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北京高考化学考前押题卷(解析版)

2020年北京高考化学考前押题卷(解析版)

2020年北京高考化学考前押题卷(解析版)本试卷共9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从石油原料到口罩的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答案C解析:C压成熔喷布主要是形状的改变,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下列化学用语对事实的表述正确的是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1817ClB.常温时,饱和NaClO溶液的pH约为11:ClO-+H2O === OH- + HClO C.苯酚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能生成酚醛树脂:D.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反应:2Cl-+ 2H+ ====Cl2↑+ H2↑答案C解析A错误,正确的为1735Cl,B 错误,应该是可逆的,D错误没有条件,正确的为3.下列有关“造纸术、指南针、黑火药及印刷术”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宣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B.指南针由天然磁石制成,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2O3C.黑火药爆炸反应为2KNO3+3C+S===K2S+N2↑+3CO2↑,其中氧化剂只有KNO3D.活字印刷使用的胶泥由Al2O3、SiO2、CaO等组成,它们都属于碱性氧化物答案A解析宣纸的主要成分为天然纤维素,纤维素为多糖,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A项正确;天然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故B项错误;反应2KNO3+3C+S===K2S+N2↑+3CO2↑中,N、S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C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所以KNO3和S都是氧化剂,故C项错误;Al2O3为两性氧化物,SiO2为酸性氧化物,故D项错误。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顺-2-丁烯和反-2-丁烯加氢产物不相同B.苯酚和甲醛通过聚合反应可制得高分子材料C.采用多次盐析和溶解,可以分离提纯蛋白质D.淀粉和纤维素在酸作用下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答案A解析顺反异构加成产物为一种物质。

5.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 L 0.1 mol·L -1 NaClO 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为0.1N AB.密闭容器中1 mol PCl 3与1 mol Cl 2充分反应,生成PCl 5分子的数目为N AC.1 L 0.1 mol·L -1 NaHSO 4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数目为0.1N AD.将1 mol CH 3COONa 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含CH 3COO -数目为N A 答案 D解析 ClO -为弱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含有ClO -的数目小于0.1N A ,A 项错误;PCl 3与Cl 2反应是可逆反应,生成PCl 5分子数目小于N A ,B 项错误;NaHSO 4在溶液中能完全电离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故1 L 0.1 mol·L -1 NaHSO 4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的个数大于0.1N A ,C 项错误;由电荷守恒c (CH 3COO -)+c (OH -)=c (Na +)+c (H +),又因为1 mol CH 3COONa 溶于稀醋酸中得中性溶液,所以c (OH -)=c (H +),c (CH 3COO -)=c (Na +),n (CH 3COO -)=n (Na +),溶液中含CH 3COO -数目为N A ,D 项正确。

6.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 .NaCl(熔融)――→电解NaOH――→Al 2O 3NaAlO 2B .CuO――→H 2O Cu(OH)2―――――→葡萄糖溶液△Cu 2O C .Cl 2――→H 2点燃HCl――→NH 3NH 4Cl D .CaCl 2(aq)――→CO 2CaCO 3――→SiO 2高温CaSiO 3 答案 C解析 A 项,熔融NaCl 电解得到Na 和Cl 2,得不到NaOH ,错误;B 项,CuO 不能与水反应得到Cu(OH)2,错误;C 项,H 2在Cl 2中燃烧生成HCl ,HCl 与NH 3生成NH 4Cl ,正确;D 项,CaCl 2溶液与CO 2不能发生反应,错误。

7. 完成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的是( )实验装置答案B解析B为互相溶解的有机物,但是沸点不同,用蒸馏的方法。

8.四种短周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只有M可能是金属元素B.四种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ZC.X、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MD.单质沸点:M>Z答案B解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M、X、Y、Z分别为Al、Si、C、N或Si、P、N、O或P、S、O、F 或S、Cl、F、Ne;A项,只有M可能为金属元素,正确;B项,忽略Z可能为Ne而错判,Ne是稀有气体元素,不是四种元素中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错误;C项,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向右元素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正确;D项,四种情况下,M的单质为铝、硅、白磷(或红磷等)、硫,常温下均为固体,Z的单质为N2、O2(O3)、F2、Ne,常温下均为气体,则M形成单质的沸点大于Z形成单质的沸点,正确。

9. 全世界每年因生锈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十分之一。

一种钢铁锈蚀原理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缺氧区:Fe-2e-===Fe2+B.富氧区:O2 +2H2O+4e-===4OH-C.Fe失去的电子通过电解质溶液传递给O2D.隔绝氧气或电解质溶液均可有效防止铁生锈答案C解析由钢铁锈蚀原理示意图可知,铁发生了吸氧腐蚀。

