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
“诗言志”,人的情怀抱负不同,作品的情感自然 有异。他不是一介普通书生,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 胸怀大志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 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 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
写壮景抒豪情
面对眼前壮丽的秋景,“突然”“怅寥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
国家的命运有谁来主宰?
主宰国家命运的正是那些“风华正茂、书生意 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 户侯”的同学少年。
即:青春年少、才华横溢、热情奔放、以天下 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斗争的青年革命者 来主宰。
诗人为什么要追忆这样的青年革命者? 借此抒发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表达以天下为 己任、改造旧中国的凌云壮志。
意
创作者的思想感 情
象
作品中的客观物 象
诗人的 思想感 情与客 观物象 融合形 成意象。
意境
诗人通过种种 意象的创造和组 合所构成的一种 充满诗意的艺术 境界。
上阙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景?这些景物有
什么特点?
万山
红
层林
染 绚丽多彩
漫江
碧
意象Βιβλιοθήκη 百舸争特点 壮丽、辽阔 的秋景
雄鹰
击 生机盎然
游鱼
翔
“自古逢秋悲寂寥”,古人笔下秋景多肃杀悲凉、 清冷凄惨,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没有?
联系创作背景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 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 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 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 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 洲,写下了这首词。
面对眼前壮丽的秋景,“突然”“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突兀吗?
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 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 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 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 题。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 表现出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 胸怀和凌云壮志。
解题
“沁园春”,词牌名,此调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 迈情感,苏辛一派好用。 “长沙”,题目,表明词作内容为“长沙生活”。
文体知识——词
1、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 是一种抒情诗体,是可以配合音乐歌唱的诗体,即歌 词。词是继诗以后出现的一种新文学样式,故被称作 是“诗余”。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或长短句。
走进诗人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 (今属韶山市)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 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毛泽东的诗词,艺术上,运用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 法;思想上,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风格上,其神韵 以骨气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扬、气象恢弘、叱咤风 云,堪称一代大家。
2、词牌,又叫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是一首词 的词调。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 即所谓的“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3、分类: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 中 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 (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 四叠等。 4、风格流派: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 婉约词典雅婉曲,代表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 豪放词雄浑高亢且使词从花间月下走向了广阔的社会 生活,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整体感知
1、反复诵读本词,把握节奏和情感
提示: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 2、欣赏词朗诵,把握感情基调 3、结合注释,正音、理解词意
感情基调:
深沉豪迈、慷慨激昂
节奏:时而舒缓从容, 时而轻快急促
赏析探究
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阙:写景 下阕:抒情
上阙诗人通过哪些意象来写景?这些景物有 什么特点?
整体感知
1、反复诵读本词,把握节奏和情感 提示: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
沁园春 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gě)/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liáo)廓,问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xié)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zhēng róng) /岁月稠(chóu)。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 挥斥(chì)/方遒(qi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è) /飞舟?
单元导读
1、人文主题:青春激扬 2、单元核心内容:五首诗歌、两篇小说;或感时 忧国、抒发情怀,或感悟人生、思考未来。 3、学习目标: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 把握小说叙事与抒情的特点。
《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这首词,把握节奏和情感 2、围绕意象揣摩作品的情感 3、思考如今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以天下为己任” 的青年责任感?
小结全词
上阙借景抒情,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机勃 勃的壮丽秋景,并即景抒情,提出苍茫大地应该由 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着重抒情,抒发以天下为己 任,蔑视反动统治着、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
深入探究
我们正处在社会急剧变化发展的时代,我们这 些风华正茂、书生意气的青年,与毛泽东他们那个 时代的革命青年相比,如今的我们应该如何树立 “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请在整体理解把握词 作内容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