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

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拉萨地区相关代建工程LLDJSGZQ标段JK0+800-JK1+000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拉林铁路代建工程指挥部二O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目录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 (3)二、试验段施工技术依据 (3)三、试验段施工目的 (3)四、试验段的选取及路堤填筑施工准备 (4)五、试验段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测量及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5)六、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 (6)七、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 (11)八、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护 (13)九、文明施工 (14)十、标准化建设 (15)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及地质情况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拉萨地区相关代建工程拉萨西站机务段,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属于冈底斯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的藏南谷地,山高谷深,气候极端恶劣,山脉呈东西向纵贯延展谷岭相间,地势起伏跌岩。

拉萨西站新建机务运用维修段,主要包含拉萨西机务段办公楼等26栋单体建筑及到发线兼调车线2条,外侧预留小能力驼峰调车场,设调车线12条。

该段路基全部为路堤施工,填筑总方量为42.5万方,填筑高度为10-12m,路基基床表层填筑0.6m的A 组填料(0.2万方),路基基床底层(填筑1.9m)采用A,B组填料(0.7万方),及以下的一般路堤采用B,C组填料(41.6万方),基底地质主要为粗圆砾土。

二、试验段施工技术依据1、《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003)2、《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3、《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时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4、《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应用指南》5、《新建铁路川藏线拉萨至林芝段拉萨西站施工图》三、试验段施工目的1、确定路基施工机械设备的配备。

2、确定路基施工参数(摊铺厚度、压实遍数、检测方法)。

通过路基试验段施工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最终确定基床以下填筑、基床底层填筑的具体施工参数,形成一套整体路基填筑施工的施工工艺,同时也为我项目部大面积路基填筑施工提供了依据。

3、通过试验取得各项技术资料,经过分析整理,提出《路基施工方案》,报请监理批准,确保路堤填筑质量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有效控制路基施工质量和进度。

四、试验段的选取及路堤填筑施工准备1、试验段选取,JK0+800-JK1+000段路基填土高度为11.0~12.0米之间,其施工包含路基填方、重型碾压等施工项目,能代表合同段内路基填方的基本情况,试验段填筑成功对以后施工的指导作用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试验段施工计划工期为:2018年3月25日-2018年4月25日。

2、施工前期准备(1)技术准备①试验检测仪器进场,且通过标定;②熟悉图纸、合同文件、技术规范和线路测量导线控制点、水准点;③试验室已完成取土场的选址及该处填料的相关土工试验,确定填料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CBR等技术参数,当填方达到5000m3或填料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试验确定填料的各项指标;④试验室标准试验成果汇总表(包括填料的重型击实,CBR,塑、液限,含水量,颗粒分析等);⑤进行原地面的测量中线标高、路基边线等,使其达到原地面的验收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原地面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原地面标准要求。

(2)现场准备①现场主要管理人员及施工人员均已到位,所需机械设备已全部就位;②临时施工便道正在修筑,可确保机械设备进场作业。

五、试验段施工人员、机械设备、测量及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本试验段我部拟投入劳力40人,其中各种机械操作人员33人,现场施工负责人1人,技术负责人1人,安质员1人,技术人员1人,测量人员1人,试验人员1人。

主要配备人员表主要施工机械、检测仪器配备表六、试验段施工工艺流程1、填筑施工按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水平分层填筑三阶段: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检查签证阶段;四区段:填筑区→摊铺区→碾压区→检验区;八流程:施工准备→基底处理→分层填筑→摊铺整平→洒水(晾晒)→碾压夯实→检验签证→路面整形(边坡整修)。

2、试验段施工工序及方法2.1 基底处理2.1.1首先由精测队对试验段进行测量放样,放出路基两侧坡脚线,以确立路基填筑坡脚线,排水边沟线,并测出原地面高程。

组织人员、设备对试验段进行清表。

清表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及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原地面树根、草根及表层软土等应全部清除干净。

清表土集中暂时堆放于红线边,后用运输车运至指定地点存放,用作路基竣工后边坡种植土。

对于机械作业不彻底的地方(包括树、草根及腐殖土)或清除表土后含水量仍较大的局部地方人工配合挖掘机挖除。

2.1.2 填前压实(1)根据填料干湿情况,适当晾晒或洒水处理,待含水量达到试验确定的最佳含水量后,并报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用推土机进行整平、碾压,以达到规定的压实度。

(2)先自检,自检压实度仍不满足要求的,应挖除再重新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要求;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2.2 施工测量准备(1)做好测量放线和施工前的复查,测量人员对路基边线进行放样,立出施工标尺,按各种填料松铺厚度要求计算出卸料面积,用石灰线划出方格,划分作业区段,严禁跨区作业。

按照复测的原地面标高,根据设计图纸上横断面的桩号间距进行放样,定出填筑边桩(竹竿标识),并在每个断面的竹竿上画出松铺厚度的填土标志,然后挂线控制断面之间的填料厚度,最后洒白灰作为填土边线。

