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五四制三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青岛五四制三年级下数学知识点

一单元1、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作轴对称图形。

2、对折后两边重合,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它的对称轴。

3、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单元1、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3、万以上数的读法,(1)先把数分级,再从高位读起;(2)读亿级或万级的数时,先按个级数的读法来读,然后再后面加一个“亿”字或“万”字;(3)各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4)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4、上数的写法(1)从高位写起,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2)哪一位上是几就在哪一位上写几;(3)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占位。

5、、大数的比较方法,1、位数多的数大。

2、位数相同的数,从高位比起。

6、万以上数的写法(1)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于位数少的数;(2)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字,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7、数的改写方法(1)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将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并在后面加一个“万”字;(2)把整亿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将亿位后面的8个0省略掉,并在后面加一个“亿”字。

8、精确数:一个数能表示物体或事件的实际数量,这个数称为精确数。

9、近似数:生活中一些事物的数量,有时不用精确的数表示,而只用一个与它比较接近的数表示,这样的数就是近似数。

10、四舍五入法1、找:找到省略到某一位的右边一位的数。

2、判断:这个数与5的关系。

2、结果:根据判断写出结果,并改写。

判断“舍”与“入小于5,舍去之后写“0”等于5,向前进1,之后写“0大于5,向前进1,之后写“0三单元1、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叫作24时计时法2、下午1:00到夜里12:00的每个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要把表示“时”前面的数加上12。

所以下午1:00用24时计时法表示是13时。

3、24时计时法用普通法表示,从13:00开始要把“时”前面的数减去12,再在得数前加限制词“下午”或“晚上”等。

4、在一日(天)里,钟表上的时针正好走两圈, 共24小时。

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5、计算时长:时间= 后时刻- 前时刻6、时长:指从某一个时刻(或日期)到另一个时刻(或日期)的间隔,也就是经过的时间。

1、地球绕太阳一圈是一年。

月亮绕地球一圈是一月。

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

2,一年有多长?一年有365天的年份是平年,有366天的年份是闰年。

3,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 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 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

但是,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4,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这段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

为了方便,人们把一年定为365日,叫做平年。

这样,每4年就与标准时间相差了将近一天,人们就在这一年的2月份多加一天,就是366日了,这样的年份被称为闰年。

5、每四年出现一个闰年,时间差不是整整24小时,而是23小时15分4秒,所以四年一闰又多算了44分56秒,看来误差很小,但时间长了,误差就大了。

每400年就要多算3日2时53分20秒,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

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所以科学家又作一项补充规定:年份是整百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6、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约是1年。

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29日12时44分3秒,约是1个月。

7、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

8、不管哪一年,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这7个月都是31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大月。

9、不管哪一年,4月、6月、9月、11月这4个月都是30天,我们把这几个月叫做小月。

10、歌谣记忆法: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平年二月二十八。

11、每4年中就有一年的2月份是29天。

四年一闰。

当2月有28天时,全年共有365天;当2月有29天时,全年共有366天。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23小时56分4秒,大约是1日。

四单元1、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一位小数可以写成十分之几。

2、.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去读,小数部分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某一个数位或连续几个数位上都是0,也要一一读出来。

3、.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去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再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最后依次写出小数部分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无论有几个0都要一一写出。

4、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就称之为“小数点”。

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小数点右边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4、在西方,小数出现很晚。

最早使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的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

还有一部分国家是用逗号表示小数点的。

5、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6、比较小数大小时要注意什么?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

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哪个大对应的小数就大;小数点后第一位的数相同的,再比较小数点后第二位上的数,以此类推。

7、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加数中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8、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先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进行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得数的小数点要与减数(被减数)的小数点对齐。

9、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时要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加法中,哪一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减法中,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

10、周期问题:11、周期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律重复出现,例如每周7天,总是以7天为一个循环重复出现,把这种重复出现的规律性问题称为周期问题。

12、周期问题的解决方法:(1)找出规律,找出周期,即多少个(次)重复出现;(2)用总量除以周期,看余数,余数是几就是周期里的第几个,没有余数就是最后一个。

五单元1、可以把车灯射出来的光线看作射线。

2、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3、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直线。

4、射线的特征: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直线的特征: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4、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角的两边可以无限延长。

5、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6、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作角。

这一点是角的顶点,这两天射线是角的边。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

7、角的两边乘一条直线时,这样的角叫平角。

平角=180°8、一条射线饶它的端点旋转一周所成的角叫周角。

周角=360°9、生活中常见的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0、平角是180°,周角是360°,1周角=2平角。

11、角是有大有小的,为了准确测量角的大小,要有统一的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

12、角的计量单位是“度”, 用符号“ °” 表示。

量角器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是一度,记作“ 1°”13、1.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使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2.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4、开口向右的读内圈的度数,开口向左读外圈的度数15、画指定度数的角,要注意做到“两重合”:量角器的中心点与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所画的一条边重合;还要看准度数,如果所画的边对应0°刻度数向右延伸,那么看到就是内圈刻度线;如果所画的边对应的0°刻度线向左延伸,那么看的就是外圈刻度线,在相应的刻度线处点一个点;连接角的顶点与所点出的点,即可画出角。

六单元1、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法;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2、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3、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4、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算法;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5、估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把因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整十数,口算起来比较方便。

6、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几百几十数乘整十数,可以先把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上相应个数的0。

8、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9、可以把因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估算,将积估大或估小,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取近似数。

10、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11、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七单元1、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2、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3、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4、每组中的两条直线都是相交的。

通过用量角器或三角尺测量每组的,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都是直角。

5、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八单元1、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计算时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看被除数的前三位。

当除数的个位是4或比4小时,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2、除数接近整十数,且个位是5或者比5大时,可以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运用“五入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初商易偏小,需调大。

3、除数接近整十数,且个位是4或者比4小时,可以用“四舍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

运用“四舍法”试商,由于除数变大了,初商易偏大,需调小。

4、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