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梯电价的社会福利分析一、引言二、文献综述电作为人们生活的一个必需品,但同时又兼有着商品的性质,作为公共产品的电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等状况。
电力产品的价格应该如何定价,具体的定价策略,在国内国外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
陈凌(2007.10)在《居民生活用电定价策略的经济学研究》中指出,电力产品的特殊性决定了电能产品的供给弹性很小且即时需求依赖性很强。
然而,电力需求及负荷却随着季节、气候、用电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单一制电价表现为价格的线性形式,没有将众多的因素考虑在内。
所以,很容易出现在用电高峰时段供电不足,而在低谷时段电力过剩的现象。
因此,他建议政府实行峰谷分时电价的阶梯电价制度。
朱成章(2010)提出,实行阶梯电价的目的是要取消电价中严重的交叉补贴,使电价走向公正公平;作用是要使低收入群体在电价上能得到优惠,避免富人搭便车;其意义是使电力工业走向市场,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业内专家学者对于居民用电阶梯定价的阐述给我们在分析城市居民电价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但以上的论述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关于居民用电阶梯定价各利益主体的福利水平分析,因此本文就要在以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居民用电定价进行深入的探讨,以研究在实际中如何对城市居民用电进行合理定价。
三、目前中国电价的基本模式(1)目前中国的电力的基本成本以及供电配电模式(2)中国电价的具体情况,数值上的表现,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啦(各地区的电价情况如何)四、电力定价的基本模型4.1.短期均衡分析4.2.长期均衡分析4.3.中国电力企业定价模型前面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供电企业作为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中电价的确定以及供电企业所获得的利润。
但在我国,电价并不是简单地由供电企业决定,而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面就从政府管制和改善供电技术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其他因素对电价的影响,进而分析供电企业的盈利状况和实行阶梯定价的必要性。
4.3.1.政府管制下的定价与盈利分析在图1中,在无政府管制的情况下,自然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因确定的价格为P0,产量为Q0(如图1中点E),价格显然高于边际成本。
所以,在无政府管制的情况下,供电企业是盈利的。
然而,由于在E点的产量Q0是不足以满足居民正常用电需求的,且电价水平明显过高,所以政府进行管制,将电价下压至P1,此时产量增加为Q1(如图1中点A),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由于电力企业是在AC曲线和MC曲线所表示的规模下进行生产的,显然,此时的价格P1小于平均成本AC。
因此,在管制价格下,供电企业是亏损的。
4.3.2.改善供电技术的企业的盈利分析为减少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对空气、水等方面的环境污染,国家税务局调高了对煤炭生产的税率,另外,煤炭的脱硫过程成本较高,而我国目前主要靠火力发电,所以电力的生产成本将会上升,为了保证电力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空间,从而需要调高用电费用,在阶梯定价制度中,第一级价位也有所上调。
如图2所示,在自然垄断的条件下,垄断厂商根据MR=MC的原则确定的价格为P0,产量为Q0(如图E点),但现在,由于脱硫技术等原因导致电力企业成本提高,故企业的平均成本曲线将向上移动,现假设平均成本曲线由原来的AC1向上移动至AC2,显然,改善技术后,假如仍然按照与之前一样的电量进行供给,在现行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那么企业的亏损会进一步加大,供电企业遭受亏损。
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由于政府管制,导致电价下降,造成电价水平低于单位电量的实际供电成本。
同时,由于供电技术的改善,大大提高了单位电量的实际供电成本。
这都使供电企业遭受亏损,无法长期维持正常的供电水平。
故国家考虑制定阶梯定价的执行方案,通过提高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电价价格,填补电力企业因政府管制,成本上升等原因而带来的亏损,维持正常供电量,保证居民的正常用电。
五、社会福利水平的分析5.1.单一电价和阶梯电价的福利水平比较分析福利效应分析是基于消费者(或生产者)对消费(或出售)某种商品都会产生一定效用这一观点,对因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消费者(或生产者)福利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经济学方法。
下面从效率和公平两方面对单一电价和阶梯电价(二级价格歧视)的经济福利效应进行分析。
一方面,从效率角度看。
设两种资源配置方式:A为阶梯电价、B为单一电价。
对第一阶梯电量消费的低收入者来说,因为他们的电量消费通常不会超过第一阶梯电价,所以A=B。
对于第二三阶梯的中高收入者来说,由于存在初始状态“惯性”,短期内他们的消费量是不变的,或者变化太小以致可以忽略,并且电力消费在他们收入中所占比重太小,虽然A小于B,但影响不大。
但对于作为垄断的电力企业,由于增加了所有中高收入者额外消费利润,所以A远大于B。
