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汽化和液化》教案

优质课《汽化和液化》教案

教师强调:“白气”不是水蒸气,是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类似的自然现象是雾。
学生:讨论生活中的“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讨论为什么100 ℃水蒸气比100 ℃开水烫伤更严重?对着手心哈气,手有什么感觉?吹气呢?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谈一谈你学到了什么?
(四)达标练习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实验2】取一温度计,读出温度计的读数,在温度计的液泡上蘸酒精,温度计示数怎么变化?
学生思考回答原因:液体蒸发需要吸热,液体蒸发有降温致冷作用。
3.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①夏天人出汗后,电风扇吹一下就凉快多了。
②狗在夏天因没有汗腺,无法出汗,它是如何散热?
③高烧病人除了吃药打针外,可以通过哪些辅助手段,帮助降温退烧。
六、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实验:在书写纸上用酒精进行涂鸦,,过一会儿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观察:涂鸦不见了,蒸发成了气体。
实验:在白色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封口,并将其放入热水中。
再将塑料袋从热水中取出,观察塑料袋的变化,并解释原因。
学生:塑料袋先变大,后变小,袋内的酒精先汽化为气体,又液化为液体。
2.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观察沸腾是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4.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
5.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究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活动中的物理道理。
二、教学重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知道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理解液化的两种方式。
学生讨论:各组所用器材不完全相同,做实验的同学也不一样,实验存在误差。
7.学习沸点表。
教师: 不同的液体的沸点是否相同呢?水的沸点总是100摄氏度吗?同种物质
的沸点与气压的高低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生活中的高压锅就是
利用这个原理让食物熟的更快的。
学生思考回答:要测量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应该用水银温度计还是酒精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 二、液化
1.沸腾 1.液化的两种方式:
(1)特征 (1)降低温度 (2)压缩体积
(2)沸点 2液化现象
(3)条件 3.液化放热
2.蒸发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蒸发吸热
七、教学反思
总结:把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板书)
(二)新授
水烧开忘记熄火,会怎样?减少的水变成了什么?这是哪种物态变化?一碗水放几个月会怎么样?水变成了什么?属于哪种物态变化?这两种变化有区别吗?
(板书: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一、探究水的沸腾
1.提出问题
你仔细观察过水沸腾的现象吗?水沸腾时有什么特征?继续加热,水温会不会继续升高?
三、教学难点: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理解沸腾的条件。总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理解压缩体积可使气体液化。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实验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
五、实验器材:带有胶头滴管的一小瓶酒精,透明塑料袋,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适量热水、温度计、、硬纸板、火柴、秒表、棉线、酒精棉球
2.学生猜想
水沸腾时有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水温会升高。
3.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
教师: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用器材做实验来验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缩短水沸腾的时间,既节约能源,又减少污染,你有什么好点子吗?
学生讨论:①烧杯小一些,加的热水少一些;②尽量用温度高一些的水来实验;
③烧杯上加一带孔的纸盖,减少热量散失等。
5.分析与论证:
选取一个小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看看其它小组的结论是否和这个小组大致相同。
6.评估交流:教师:实验中,还有让你疑惑不解的问题吗?
学生思考回答:酒精灯熄灭停止加热,有的小组沸腾并没有立刻停止,为什么?
是因为沸水吸收石棉网的余热,所以水沸腾还能持续一会儿,不会立即停止。
教师:各组测得水沸腾时的温度都一样吗?为什么?
温度计?为什么?
8.纸锅烧水
教师:你吃过纸火锅吗?用纸火锅烧水,水能沸腾吗?纸火锅会不会烧坏?课下
自己做一做。想想为什么?
二、蒸发
(一)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且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
(二)探究蒸发是否需要吸热
1.提出问题
液体沸腾时要吸热,液体蒸发需要吸热吗?
2.实验探究
【实验1】用蘸有酒精的棉花球,在手背上擦一下,手背感觉凉快。
聊城市初中物理优质课评选教案
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姓 名钱洪锋
学 科物理
年 级八年级
单 位阳谷县第二实验中学
时 间2016年10月
聊 城 市 初 中 物 理 优 质 课锋
课题: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课型: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4.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三、液化
学生:阅读p61页《液化》,回答下面问题:
1.使气体液化有哪两种方法?
2.降低温度使气体液化的生活实例有哪些?
3.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生活实例有哪些?有何好处?
4.液化是吸热还是放热?
学生:讨论生活中的“白气”,是不是水蒸气?究竟是什么?又是怎样形成的?类似的自然现象是什么?
学生分工(每组四人,分别担任计时员,记录员,绘图员,观察员)合作,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当之处,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指导学生注意观察:①点燃酒精灯后,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②当温度升高时,水中是否出现气泡?气泡上升大小变化?
③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会升高吗?④沸腾的水停止加热,水还会继续沸腾吗?
水沸腾后两分钟熄灭酒精灯整理器材,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