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心理学02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社会心理学02性别角色心理差异
在经济发达、生产现代化的城市中,已不难看到男女两 性在气质与性格上的差距正渐渐缩小的趋势,男性显示 出与女性同样的细心与温柔,女性也像男性那样大方与 爽朗,尤其是在文化水平较高的层次中,这种现象已不 罕见。这种性格与气质上的互补的结果,使每一个男性 与女性均能获得和谐发展。
3、性别角色的未来——优化发展 (1)男女双性化气质的提出 男女双性化指同时具有男性气质和女性气
性别角色的内涵 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表现 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 性别角色的互补与优化
一、性别角色的内涵
性别角色(sex role 或 gender role),是指 属于一定性别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 的适当位置,以及被该社会和群体规定了的行为 方式(行为模式)。
1、以性别为标准所划分的社会角色。 2、以性别决定个体的社会化定向。 3、社会为男女制定一套行为规范。
1、性别角色获得的生物学因素 遗传基因:首先表现为染色体的不同 性激素:对行为会发生影响,如侵犯行为 大脑:下丘脑、大脑两半球的组织
2、性别角色分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性别角色分化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主要通过文 化中存在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而实现的。
性别角色刻板印象:人们对男性或女性在行为、 人格特征等方面予以的期望、要求和笼统的看法。 (1)家庭双亲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2)学校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 (3)大众传播媒介的宣传作用。
质的心理特征。
(2)男女双性化气质的测量与实验研究 贝姆建立了一项测验以测定男女双性化气质。
研究表明,具有男女双性化气质的人在许 多场合下,要比具有性别定型气质的人表现 出色。
男性
(男性气质) (男女双性化气质)
非女性
女性
(非男非女气质) (女性气质) 未分化的 非男性
男女气质双性化的两维坐标
二、性别角色差异的主要表现
1、能力方面的差异 总体能力、言语能力、空间能力、数学能力、机械能
力倾向、领导能力 2、人格方面的差异 兴趣爱好、自信和自我评价、焦虑、成就动机 3、社会行为上的差异 攻击性(侵犯性)行为 、助人行为、性心理和行为、
支配欲 4、人际交往方面的差异
三、性别角色的获得与分化
第二章 性别角色差异心理
一、观看《心理访谈》之“十七岁少年要变性”,
思考:
1、性别角色是如何获得与分化的? 2、你认为该男孩为什么要变性?他遇到了
什么问题?你是如何评价的?
二、观看《天下女人》之“男人在家”,思考:
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中男女两性的角色分 工(家庭分工、社会分工)有何不同?你 认为为何会出现这种差异?你是怎么看待 这种变化的?你认为在未来的家庭和社会 中男女两性应如何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是 最理想的?
四、性别角色的Leabharlann 补与优化1、反对性别歧视实现男女平等 性别歧视(gender discrimination):一类性别成员
对另一类性别成员,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歧视。 性别歧视是世界普遍现象。 男女平等:形式上平等(法律上的平等)、事实上
的平等 (起点平等、机会均等)
2、性别角色的互补
男女两性的气质与性格总有一定的差距,需要 互补。
(3)男女双性化的不同意见
男女双性化气质不仅是男子心理健康的一种新模式,而且 也应该成为女性心理健康的一种新模式。有主见和自信心 (男性特征)、待人接物的敏感性和情感上的表达性(女 性特征)都是令人喜爱的特征。
对男女双性化的批评与反驳。一些女权主义学者把男女双 性化看做是对男子本质上的“背叛”,即,要成为男女双 性化的人,妇女必须在她们的个性中加入男性的特征,或 者变得更像男子。有学者认为,我们应该做的事是,注重 对妇女的行为和特征进行重新评价,而不是鼓励妇女像男 子那样。他们认为,对于女子特征的再发现并珍视,要比 鼓励男女双性化更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