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流程与评价标准
一、课前准备
1.教师提前3分钟进入教室候课,培训好学科班长:一名负责写学习目标;一名负责安排课前读物理基础知识或知识点。
2.认真、规范板书所学课题,并在黑板右边三分之一处板书探究案上的学习目标,要做到书写认真,不连笔,不潦草。
3.注意学生习惯和状态的养成。
确保学生坐姿端正,全部抬头转向倾听,坚决制止桌面零乱、转笔、私自交流等不良习惯,提前进入学习状态。
二、课题引入
导入设计新颖多样(知识回顾、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导入的内容和现实生活或课程内容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解读学习目标
1.课题引入后,教师解读本节课学习目标。
解读目标时要有激情,用自己的极度投入,去引领学生的学习激情,为每节课开个好头;同时解读时注意勾画和强调。
2.针对学习目标要做到“一强调、二围绕、三回扣”,对重点目标进行强调解读,要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的情绪,指出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展开,在点评过程中适时回扣目标,强化目标达成。
讨论、展示、点评、反刍都围绕学习目标进行,克服学习目标与课堂学习两张皮的问题,情感目标不能成为摆设,课堂小结时引导学生反思目标达成情况。
3.既要重视既定目标的达成,又要注重生成目标的生成和挖掘,对于课堂上的生成目标要高度重视、大胆放手,积极引导学生搞好探究。
四、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
①教师对对本节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展示、讲解强调。
要说明物理量概念、公式、单位及物理意义,实验探究的过程或步骤;对重点知识进行深化、提高。
②难理解的由老师引导点拨,进行拔高。
五、自主探究
1.教师要明确自主学习(或实验探究)的时间及要求,任务布置要具体,要强调自学效率。
自主学习的任务、要求、达成的目标要用多媒体展示。
2.学科组长起立安排讨论任务,具体布置每层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练习时发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先组内讨论,再跨组讨论,听不懂的要用红笔及时记录下来。
3、学生自学期间教师要在各小组间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给与引导,为点评做准备。
4、实验探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运用多种物理方法去探究。
学生根据老师的演示实验或自己设计出的实验方案分组组织实验探究,获取实验数据或实验现象,并讨论获取实验结论
5、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启发和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错误和补充片面的认识,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六、展示点评
1、展示的内容、方式、地点、分工用表格打印好,直观具体;展示要快速,每小组可以多人参与展示,对复杂的问题进行分工,有的展示过程,有的展示规律方法,有的展示疑问。
2、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展示,小组代表阐述自己的答案及观点,其他组有不同意见的可作补充。
对于学生得不出正确结论的问题教师可给与适当点拨、完善或拓展,让学生把握完整答案,得出正确的全面的结论;对需要强调的重点难点知识教师一定要板书黑板,作重点强调。
展示点拨完后,对本节所学内容,由教师或学生作一小结,小结时注意回扣学习目标。
3、导学案批阅中学生问题很少的可不用展示,主要展示出错较多的问题,提高展示效率,为点拨、整理和检测留下时间;全部脱稿展示,避免展示只抄答案,要展示规律方法,也可展示问题、疑难。
4、对于学生的点评、质疑,教师要学会聆听,根据情况给与恰当帮助,可以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给出一个肯定结论;可以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答案并总结方法技巧;可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想象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结论。
我们的目标是引领课堂更自主、更开放、最高效。
5、在点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
七、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
做好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互改,基础题学生评讲解决,提高题学生评讲后教师点评。
八、反刍总结,本节小结(总结、梳理、巩固、深化,任何人不拖堂。
)
1、克服前松后紧的毛病,留给学生至少3分钟时间落实,保证堂堂清。
2、结合学习目标,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巩固深化。
3、小组总结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构建知识体系,教师作补充点评,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注意引导学生回扣学习目标,反思目标的达成率,防止当堂内容“一盘散沙”。
4、学生根据自身对课堂的理解根据展示在ppt上的知识点,进行自我创建知识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九、课堂评价
1、提高评价的及时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让学生感染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好学、阳光、快乐的学习氛围。
2、学科班长负责总结评价,先总结学习目标完成情况,指出下步需要改进的地方;表扬表现好的小组与个人,评出点评之星和质疑之星等。
温馨提示:评价的依据有以下几方面:①学生的主动学习方面;②学生展示情况,比如书写是否认真,规范;③学生的点评情况,找出不足并进行引申拓展。
十、布置预习,形成课堂循环
1.教师下发导学案,用大屏幕把课外自主学习的内容和要求明确提出来。
布置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落实及措施,下一节学习内容的预习及预习方法,让学生重视。
2.教师对下一节课内容的预习进行指导,提出具体要求,明确完成导学案的时间、内容及上交的时间等。
十一、习题课、讲评课标准:
1.学生做:学生必须已经参加了习题演练或考试。
2.教师批:认真批阅、统计错题、分析错因或了解学生。
3.学生改:自习结合答案,安静细心进行自纠,找出错因,订正总结。
4.板书标题及学习目标:表述准确具体,可落实性强。
5.合作探究:教师结合批阅统计的情况,对小组讨论提出指导性意见,然后小组内对本学案中需要讨论的问题展开讨论,先一对一讨论,再共同讨论,然后按照A教B,B 教C,A拓展的原则进行,最后组长将本组没有解决的问题整理好交教师,组长负责将本组要展示的问题安排好,谁展示,怎样说(或做),怎样总结等。
6.展示交流:展示或表述错因及解答思路,然后由教师点评,总结方法规律、注意事项及变形拓展。
7.反刍总结、跟踪训练:学生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巩固深化;然后完成跟踪练习,部分学生上台展示。
8.展示提升:对跟踪练习由学生批阅点评,并用彩笔订正,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方法规律、注意事项。
9.课堂小结及课堂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所学,对课堂上表现好的个人和小组提出表扬,大家鼓掌激励.教师对做得好的提出表扬,特别是规范卷。
初中物理教研组 202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