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类疾病学概论

人类疾病学概论

[呼吸系统疾病]1总论(1)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场所(2) 咳痰肺炎链球菌一铁锈色克雷白杆菌肺炎一红棕色胶冻样肺阿米巴病一咖啡色(3) 大量咯血:24小时达300ml以上(4) 合格的痰标本在低倍镜视野里上皮细胞<10个,白细胞>25个,定量培养菌量> 107cfu/ml可定为致病菌2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1) 定义: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2) 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的慢性咳嗽,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3) 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卡他莫拉菌及葡萄球菌为多见(4) 体征:①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②触觉语颤减弱;③叩诊呈过清音;④听诊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5) FEV1/FVC :评价气流受限指标;FEV1占预计值%:评价严重程度(6) 急性加重期的治疗:①控制感染,应根据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病原菌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②祛痰镇咳;③解痉平喘;④糖皮质激素;⑤控制性吸氧(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7) LTOT (长期家庭氧疗) 指征:①PaO2< 55mmHg或SaO2< 88%,不论有无高碳酸血症;②PaO2在55~60mmHg ,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或红细胞增多症(血比容>0.55)。

每日吸氧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鼻导管吸氧流量为1.0~2.0L/min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1) 定义:是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或伴有右心功能不全的心脏病(2) 肺动脉高压的标准:①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A 20mmHg为显性肺动脉高压;②静息时肺动脉平均压<20mmHg ,运动后>30mmHg为隐性肺动脉高压(3) 临床表现:①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主要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表现;②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衰竭,有或无心力衰竭(4) 实验室检查:①心电图检查:肺型P波;②X线检查:右下肺动脉干扩张、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右心室增大(5) 治疗:正性肌力药的剂量宜小,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或1/34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至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在海平面大气压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 5慢性呼吸衰竭最早出现的症状为:呼吸困难6支气管哮喘(1)外源性哮喘属I型变态反应;内源性哮喘属m型变态反应(2)诊断标准:①反复发作喘息、呼吸困难、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剌激、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

②可闻哮鸣音。

③上述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⑤症状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和体征)至少应有下列三项中的一项阳性:a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b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c呼气流量峰值日内变异率或昼夜波动率A 20%。

④.除夕卜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胸闷和咳嗽。

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诊断。

(3)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3 2受体激动剂、茶碱类药物、抗胆碱药物、白三烯调节剂、其他(色甘酸钠、H I受体拮抗剂、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SIT)、中药)7肺炎(1) 肺炎链球菌肺炎:①致病力:多糖荚膜对组织的侵袭作用②青霉素G是治疗的首选药物(2) 葡萄球菌肺炎:①致病力:毒素和血浆凝固酶②X线表现片状阴影伴有空洞及液平(葡萄球菌肺炎或肺脓肿)(3)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典型的痰常呈暗红色胶冻状(4) 军团菌肺炎:①特征性表现是肺外症状明显②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5)厌氧菌肺炎:①痰液奇臭似臭鸡蛋味②慢性厌氧菌肺部感染常见杵状指(厌氧菌肺炎或支气管扩张)(6)病毒性肺炎:病因:成人 --甲、乙流感病毒;婴幼儿--呼吸道合胞病毒8支气管扩张(1)主要致病因素: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2)痰液静置后有分层的特征,上层为泡沫,下悬脓性粘液,中为混浊粘液,底层为坏死组织沉淀物;(3)部分患者以反复咯血为惟一症状,称干性支气管扩张;(4) X线胸片:轨道征9肺结核:属于第W型(迟发型)变态反应;原发性肺结核X线呈哑铃形;肺结核治愈的考核标准:痰涂片为阴性10肺栓塞:(1)肺梗死三联征: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2)心电图:可出现SI Q m Tm征;(3)血浆D-二聚体:对肺血栓栓塞症诊断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4)肺动脉造影:为诊断的金标准[循环系统疾病]1总论(1)循环系统的组成:左心房左心室r主动脉r全身毛细血管r上下腔静脉f $肺静脉。