缺氧区,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A正确;富氧区,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2+2H2O+4e-===4OH-,B正确;由图可知,Fe失去的电子通过金属导体传递给富氧区的O2,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C不正确;隔绝氧气或电解质溶液后,就不能形成原电池,所以均可有效防止铁生锈,D正确。

10. 某药物中间体的合成路线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苯二酚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B.1 mol 该中间体最多可与12 mol H2反应C.2,5-二羟基苯乙酮能发生加成、取代、缩聚反应D.该中间体分子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答案C解析酚羟基不稳定,易被氧气氧化,所以对苯二酚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故A错误;中间体中苯环、羰基能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该中间体最多可与11 mol H2反应,故B不正确;2,5-二羟基苯乙酮含有酚羟基、醛基、苯环,具有酚、醛和苯的性质,所以2,5-二羟基苯乙酮能发生加成、取代、缩聚反应,故C正确;连接四个不同原子或原子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根据结构简式知,该分子中不含手性碳原子,故D错误。

11. 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

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的沸点分别为38.4△和78.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B.增大HBr浓度,有利于生成C2H5Br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2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答案 D解析 D 错:温度提高至60△,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加快,但溴乙烷的沸点较低,会挥发出大量的溴乙烷,导致逆反应速率减小,故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的时间;A 对:加入NaOH ,消耗HBr ,平衡左移,乙醇的物质的量增大;B 对:增大HBr 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生成溴乙烷;C 对:原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加入,又因二者反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两者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若将反应物均增大至2mol ,其平衡转化率之比仍为1△1。

12. 我国科学家设计二氧化碳熔盐捕获及电化学转化装置,其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 为电源的正极B .△△中,捕获CO 2时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C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 2O 2-5-4e -===4CO 2+O 2D .上述装置存在反应:CO 2=====通电C +O 2答案 B解析 a 电极反应是2C 2O 2-5-4e -===4CO 2+O 2,发生氧化反应,是电解池的阳极,则b 为正极,故A 、C正确;△捕获CO 2时生成的C 2O 2-5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仍为+4价,△捕获CO 2时生成CO 2-3时碳元素的化合价仍为+4价,碳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故B 错误;由电解装置示意图可知a 电极生成O 2,d 电极生成C ,电解池总反应式为CO 2=====通电C +O 2,故D 正确。

13. 含SO2的烟气会形成酸雨,工业上常利用Na2SO3溶液作为吸收液脱除烟气中的SO2,随着SO2的吸收,吸收液的pH不断变化。

下列粒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Na2SO3溶液中存在:c(Na+)>c(SO2-3)>c(H2SO3)>c(HSO-3)B.已知NaHSO3溶液pH<7,该溶液中:c(Na+)>c(HSO-3)>c(H2SO3)>c(SO2-3)C.当吸收液呈酸性时:c(Na+)=c(SO2-3)+c(HSO-3)+c(H2SO3)D.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Na+)=2c(SO2-3)+c(HSO-3)答案D解析Na2SO3溶液呈碱性,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为c(Na+)>c(SO2-3)>c(OH-)>c(HSO-3)>c(H+)>c(H2SO3),A项错误;NaHSO3溶液pH<7,则该溶液中HS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为c(Na+)>c(HSO-3)>c(H+)>c(SO2-3)>c(OH-)>c(H2SO3),B项错误;当吸收液呈酸性时可以是NaHSO3溶液,溶液中存在物料守恒:c(Na+)=c(H2SO3)+c(SO2-3)+c(HSO-3),也可以是NaHSO3和亚硫酸钠的混合溶液,则选项中的物料守恒关系式不再适用,C项错误;当吸收液呈中性时,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OH-)+2c(SO2-3)+c(HSO-3),故c(Na+)=2c(SO2-3)+c(HSO-3),D项正确。

14. 为探究SO2与Fe3+间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加热仪器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中的反应仅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B. 试剂a为饱和NaHCO3溶液C. C中溶液pH降低,证明Fe3+氧化了SO2D. 检验C中的溶液含有Fe2+,证明Fe3+氧化了SO2答案D解析:A. 铜和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二氧化硫,该反应体现了浓硫酸的氧化性和酸性,故A错误;B. 试剂a为饱和NaHSO3溶液,故B错误;C. C中溶液pH降低,可能是SO2溶于水生成亚硫酸,故C错误;D. 检验C中的溶液含有Fe2+,说明Fe3+降低变为Fe2+,因此证明Fe3+氧化了SO2,故D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