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 论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文化差异

毕业论文 论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文化差异

毕业论文论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文化差异XXXXX传媒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论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文化差异班级: 礼仪 09 01 专业: 表演艺术(礼仪主持)学生姓名: 学号: 22101-5-1- 1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论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文化差异表演艺术(礼仪主持方向) 学号: 摘要: 婚礼是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大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

婚礼承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中式婚礼是从天人合一的古朴本真到宣告、祈福、欢庆。

它是彻头彻尾的人前婚礼,没有宗教精神的信仰,却依然将普通世俗的生活演绎出温馨和浪漫。

而西式婚礼,是在身前的婚礼,在神的认知和庇护下求的永恒,并依照上帝的约定尊崇教义对婚姻的理解和规定。

延伸到承诺和彼此生命赋予对方的神圣。

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的民族婚礼,都有着其自己的文化民俗和文化特色。

本文就着重讨论中国和西方国家婚礼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婚礼、文化差异、中式婚礼、西式婚礼一、引言婚礼是一种文化现象,婚姻习俗的产生是伴随着婚礼的产生而产生的,它展示了民族群体的社会风貌,以及民族观、价值观、宗教观、审美观,以及民族心理的发展态势,是人类创造的另一精神财富。

自古以来,在每一种社会文化中,都有举办婚礼的习俗,用婚礼将丈夫和妻子的关系公开并确定下来,婚礼的形式也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的发生变化。

婚俗反应出的是民族风情,宗教信仰和时代的背景。

中西婚俗的研究也一直是热点的问题,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多的了解外国文化,对于不同文化间的传播和交流也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

- 2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二、中式婚礼与西式婚礼的主要文化差异(1) 筹备婚礼古代中国,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特定的步骤,称之为“三书六礼”。

通过“三书六礼”我们可以略窥一斑,中国古代婚礼的准备过程非常复杂、繁琐,十分注重礼貌,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要求。

在整个过程中,从“纳采”到“亲迎”,都由双方父母安排,最后也由父母决定是否能够结婚。

这一切正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结果。

相比而言,传统的西方婚礼的准备就简单的多,也更为浪漫,通常由四个步骤完成。

双方面见家长然后到政府登记,通知亲友,以及准备婚礼的有关事宜。

当然,这四个步骤并不像传统的中国婚礼要求的那样严格,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2) 婚礼举行地点比较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结婚是一件大喜事,既是喜事当然要办的热热闹闹、喜气洋洋,这也是我们自古以来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热闹的气氛,因而婚礼的地点当然也要是能闹起来的地方。

在古代,人们会选在开阔的场院里,大家围坐桌前,爽朗的笑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派祥和与红火。

在当代难以寻得过去的场院,交通方便的大型酒店自然成了首选,与以往一样,从招待到入席,所有的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席间的欢歌笑语都体现了热闹这一传统。

对于西方人来说,他们更为看重圣洁与庄重,所以西方的婚礼大多会选择在教堂等安静的地方举行,进行发誓,显得非常的神圣,他们的婚礼井井有条,不像我们中国人的婚礼那么热闹。

(3) 婚礼服饰及色调比较西方的婚礼的主色调是白色。

在西方婚礼中,新娘一般都会一直穿着白色的婚纱,新郎则是穿着笔挺的西服。

自罗马时代开始,白色象征欢庆,1850年到1900年之间,白色亦是富贵的象征,到了本世纪初白色所代表的纯洁意义更远超其他。

西方认为白色与童贞有关,古罗马的新娘穿着白色的婚纱,蒙着鲜橙黄色的面纱,- 3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象征着激情的火焰。

在西方的天主教传统里,白色代表着快乐,代表圣洁和忠贞。

新娘的捧花、周围环境的装饰也都是以白色为基调的。

中国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所谓“中国红”,这是中国传统的代表喜庆的颜色,新娘一般都穿红色的礼服,象征着吉祥如意,也祝愿着希望新婚的夫妇生活能够红红火火。

在传统婚礼中,女子还要穿凤冠霞披,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

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在中国人的心中龙凤是神圣而美好的,也是最好的婚配,所以古代女子的服饰上会绣凤,而在被褥上也会有龙凤绣。

