丁烯(C 4H 8)是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原料之一,可由丁烷(C 4H 10)催化脱氢制备,C 4H 10(g)C 4H 8(g)+H 2(g) ΔH =+123 kJ·mol -1。
该工艺过程中生成的副产物有炭(C)、C 2H 6、C 2H 4、C 4H 6等。
进料比[n (氢气)n (丁烷)]和温度对丁烯产率的影响如图1、图2所示。
已知原料气中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固体催化剂,改变氢气量不会影响丁烯的产率B .丁烷催化脱氢是吸热反应,丁烯的产率随温度升高而不断增大C .随温度升高丁烯裂解生成的副产物增多,会影响丁烯的产率D .一定温度下,控制进料比[n (氢气)n (丁烷)]越小,越有利于提高丁烯的产率7.恒容条件下,1 mol SiHCl 3发生如下反应:2SiHCl 3(g)SiH 2Cl 2(g)+SiCl 4(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