根据帕累托标准,阶梯定价是具有经济效率的。
另一方面,从公平角度看。
单一电价初看起来对富人和穷人都是“一视同仁”的。
因为每一个消费者都以相同的单价消费电力。
但是,这种表面上相当于比例税的单一电价实际上却相当于累退的。
因为通常,穷人要在电力消费上支出其收入较大部分,而富人则只在电力消费上指出其收入的很小部分。
所以,穷人缴纳的电费在他们收入中的比重远大于富人的。
由此可见,表面上的比例税性质的单一电价实际上会扩大收入差距。
而阶梯电价让富人的电力消费额上升,从而达到和穷人相当的比例,分配更加平等。
根据乘法型社会福利函数(图一),在社会成员效用总量一定时,效用从(Ua,Ub)变化到(Uc,Ud),Ua•Ub小于Uc•Ud,分配变得更平等,社会福利增大。
综上,阶梯电价无论是从效率角度还是从公平角度来看,都会对经济福利效应有正方面的影响。
5.2.阶梯定价的长短期社会福利水平分析在5.1中,我们已经就单一的价格和采取二级价格歧视的阶梯定价的福利水平进行分析,明显得出阶梯定价带来了效率的改善,现在我们对阶梯定价的对社会带来的短期和长期的福利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
下面,我们将运用经济学原理,从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节约能源的收益和社会总福利的角度,对实行阶梯定价之后所带来的福利水平的变化进行分析。
5.2.1.短期社会福利水平分析首先,我们通过前面的分析可以很明显的得到消费者的需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如图(1)所示,而在阶梯定价制度内,受到影响的消费者只有30%,也就是说只是影响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消费者而已,所以在阶梯定价下,对于用电量在第一阶梯的消费者的消费者剩余是没有影响的。
其次由于居民对电的需求是带有刚性的,所以在短期之内价格的变化并不会给其对电的需求带来影响,所以在短期上,居民的需求水平是不会发生变化的,即需求曲线D不会发生变化。
如上图所示,第二阶梯的人的用电量ED<Q2<FD,第三阶梯的用电量Q3>FD,实行阶梯定价之后,消费者剩余减少了S(p1p3AH)+S(IHGB),而生产者剩余增加了S(p1p3AH)+S(IHGB),由于社会的总总电量即总需求没有变,所以在节约能源带来的收益上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节约能源的收益,也并没有带来变化。
因此,实行阶梯定价之后,在短期之内,总体的社会福利并没有发生变化,仅仅是生产者剩余转移到了消费者剩余上,即是收入的再分配而已。
5.2.2.长期社会福利水平分析虽然在短期上社会福利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原因主要是因为面对的居民的需求曲线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根据前人对商品的需求弹性的研究,居民对电的需求弹性1>e>0,因此在长期上,属于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高电价的居民,必然会减少其对电的消费。
因此需求曲线D发生了变化,而变化有分为两种,一种是弹性不变的平移,另外一种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发生了变化。
(1)我们先分析第一种情况:需求曲线发生了平移。
由于在第一阶梯的用电量的价格是没有变化的,所以属于Q 12段的用电量的需求曲线仍然是BC段,而在第二阶梯的用电量在弹性不变的情况下,AB段平移到了D''的位置,第三阶梯的用电量需求同样平移到了D''' 部分。
由图(2)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实行阶梯定价之后,在长期上,消费者剩余减少了K=S(ppEI)+S(FIHG)+S阴,而生产者剩余增加了K'=S(ppEI)+S(FIHG),在不考虑由于用电量的减少对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带来的收益的情况下,社会的总体福利水平是降低的,但是仔细观察图,可以发现,S阴在相对于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是十分之小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忽略不计。
(2)第二种情况,对电的需求的弹性发生了变化同(1)所说,第一阶梯的用电量需求并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但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用电需求对价格反应程度发生了变化,如图(3)所示,需求曲线第二阶梯部分变为D'',第三阶梯变为D'''。
由图(3)明x显可以看出,生产者剩余增加了S(PPAF)+S(EBGF) ,而消费者剩余减少了S(PPAF)+S(EBGF)+S阴,社会总体福利水平出现了下降,同情况(1)S阴<<社会总福利水平。
因此在长期来说,阶梯定价不仅仅能够实现收入的再分配,只是存在较小的政策成本,而且在长期来说,由于用电需求量的减少,引起电力的产量的减少,从而为环境以及能源等方面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假如将这部分考虑进社会的福利水平的话,总体的社会福利水平应该是有所上升。
因此在长期而言,阶梯电价的实行市十分之有利的。
六、政策建议政策建议主要是分为两部分(1)实行阶梯电价原因:阶梯电价优于单一的价格体制,短期内阶梯电价不会引起社会福利的损失,而在长期中引起的无谓的消费者剩余损失相对社会的总体福利是十分之小的,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其由于电量生产的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收益也抵消掉这部分无谓的损失(2)提出解决阶梯电价在长期中引起的政策成本减少的建议具体的建议有待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