家里到处都贴有红色的喜字,门两边要贴红色的对联,新人身上佩戴红花,新房里的物品也大都是红色。

现在由于受到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也接受了白色婚纱。

但是新娘一般都是在迎娶的时候和婚宴开始的时候穿白色的婚纱,之后就会换上红色或是其他比较喜庆的颜色的礼服。

(4) 结婚仪式比较在传统结婚仪式上面,中国的传统婚俗有“三书六礼”“三拜九叩”这些繁俗礼节。

所谓“三书”,就是指聘书、礼书、迎亲书。

(聘书:订亲之书。

纳吉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

纳征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而“六礼”是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谋,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而在这之间更有换庚谱、过文定、过大礼、安床等一系列的活动。

而在这些活动中有着大量的禁忌和礼俗,比如新娘嫁妆中要有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及利是伴着(丰衣足食)等物,每样物品都有其不同的含义。

同时,在婚礼进行时也有一定的顺序,按一般的情况,在整个婚礼过程中有:祭- 4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祖、出发、燃炮、等待新郎、讨喜、拜别、出门、礼车、掷扇、燃炮、喜宴、送客、闹洞房、三朝回门。

有此可以见到我国文化的繁琐,但并非繁琐是我国婚礼的特有特征,其实,不同国家虽然有不同的婚俗,但从繁复的细节与用品的喻意,都可见对婚姻的尊重和期许无分国界。

在西方,婚礼时有旧(Something Old)、新(Something New)、借(Something Borrowed)、蓝(Something Blue)等习俗。

旧是指母亲传下来之婚纱,头饰或首饰,代表承受美好的一切;新是指朋友送的礼物如裙子,饰物,象征新的生活;借是指可向任何人借东西回来,据说从富裕亲友借来金或银放在鞋内,象征带来财运;蓝是指新娘的一些小饰物,或者花束是蓝色的,同时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

而在婚礼进行时,西方也有大量的习俗,比如在结婚的时候,新娘总是要带一方手帕,西方人认为白手帕象征好运。

在婚礼典礼时,新娘总是站在新郎的左边,在进行结婚晚宴时,要特别定制结婚蛋糕,根据历史记载,自罗马时代开始,婚礼结束时,人们会在新娘头上折断一条面包的材料----小麦象征生育能力,面包屑则代表着幸运。

新人必须以糖霜,就形成今天的结婚蛋糕了。

可以见得西方的婚礼习俗也很复杂,但无论是怎样的繁琐,其中蕴含的亲朋好友的美好的祝福是不会变的,所有的人都希望一对对新人能够相互依靠、白头偕老。

(5) 婚宴在中国,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

对于新郎的父母而言,更是要宴请其所有的亲朋。

宴席上,人们只是吃、喝、聊天,饭后各自回家。

在西方,传统的婚宴同样也很盛大,但婚礼十分简短。

婚宴以舞会结束,新郎新娘共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然后所有的宾客都可以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

尽管有如此多不同,中西方婚礼仪式还是有很多文化交融之处。

例如中国古代有抛绣球迎亲的习俗,而西方的新郎新娘在教堂举行婚礼后,会把手中的鲜花抛向空中,如果有人接到的话就预示着她将很快结婚。

中西方婚礼上都有一位主持,西方国家的通常是神父或是牧师,而中国则是专门的婚庆司仪,其主要任务就是使婚礼更加热闹,亲戚朋友更加开心。

- 5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三、造成中西婚礼文化差异的原因。

(1) 思维模式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方式而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跟分析,而中国文化的思想模式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中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 与西方人的思想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定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

(2) 价值取向人们的交往能力是在社会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和丑,这就是人们的处事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他们在其自己的文化体系中,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个人。

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

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成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词,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

(3) 宗教观念中国人大多信仰佛教,但更多人相信无神论,在中国人的心中祭神是一种仪式,人们相信神鬼精灵,比如龙凤的推崇。

但是现如今婚礼婚俗中的拜神等讲究多半是由于自古以来的传统,人们只是去沿用,而其内在的,发明这些仪式的最初对神的崇敬之情则有所减少。

但是在西方,人们的宗教信仰是很明确的,对一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他们每个人都有着坚定的信仰,在举行婚礼时也都按照自己信仰的教派的仪式来操办,他们坚信上帝,所以婚礼要让上帝见证,要有牧师的主持,要有结婚的誓词,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婚礼的宗教色彩是非常浓重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婚礼婚俗的- 6 -[湖南大众传媒学院]差异。

(4) 生存环境从地理环境上看,古代中国地处半封建状态的大陆地域,与西方地中海沿岸的多民族有很大不同。

(5) 物质生产方式中国文化植根于农业社会的基础之上,封建的小农经济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这与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工商业比较发达的海洋民族也有很大的不同。

(6) 社会组织结构不同宗法制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成为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纽带,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两千年,这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而西方很早就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民主、自由和依法治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