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A B 两点时容器中,n (A )总:n (B )总= 若A 、C 两点都表示达到的平衡状态,则自反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高级中学 2012届高三化学 专题训练4化工流程【常考点】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外界条件对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盖斯定律;原电池和电解池;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因素。
【易错点】根据常考点,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写下考试答题时你的易错或失分点.. 我的e-错点:【原理相关计算】 1、计算工具2、规范计算:参照格式,注意得分点练习1:有一工业投产前小实验: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将 6 molH 2和2 molN 2在2L 密闭容器中混合,当 该反应达到平衡时,测得平衡混合气中 NH 的体积分数约为 11.1 % (即1/9 ),此时H 2的转化率是多少? 2NH (g ) 一 Nb (g )+3H 2(g )平衡常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无需计算 K 结果)?( 6分)练习2:密闭容器中充有10 mol CO 与20 mol H 2,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CO (g )+2H 2(g ) 一 CHOH (g ); CO 的平衡转化率(a )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①若A 、B 两点表示在某时刻达到的平衡状态, 此时在A 点时容器的体积为10L ,请计算该 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5分)v彳、K 的表达式、转化率nx 100% 或n o旦 V1(恒温恒压)n 2V 2x 100%、二二爭羊旻5应开始到达平衡状态所需的时间t A _____________________ t c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③在不改变反应物用量的情况下,为提高CO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图表分析】1对反应2NQ(g) NQ(g) ,△ H < 0 ,在温度分别为「、T?时,平衡体系中化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两点的反应速率:A> CB. B 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 v CC. A C两点NQ的转化率:A v CD. 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2、如右图,采用NH作还原剂,烟气以一定的流速通过两种不同催化剂,测量逸出气体中氮氧化物含量,从而确定烟气脱氮率,反应原理为:NQ(g) + NQ 2(g) + 2NH 3(g) — 22(g) + 3H 20(g)。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注:脱氮率即氮氧化物转化率)A. 上述反应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B. 相同条件下,改变压强对脱氮率没有影响C. 曲线①、②最高点表示此时平衡转化率最高D. 催化剂①、②分别适合于250C和450C左右脱氮3、在一定温度下以Ag/CeQ—ZnQ为催化剂时原料气比例对反应的选择性(选择性越大,表示生成的该物质越多)影响关系如右图所示。
则当n(Q2)/ n(CHQH)= 0.25时,CH3QH与Q2发生的主要反应方程式为___ 在制备H2时最好控制n(Q2)/ n(CfQH)= ________________ 。
4、苯乙烯(GHsCH= CH)是生产各种塑料的重要单体,其制备原理是:C 6HsGH5(g) =C G H5CH= CH(g) + H (g) △ H>Q 实际生产中常以高温水蒸气作为反应体系的稀释剂(水蒸气不参加反:应),右图为乙苯的平衡转化率与水蒸气的用量、体系总压强曙的关系。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计A. a点转化率为75%若起始向1 L恒容容器中充入1 mol '乙苯,则平衡常数为 2.25B. b点转化率为50%则混合气体中苯乙烯的体积分数为-1 1/19C. b点和c点温度和压强相同,所以反应速率也相等(2) ①由上图可得出:结论一:其他条件不变,水蒸气的用量越大,平衡转化率越NQ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20No的协稅你數12)4M 12?! (CJJ-CbHr)IS结论二:②加入稀释剂能影响GHGHs平衡转化率的原因是:(3) 某些工艺中,在反应的中途加入 O 2和特定的催化剂,有利于提高C 6H 5C 2H 5的平衡转化率。
试解释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1)用甲烷部分氧化法制氢的反应过程中, 其能量变化如图,根据图示写出热化学方程式(2) 某温度时,若将 amol 甲烷与2amol 氧气通入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在催化剂作用下达到平衡, 列措施可增加甲烷转化率的是 A •升高温度B •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C .再充入 amol 甲烷与 2amol 氧气D .改用催化效率更好的催化剂 (3)为了找出甲烷制氢 适宜的温度压强条件,某 科研小组设计了下表,完成表格与图,在图中画出6、物质 A 〜E 都是由 NH +、H +、Na +、OH 、CHCOO Cl温下将各物质从1mL 稀释到1000mL , pH 的变化如甲图所示。
请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 为氨水,甲图中 a>9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已知常温下 K(氨水)-K(醋酸),E 可能为 化学式)。
