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登高(附答案)

8届高考语文复习专项练习古代诗歌鉴赏:登高(附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登高课后练习(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画图省识春风面今义:醒悟、探望、检查自己,或“节省、减去”古义:________________(2)万里悲秋常作客今义:一万里的距离古义:________________(3)一去紫台连朔漠今义:表示行为的趋向古义:________________(4)百年多病独登台今义:指人的一生,也指多年或很长时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5)艰难苦恨繁霜鬓今义:仇视、怨恨古义: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杜甫的《登高》是一首律诗,律诗两句为一联,共分首联、________、________和尾联。

律诗和绝句统称________。

2.宋人罗大经指出《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含有八方面的意思,你能读出几方面的意思?试做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对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赏析不当的一项是()A.一、二句着重描写了眼前景物,绘形、绘声、绘色、绘态,渲染了秋景的特点。

B.三、四句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偶句,显示了出神入化的笔力,确有“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C.五、六句重在表现情感,从时间方面着笔,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充满了伤感之情。

D.这首七律八句皆对仗,流畅自然,一气呵成,堪称“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2.《登高》中哪一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诗的?4.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中,如果说“落木萧萧”是有生命短暂之感的话,那么,“不尽长江”则应该是指_______________。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阅读杜甫的《登高》,完成1—2题。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一联共写了六种景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描写。

十四字写六种景,极为凝练。

2.有人认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你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看法。

6.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7.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中的“无边”“不尽”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8.对下面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诗的形式方正,四联皆为工整的对仗,首联句中语词又有对应,结构整饬而有张力。

B.诗的前四句描写登高见闻,境界旷远,苍茫凄切;后四句抒写心中情怀,沉郁顿挫。

C.全诗情感凝聚在一个“悲”字中,悲秋之萧瑟、人生之寂寥,命运多舛而穷困潦倒。

D.作者两鬓苍苍,历经艰辛来到长江边,独自徘徊,登上高台,感叹自己多病而穷困。

9.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首句“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感,字字精当,无一虚设,“古今七律之冠”,当之无愧。

B.诗中的“万里”“百年”与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相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与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C.尾联以“艰难苦恨”一语紧承上联,而后以白发增多、酒杯新停轻轻收束全诗,含无限凄凉意于言外,表现诗人复杂的情感。

D.全诗通过写登高所见景色,倾诉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感情,句句写景,景景寓情,语壮境阔,最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的诗风。

10.阅读古代诗歌,完成1—2题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这首诗的前半部分写登高所见,诗人描写了怎样的景色?2.诗的后半部分重在抒情。

前人曾评论第三联“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请说说你对这一联诗句含义的理解。

参考答案1.答案:(1)曾经;(2)虚指,指远离故乡;(3)离开;(4)诗中借指晚年;(5)遗憾。

解析:2.答案:1.颔联颈联近体诗(或“今体诗”)2.“万里”:①离故乡万里之遥;②登高所见到的苍凉恢廓的万里秋景。

“悲秋”:③诗人悲凉愁苦的感受;④时令。

“常作客”:⑤长期漂泊。

“百年”:⑥年老。

“多病”:⑦体弱多病。

“独登台”:⑧孤独寂寞地登上高台。

3.答案:1.C2.颔联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

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更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在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透过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

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是有道理的。

解析:1.C项错在“由眼前写到未来凄凉晚景”。

2.本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

景中秋天的特点很明显,尤其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答案:1.时间的无穷,是历史长河的永不停息的感觉2.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

诗人分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解析:1.把这联上下两句的意思,联系起来总结一下,是互相对比着写的,也有衬托,人的生命越短暂,历史和时间越显得悠久。

或者反过来说,历史和时间越悠久,人的生命就越显得短暂。

“人的生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

人生倏忽百年,江山万古长青。

2.这四句诗写了风、天、猿啸、渚、沙、鸟、落木、长江八种事物。

诗人分别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落木“萧萧下”、长江“滚滚来”,在短短28个字里,诗人就描写了八种事物,而每种事物都各有各的特征,而这些各有特征的事物很好地传达出了诗人当时的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答案:1.风天猿渚沙鸟“急”“高”“啸哀”“清”“白”“飞回”2.有此二语,诗的境界更广阔深远,把诗人韶光易逝的感觉、长年漂泊的乡愁、壮志难酬的苦痛包含无疑,用语精当,气象宏伟。

解析:1.找到诗歌的意象和各自的修饰语,难度不大,关键是准确。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两个词语都是形容词,起到生动形象、意境广阔的作用。

6.答案:C解析:C“缠绵悱恻”情感错7.答案:1.风、天、猿、渚、沙、鸟。

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2.诗人仰望无边无际、萧萧而下的树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地传达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8.答案:D解析:“历经艰辛来到长江边”是臆断之词,“多病而穷困”的理解也不全面。

9.答案:D解析:“句句写景”错误,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10.答案:1.前半部分写登高见闻。

首联着重刻画眼前景物:风急天高,渚清沙白,猿猴哀啸,飞鸟盘旋。

形声色态俱全,描绘了一幅秋肃临天下的生动画卷。

第二联转向远望,着重渲染整个秋天气氛,描绘了巫山落木、峡中江流的雄伟景象。

2.这一联诗句用语精当,含义丰富,写出了诗人沦落他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年老多病、久客孤独的处境,“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不尽”对应,从时空两方面表现出诗人忧思的深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