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安徽省合肥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7.8 g苯中所含双键数目为0.3N AB. 1.8 g NH4+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1N AC. 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9 N AD. 6.4 g Cu完全溶于硝酸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mol−1表示B. 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相同C. 在0.5mol Na2SO4中,含有的Na+数约是6.02×1023D.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 0.01mol/L NH4Al(SO4)2溶液与0.02mol/L Ba(OH)2溶液等体积混合NH4++Al3++2SO42−+2Ba2++4OH−=2BaSO4↓+Al(OH)3↓+NH3⋅H2OB. FeCl2酸性溶液放在空气中变质:2Fe2++4H++O2=2Fe3++2H2OC. 用CH3COOH溶解CaCO3:CaCO3+2H+=Ca2++H2O+CO2↑D. 电解MgCl2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2Cl−+2H2O− 通电 H2↑+Cl2↑+2OH−4.在无色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Na+H+AlO2−SO32−B. NH4+Al3+SO42−Cl−C. OH−K+SO42−HCO3−D. Fe2+Na+ClO−NO3−5.在反应11P+15CuSO4+24H2O=5Cu3P+6H3PO4+15H2SO4中,铜元素由反应前的+2价变为反应后的+1价,表现出氧化性,而P在反应中表现出()A. 只有还原性B. 只有氧化性C. 既无氧化性又无还原性D.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6.金属钠与下列物质的溶液反应,既有沉淀生成又有气体放出的是()A. Mg(NO3)2B. HNO3C. Na2SO4D. NH4Cl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是一种元素被氧化,另一种元素被还原B.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不一定所有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C.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反应中原子发生了重新组合D. 某元素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这种元素一定被还原了8.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最终有沉淀生成的是()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②Na投入饱和NaOH溶液中③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④氯化铝溶液和过量的氨水溶液混合A. 只有①②B. 只有④C. 只有③④D. 只有①②④9.向10.4g Fe3O4、Fe2O3、Cu的混合物中加入1mol·L−1的硫酸溶液140mL时,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不含Fe3+,若用过量的H2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原混合物,固体减少的质量为A. 5.20gB. 3.36gC. 2.24gD. 1.12g10.0.1molAl2(SO4)3跟350mL 2mol/LNaOH溶液混合,所得沉淀的质量为()A. 78gB. 15.6gC. 7.8gD. 3.9g11.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和铁反应,其中产物中铁元素呈+3价的是()A. 氯气B. 稀硫酸C. 硫酸铜溶液D. 浓盐酸12.在由CuSO4、H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滤液中含有Cu2+B. 反应中一定有气体产生C. 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D. 溶液的质量一定会减小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B. 二氧化硅和晶体硅都是半导体材料C.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D. 工业上以二氧化硅为原料生产硅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向KI溶液中通入适量Cl2后,溶液颜色变深B. 向KCl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变红C. 溴水与NaCl溶液混合时,会发生置换反应D. NaCl溶液在空气中会被氧化,故需要密封保存15.向一定量Fe、FeO、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1000mL0.1mol·L−1的盐酸,恰好完全溶解,所得溶液中加KSCN无红色出现,若用足量CO还原相同质量的此混合物,能得到铁()A. 11.2gB. 2.8gC. 5.6gD. 无法计算16.将FeO和Cu(NO3)2的混合物9.08g加入到150mL1.0mol·L−1的稀硫酸中,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得到溶液X。
向溶液X中通入448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的Cl2得到溶液Y,此时溶液中的Fe2+恰好被完全氧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X中的阳离子一定有Cu2+、Fe2+、H+,可能有Fe3+B. 原混合物中FeO的质量为2.88gC. 向溶液Y中加入足量铁粉,充分反应后产生标准状况下224mL的H2D. 向溶液Y中加入5g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不溶固体1.08g二、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0分)17.工业上,向500℃左右的铁屑中通入Cl2生产无水氯化铁,其制备过程中均要确保无水.现模拟该过程用图示装置进行实验:(1)装置A的圆底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为保持装置C为无水环境,装置B中加入的试剂是______.(2)实验步骤:如图连接装置后,先______(填实验操作),再装药品,然后点燃______(填“A”或“C”)处酒精灯,当______(填实验现象)时,再点然______(填“A”或“C”)处酒精灯.