(2)根据设计文件做好永久或临时防排水设施,尤其在路堤与路堑搭接处,应首先做好排水设施,以免地表积水冲刷、浸湿路堤。

2.3 填料准备(1)按设计要求选择填料来源,应通过室内试验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中附录A路基填料分组的相应标准对料源进行鉴别,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15cm(基床以下路堤),如果无法利用挖方弃土,则设置集中取土场,以满足施工需要。

(2)按《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规定的填料复查批量进行填料性质试验,确定其相应的技术指标。

(3)料源场需要设置过筛设备等对填料的粒径、级配进行控制。

(4)针对不同的填料,进行工艺性填筑试验,确定摊铺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

(5)施工中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的施工工艺组织施工。

2.4路堤填筑上土前,根据测量高程,在中心桩、边桩上挂距地面30cm的红线。

按每车土24m3计算,铺面积80m2,按8×10网格洒灰线,划方格。

根据基底干湿程度,在基底均匀洒四车水。

填料运输到场后,按照事先打好的方格,由专人指挥卸车,以达到松铺厚度的目的。

此次试验段施工采用挖掘机挖装土,自卸车运输。

2.5摊铺整平首先检测填料的含水量,当填料的含水量与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并设4%的人字排水坡。

人工配合推土机大致推平,然后用平地机刮平,保证填筑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每层松铺厚度不大于40cm,当平地机刮平整后测松铺高程。

2.6碾压摊铺平整后,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此试验段采用自重23T的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先静压一遍,弱振压1~2遍,然后进行强振,每强振一遍后都要检测地基系数,当地基系数达到规范要求后停振,以确定强振的遍数,指导以后大面积路基填土施工,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收光。

压路机行走速度不超过4km/h,振动频度先弱后强,直线段由两侧向中间、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行间轮迹重叠为后轮宽度的1/2,横向接头处重叠0.4~0.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压路机碾压不到的边角处用小型夯实工具进行夯实。

2.7检验签证每层填料压实质量按规定检验合格,监理工程师抽检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层填筑,否则下达质量不合格通知单,进行重新压实,直到压实合格为止。

路基施工顺序图压路机压实填土路基施工顺序示意图自卸车填土料平地机摊铺整平3、松铺厚度及碾压组合方式的确定拟选工艺参数:本试验段在填筑前,拟定三种松铺厚度,依次为30cm、35cm、40cm,分别对基床以下、基床底层的填筑厚度进行比选,最终根据压实机械组合、压实遍数及检测结果找出最佳松铺厚度。

4、技术标准和检测4.1基床底层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0cm,基床以下路堤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15cm。

4.2基床以下部位填料压实技术指标及检测频率注:括号内为砂类土(粉砂土除外)、砾石类、碎石类、块石类中渗水土填料的压实标准。

每填高0.9m,纵向每100m用K30荷载仪检查2个断面4点,距路基边缘2m处2点、中加间2点,不足0.9m亦检查2个断面4个点。

地基系数及孔隙率每层沿纵向每100m等间距检查2个断面6点,每断面左、中、右各一点,左、右点距路基边缘1m处。

5、路堤边坡质量控制(1)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方法,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

(2)路基刷坡采用机械刷坡,刷坡时根据路肩线用坡度尺控制坡度。

(3)路堤边坡应平顺、密实、稳固;边坡的坡率应符合设计要求,为1:1.5,偏陡不得大于设计值的3%。

6、邻近既有线硬隔离防护新建线路与既有线间整体栽设1.8米高防护网,防护网栽在既有线护肩上,每3m人工开槽埋设混凝土立柱,立柱埋设深度不小于0.5m,回填夯实,防护网采用螺栓固定在立柱上,防护网与既有线中心距离大于限界距离。

七、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及措施1、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规范和验收标准。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并满足全线创优规划及要求。

2、加强施工前的技术管理控制根据工程的要求和特点,由总工程师组织项目管理部专业技术人员认真会审设计文件和图纸,切实了解和掌握工程的具体要求和施工技术标准,带领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对所辖工程范围内设计单位移交和提供的桩橛进行复测,并组织进行精测。

编写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严格按照质量体系程序的内容要求编制施工计划,确定适用的实施设备并落实配备,施工过程着重控制手段、检验设备、辅助装置、资源(包括人力)以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并对施工重要工序,分部分项地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向监理单位和业主上报,得到批复后,在施工过程中予以执行实施。

做好开工前各部位、各工序的技术交底工作,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规定的内容做好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

3、做好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组织强有力的测量人员进行测量控制。

实行从放线到竣工“一条龙”质量控制程序,严格执行复核制度、交底签认制度、向监理工程师报批制度,以“放准,勤复,点、线、面通盘控制”的方法,确保测量工作的准确无误,并做好测量原始资料保存归档工作。

对已经确定的施工方案、方法、工艺技术参数和指标进行严密监视和控制,保证在具体施工操作过程中,实现甲方的期望,使工程的各个部位、工序均达到优良标准。

合理的施工进度也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手段之一,对施工进度进行科学的计划和实施,通过网络计划、节点制定、工期中间排序法等现代施工管理方法,将施工进度控制在最合理、最便于质量控制的节奏上,确保实现优质、高效、低成本的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