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伞教学参考
教学参考
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雨伞的场景,表
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
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雨伞贯穿全文。
全交8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我”小时候,外公为我撑伞。
在这部分课文里,重点写了
每逢下雨,外公便来给我打伞;我发现外公把伞打歪了,外公却说没歪,我感到困惑;回到家里,外公不顾自己一边肩膀都湿透了,却为我没有淋雨而开心笑了等几层内容,由雨的世界写
到回家后的情景。
从外公那为了不让我淋雨而倾斜着雨伞的举止中,从外公那“笑眯眯”“笑
而不语”“开心地笑了”的神态中,从外公“上衣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身子总是一半干的
一半湿的”形象中,从外公那明明是伞歪向了我这边,却说
“没歪”,明明是自己淋湿了,却还问我“被淋湿了吗”的话语中,使得一个充满爱心的老者形象站在了眼前。
一把倾斜的伞上,充满了温情,表达的是长辈关爱晚辈的亲情。
第二部分(第6—8自然段),写多少年后,“我”为外公撑伞。
课文先以第6自然段承上启
下予以过渡,把时间推移到多少年以后,“仍然……仍然……仍然……”交代了人与物一仍从前,但人的角色转换了,“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 了。
接着重点写我为外公撑伞及回
到家里的情景。
场景变换仍然是由雨的世界到家里,但说"伞歪了”的不再是我,而变成了外公;“一半是墨绿色,一半是灰蒙蒙”的天空,由外公的头顶转移到了我的头顶。
人的心境也变了,“我的心热了起来”,一个“热”字,反映了我心灵感悟的里程,当年的“惊讶”“困惑”,
都在“不知不觉”中,在外公一片爱心潜移默化下冰释了。
而外公呢,从他说话声音"微微颤抖”,“双眼泪光点点”的表情里,不难看出是被我的关爱深深地感动了。
他对我潜移默化的
爱心教育得到了回报,难怪激动涕零了。
一把倾斜的伞上同样充满了温情,这里表达是晚辈关
爱长辈的亲情。
第三部分(最末自然段),写“我”会永远珍爱这把充满温情的伞。
课交不仅在这里点了题,点明了中心,也写出了“我”的内心感悟,升华了“倾斜的伞”所蕴含的思想意义。
课文后面编排了工道思考练习题,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课交中
心内容、体会词语意思、练习造句等方面做了提示,有助于开启学生学习思路和把握学习重点。
此外还安排了一道课外练习题,通过故事会让学生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从课内延伸到
课外,强化爱心教育,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1
之后还安排了会认字表和会写字表,要求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字。
除了对生字正音以外,会写的字中“逢、墨、膊、微、颤”几个字要重点指导书写。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亲情之爱,体会重点词语句子包含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体会重点词语、句子的意思。
体会“倾斜的伞”里面包含的意思,感悟外公和“我” 之间温馨的亲情,学会把爱心献给亲人。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木课要求会认的字有:逢、挽、惑、颤、浊、珍;要求会写的字有:喜、逢、墨、
招、胳、膊、眯、歪、湿、透、服、微、颤、抖;要求掌握的词语有:喜欢、每逢、墨绿色、
胳膊、笑眯眯、湿透、衣服、微微、颤抖。
(一)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挂图、朗读录音等。
(二)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认识的6个字,字音上容易出错,识记字形也不容易,因此要注意正音,并通过多读
课文,在语言环境中多次复现,让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还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识记或老师
指导等方法识记字形。
如“挽”可结合“挽住”这个词的词义,告诉学生“挽” 就是拉的意思,拉要用手,所以"挽”是提手旁。
也可与“晚”字比较记忆。
又如“惑” 可结合“困惑”的词义,告诉学生“困惑”是一种心理活动,所以在“或”字下加上一个“心"字。
2.写字。
本课要写的字中,“招、胳、膊、眯、服、湿、颤、抖” 8个字是左右结构,“逢、透”是
半包围结构,“墨、歪”是上下结构,“微”是左中右结构,“喜”是上中下结构。
指导书写
时要让学生分析结构,认清笔画,观察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找准关键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膊”字的右旁,“颤”字的左旁,“微”的中间,“墨”的上边是指导书写的重点,要认清
笔画数,不能添笔少画。
“逢、透”要指导写好走之底。
“喜、墨、膊、微、颤”几个字笔画
繁多,写时还要注意写得紧凑点,不要把笔画逸出格外。
(三)朗读指导
本课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口吻写的,写的是自己亲历的事,感触很深。