(3)装置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8.0分)18.单质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为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图:相关信息如下:①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②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③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物质SiCl4BCl3AlCl3FeCl3PCl5沸点/℃57.712.8−315−熔点/℃−70.0−107.2−−−升华温−−180300162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g管的作用是______ ;装置C中的试剂是______ .(2)甲方案:f接装置Ⅰ;乙方案:f接装置Ⅱ.但是装置Ⅰ、Ⅱ都有不足之处,请你评价后填写下表.方案优点缺点甲______ ______乙______ ______(3)在上述(2)的评价基础上,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并用文字表达:______ .(4)SiCl4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19.氨基甲酸铵(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受热易分解.某小组模拟制备氨基甲酸铵,反应如下(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比较灵敏):2NH3(g)+CO2(g)⇌NH2COONH4(s)△H<0(1)如用图I装置制取氨气,可选择的试剂是______.(2)制备氨基甲酸铵的装置如图Ⅱ所示,把NH3和CO2通入四氯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生成的氨基甲酸铵的小晶体悬浮在CCl4中.当悬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注:CCl4与液体石蜡均为惰性介质.①发生器用冰水冷却的原因是______,液体石蜡鼓泡瓶的作用是______.②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出产品的实验方法是______(填写操作名称).为了得到干燥产品,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填写选项序号).a.常压加热烘干b.高压加热烘干c.减压40℃以下烘干(3)制得的氨基甲酸铵可能含有碳酸氢铵、碳酸铵中的一种或两种.①设计方案,进行成分探究,请填写表中空格.限选试剂:蒸馏水、稀HNO3、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稀盐酸.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蒸馏水至固体溶解.得到无色溶液步骤2:向试管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静置若溶液不变浑浊,证明固体中不含碳酸铵.步骤3:向试管中继续加入:_______._______,证明固体中含有碳酸氢铵.②根据①的结论:取氨基甲酸铵样品3.95g,用足量氢氧化钡溶液充分处理后,过滤、洗涤、干燥,测得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氨基甲酸铵的物质的量分数为______.[M r(NH2COONH4)=78、M r(NH4HCO3)=79、M r(BaCO3)=197].20.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溶液的密度/g⋅cm−3(1)配制480mL 1mol⋅L−1的硫酸溶液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玻璃棒、烧杯外,还有______ .(填“大于”“小于”(2)质量分数为w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 w12或“等于”,下同).c2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3)物质的量浓度为c2mol⋅L−1的氨水与15c2mol⋅L−1(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______ ρ2g⋅cm−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 35略不计).(4)将不纯的NaOH样品1g(样品含少量Na2CO3和水),放入50mL 1mol/L的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呈酸性,中和多余的酸又用去40mL 1mol/L的NaOH溶液.蒸发中和后的溶液,最终得到多少g固体?--------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解析:解:A、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的结构,故苯中不含碳碳双键,故A错误;B、1.8g铵根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一个铵根离子中含10个电子,故0.1mol铵根离子中含N A个电子,故B错误;C、标况下己烷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C错误;D、6.4g铜的物质的量为0.1mol,而铜反应后变为+2价,故0.1mol铜反应后转移0.2N A个电子,故D 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量和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难度不大,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是解题关键。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明确物质的量与摩尔之间的正确关系。
A.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符号为N A,6.02×1023mol−1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故A正确;B.1molO2中含有2mol氧原子,1molO3中含有3mol氧原子,所以等物质的量的O2与O3,所含氧原子数不同,故B错误;C.0.5 mol Na2SO4中含有1molNa+,含有的Na+数约是6.02×1023,故C正确;D.物质的量为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其单位为摩尔,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