肺内毛细血管。

肺动脉。

右心室。

右心房(2)症状:呼吸困难(心源性呼吸困难,包括劳力性呼吸困难和阵发性呼吸困难)心悸、胸痛、晕厥、水肿(3)体征:心脏扩大、心律和脉律不齐、心率改变、心脏搏动力量异常、心脏听诊(心音、附加音、杂音)2高血压(1)定义:体循环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SBPM 140mmHg和/或DBP M90mmHg (需在不同时间测三次血压,取平均值)(2)并发症: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病、心力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主动脉夹层(3)治疗的目的和原则:降压药治疗对象、改善生活行为、血压控制目标值(4)治疗的药物:利尿药、6受体阻滞剂、ACEI、钙拮抗剂、ARB、a受体阻滞剂(5)降压药物的合理使用:联合用药、增强疗效、减轻副作用3心律失常(1)定义: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及激动次序的异常(2)分类I快速性心律失常:①房性心律失常:a房性早搏:P波提前,缓慢下传或传导中断;b房性心动过速:心房率150~200次/分,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c心房扑动: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扑动波之间等电位消失;d心房颤动:P波消失②与房室结区有关的快速性心律失常:a房室交界区早搏:提前发生QRS波及逆行P波;b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心率75~150次/分,心律正常,QRS波群正常;c房室结内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率150~200次/分,节律正常,QRS波群形态与时限均正常③预激综合征:窦律时PR间期v 0.12s,部分导联QRS波群〉0.12s,起始部分可见delta波,ST-T波呈继发性改变,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n室性心律失常①室性早搏:提前发生的宽大QRS波;②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时限>0.12s,除颤器(ICD)治疗;③特殊性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振幅与波峰呈周期性改变,好像围绕等电位线扭转;④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呈正弦波样改变,波幅大而规律ID缓慢性心律失常①窦房结功能障碍:长间歇,其间无窦性P波出现,起搏器治疗②心脏传导阻滞:a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全部心房冲动均能下传兴奋心室,但传到时间延长,PR间期〉0.20s; b二度房室传导阻滞:I型(文氏型):PR间期进行性延长,II型(莫氏型)QRS波不规则脱漏;c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传导阻滞):心房和心室活动完全分离,P波频率快于QRS波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 定义;: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 /或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乃至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所致的心脏病(2) 分型:无症状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3)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和心脏猝死UA (不稳定性心绞痛):肌钙蛋白阴性;NSTEMI (非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阳性;STEMI (ST段抬高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出现坏死性Q波(4) 心绞痛I定义: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II临床表现:①疼痛的性质:压迫或紧缩感伴窒息或濒死的恐怖感;②部位和放射: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少数病例位于胸骨下端,甚至上腹部。

疼痛向左上肢放射,沿前臂内侧达小指及无名指。

有时可放射至颈部、咽部、下颌部、牙齿和舌尖,或向后放射至左肩胛部;③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 3~5分钟,小于15分钟,不超过半小时);④诱发因素:体力劳动、情绪激动、饱餐后和迎冷风走路;⑤缓解方式:经休息或去除诱因后迅速停止,舌下含硝酸甘油能很快缓解;⑥前驱和发作时症状:发作前常无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氧需量未有增加。

发作时心电图呈下壁或前壁导联ST段暂时性抬高,凹面向上,T波高耸,偶见T波倒置,R波宽,S波减小或消失(5) 急性心肌梗死(AMI )I定义:是心肌缺血性坏死。

为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II诱因:交感张力增高、饱餐、体力活动、休克、脱水、出血、严重心律失常山心肌损伤标记物:①肌红蛋白(Myo);②肌钙蛋白I、T (CTnI,CTnT ) ^最有意义,诊断的“金标准”;③CKMB5二尖瓣狭窄(MS)(1) 是瓣膜炎症粘连,开放受限,造成狭窄。

分为隔膜型(瓣叶间粘连)和漏斗型(瓣叶增厚粘连、腱索、乳头肌缩短粘连)(2) 体征:①二尖瓣面容;②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伴震颤,可有S1亢进、开瓣音;P2亢进、Graham-Steell杂音 (肺动脉高压);房颤;③胸骨左缘3~4肋间抬举性搏动(右室增大),颈静脉怒张、腹水、下肢肿(右心衰)6心力衰竭(1) 定义:是一种病理生理状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表现,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2) 诱因: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诱因;心房颤动诱发心力衰竭最重要的因素(3) 最早出现的症状:劳力性呼吸困难(4) 心功能NYHA分级:I级:心脏病患者,体力活动不受限“没事”II级: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平时一般活动时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能动”III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可出现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动一动”IV级: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症状“不能动”[消化系统]1消化系统疾病分类(按病变器官分类) :①食管疾病:食管炎;②胃、十二指肠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癌;③小肠疾病:肠结核、Crohn病;④大肠疾病:旧S、肿瘤;⑤肝、胆系统疾病:肝硬化、胆石症;⑥胰腺疾病:炎症、肿瘤;⑦腹膜、肠系膜疾病:腹膜炎2胃食管反流病(GERD):(1) 定义: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引起反酸、烧心等反流症状或组织损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