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沁园春 长沙2

沁园春 长沙2



诗词朗诵
1.词的前三句有何作用? 2.词的上下阙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 3.结构上起统领作用的词大家能找到吗?
品味意象 体会情感

创作者的思想感情

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诗人的思 想感情与 客观物象 融合形成 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意 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 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 艺术境界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表达诗人博大的胸怀和革命的壮志凌云。
作业
• 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 做练习册 • 结合练习册预习《雨巷》

浪遏飞舟
1.用语形象生动 用语形象பைடு நூலகம்动 2.思路 思路 立—看—怅—问—忆—记 看 怅 问 忆 记 3.立意 立意 通过对湘江秋景的描绘及 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 青年时代生活的回忆,表现革 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 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沁 园 春
毛 泽 东
长 沙
教学目标:
• 1.品味诗词,推敲关键词句,理清词的思 路,理解文意。 • 2.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 情中显志的特点。 • 3.把握词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感受诗 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并会背诵和 默写。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 这首词作于1925年 1925 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 勃发展。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 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 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 领导了湖南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 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 战线已经确立,但革命该由哪个阶级来领导, 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成为党内外斗争的焦点。 •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 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 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湘江的一片大自 然瑰丽景色,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往昔, 然瑰丽景色,联想着革命的形式,追忆往昔, 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词。 便以长沙为题,写下了这首词。
毛泽东诗里的“ 毛泽东诗里的“秋”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一年一度秋风劲, 不似春光, 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 胜似春光。 廖廓江天万里霜。 廖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1929.10)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 毛泽东笔下的秋如此绚丽多彩, 充满生机, 充满生机,因为他是叱咤风云的一代 伟人,有经天纬地之才, 伟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 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 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 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 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性格,不同于 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 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 诗词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诗词不同凡响,充满豪情壮志。
总 结 全 文
比较阅读 拓展应用
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与中国传统 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有关“秋”的 诗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 九辩》 宋玉《 ——宋玉《九辩》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瑾 ——秋瑾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登高》 ——杜甫 《登高》
点:时间、地点
山上——层林尽染 (静) 山上 层林尽染 江中—— 百舸争流 (动) 江中 天空—— 鹰 天空 水底—— 鱼 水底 击 (远) 翔 (近)
(生 机 勃 勃 )
湘 江 秋 景 图

大地
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抒发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
风华 意气
—— 恰 中流击水,
挥斥 指点 激扬 粪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