(3 )根据甲图显示的pH 的变化关系,写出物质的化学式: B _____________ , C(4) 另取浓度为 c i 的NaOH 溶液25mL ,向其中逐滴滴加 0.2mol /L 的D 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 pH 的变化曲线如乙图所示。
① c i = ___ mol/L ;② D 为 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③ G 点溶液呈中性,则此时滴加的 D 溶液体积V 12.5mL (填“ >”,“=”)(5) 另取0.1mol/L 的醋酸钠溶液20mL 与0.1mol/L 的C 溶液10mL 混合后, 酸性,请比较溶液中各粒子浓度大小,并写出体系中存在的电荷守恒、® o.(r>实验编号T/C n(CH 4)/n(O 2)P/MPa 14001/212535005CIL转 化■F---- 忙T/C中离子两两组成(离子可重复,如NaCI 、HCI )。
常a曲线,并标明各曲线的压强(填(甲)G溶液呈 物料守恒“ 或£乙》【精选精练】1、(1) 一定条件下,由以下两步反应可制得二甲醚:根据以上信息,请在下列坐标图中,画出上述反应过程能量变化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
(2)已知:a .常温下,CHCOOI 和NH ・H 20的电离平衡常数均为 1.74 X 10-5b. CHCOOH + NaHCO= CHCOONa+ CQ + H 2O则NHHCO 溶液呈 _______ 性(填“酸”、“碱”或“中”),溶液中浓度最大的离子是 _________________ ,其次是 _______ (以上填化学式)。
(3)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稀氨水中逐滴加入浓度相同的稀盐酸,直至盐酸过量。
① 当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满足 c (NH 4+)<c (Cl -)时,则反应的情况可能为 _______________ 。
A.盐酸不足,氨水剩余B.氨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C.盐酸过量② 实验过程中,H 20的电离程度先 _______ 后 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一定温度下 10 L 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可逆反应,其平衡常数表达为:K=C(CO) C(H 2)。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c(H 20)(1) 写出该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温度 升高,K 增大,该反应是 ______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判断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选填编号)。
a . v 正(H 20)=v 逆(H 2)b .容器中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改变 c. 消耗nmol H 2同时消耗nmolCOC (s)+H 20(g) ~~ C0(g) +H 2(g)△ H i =+131.3kJ • mol3H2(g) + 3C0(g)——-CH s OCHg) + C 02 (g)△ H 2=- 246.4kJ • mol物尿的hUrrwl)d. 容器中物质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改变(3 )该反应的v 正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右图。
12时改变了某种条件,改变的条件可能 是 、 。
(填写2项) (4)实验测得12时刻容器内有ImoIWO, 5min 后HO 的物质的量是 0.8mol ,这5min 内H 2O 的平均反应速 率为。
3、在一个体积为 2L 的密闭容器中,高温下发生下列反应: 其中CO 、CO 的物质的量(mol )随时间(min )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u (C0)=(4) 请用固态物质的有关物理量来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4、随着氮氧化物污染的日趋严重,国家将于“十二五”期间加大对氮氧化物排放的控制力度。
目前,消 除氮氧化物污染有多种方法。
(1)用活性炭还原法处理氮氧化物。
有关反应为: C(s) +2N0(g)=2(g) + CO (g) △ Ho 某研究小组向某密闭容器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和 NQ 恒温(TJ C )条件下反应,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下:① T/C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保留两位小数)。
② 30min 后,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s) + CO 2(g)二 FeO(s) + CO(g)(1)反应在1min 时第一次达到平衡状态,固体的质量增加了3.2g 。
CO 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2)反应进行至2min 时,若只改变一个条件,曲线发生的变化如图所示, 。
第一次平衡与第二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比,3min 时再次达到平衡,则 0(填 >、 V 或=) K 1K 2o (填“>”、V”或“=”)。
(3) 5min 时再充入一定量的a . u (正)先增大后减小 CO(g),平衡发生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u (正)先减小后增大 C .u (逆)先增大后减小 表示n(CO 2)变化的曲线是_u (逆)先减小后增大(填写图中曲线的字母编号)。
③若30min后升高温度至T2C,达到平衡时,容器中NO 2、CO的浓度之比为5:3:3,则该反应的AH 0 (填“〉”、“ =”或“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