小时候外公为“我”
撑伞,给予了“我”潜移默化的良好道德影响,外公关爱他人的情感传递,使得“我”也具有
了关爱他人的爱心。
要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感情。
要带着对外公的崇敬之2情,站
在对爱心赞美的角度,读出祖孙间的温馨。
课文的前半部分要读得比较舒缓轻松,后半部分要
读得比较深沉,读出对人生的感悟。
(四)理解感悟
1.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懂课文,在反复读课交的基础上,抓住课交对前后两个场景的描写,并通过想象再现两幅画面。
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鬓发花白的老人和一个小姑娘同行。
老人
撑着一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小姑娘。
老人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但他微笑看毫不介意。
另
一幅是:雨的世界里,一个须眉皆白的老人和一个女青年同行,老人步履蹒跚。
女青年同样撑
着那顶墨绿色的伞,伞歪向老人。
女青年的半边衣服已被淋湿了。
她似有所思。
让学生从当年外公把关爱更多地给予外孙女,而后来外孙女把关爱更多地给予了外公的画面中,体会外公的爱幼之爱和“我”的爱老之爱都是一种亲情之爱,体会到这种亲情的至纯至真。
感悟“倾斜的伞”所倾注的所传递的那种温馨的情意。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神态等,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
课文注意写了人物(特别是外公)的神态,透过人物的神态可以窥见人物的情感变化。
写外公的神态,是由当年的“笑眯眯”''笑而不语” “开心地笑”,到多少年后的声音“微微颤抖” “浑浊的双眼泪光点点”,由其神态可以看出其情感的变化是由当年施爱于晚辈而高兴,到后来得到晚辈的关爱,收到了爱的回报而激动。
“我”则是由当年的“惊讶” “困惑”不解,到多少年后
“心热” “不知不觉中”''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
在外公爱心的浸润和潜移默化的道德影响下有所感悟。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感受爱的力量,感悟不仅亲人之间需要互相关爱,而且应该推而广之,珍惜人间真情,使所有的人都生活在爱的世界里。
(五)实践活动
1.摘抄喜欢的词语。
用“仍然……仍然……仍然……”造句。
2.参加以“爱心充满人间”为主题的故事会,讲一讲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
(六)教学时间
建议木课安排2—3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分生命》,从一个小男孩儿勇敢地为妹妹输血的表现中,我们感受到了应该怎样用爱心去关爱亲人。
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表现亲人间互相关爱的课交,来感受一下亲人间因为爱带来的温馨吧。
(板书课题)
(二)老师范读课文
范读中要求学生注意生字的注音,画出生字词。
3
(三)自学生字词语
1.读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逢、挽、惑、颤、浊、珍”的音。
2.发现生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
3.联系上下文,利用字典,了解与生字相关的词语的意思。
(四)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写的是谁和谁之间关爱的事。
前半部分课文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表
现的是谁对谁的爱?后半部分课文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表现的又是谁对谁的爱?
(五)体会感悟情感
1.边读边想,抓住写人物神态的词语,体会人物当时内心的感情,并前后联系起来,体会
人物感情的变化。
2.想象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长大以后“我”为外公撑伞的情景,体会“我”和外公之间那种温馨的情感。
3.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倾斜的伞”所包含的意思,并和同学讨论交流。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学生自由练读。
2.按照课文的三部分,具体指导朗读。
可通过范读或朗读录音指导
3.朗读全文。
(七)指导写字、造句、摘抄词语
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困惑:感到疑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仍然:表示情况继续不变或恢复原状。
配合本课教学,老师可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三年级上册)中的《伞》和《叮咚
叮咚的琴声》,通过阅读,感受人与人之间朴实而又真挚的诚意。
这两篇文章后面的“读一读,想一想”,既有理解课文的内容,还有让学生展开想象,表述自己想法和见解的内容。
老师要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