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4-文艺复兴-佛罗伦萨与罗马-米开朗琪罗

04-文艺复兴-佛罗伦萨与罗马-米开朗琪罗


佛罗伦萨, 1501-1505
罗马——尤利乌斯二世, 1506-1516
佛罗伦萨——克莱芒七世, 1534-1564
米开朗琪罗在佛罗伦萨
圣洛伦佐教堂立面 圣洛伦佐教堂的新圣器收藏室
劳仑齐阿纳图书馆
圣洛伦佐教堂立面
在1516年时,米开朗琪罗被召回佛 罗伦萨,开始了为美狄奇家族的工 作,大约4年以后,他为圣洛伦佐 教堂工程所做的立面设计,最终被 完全抛弃。
对那一时代的人而言,这份详尽的叙述表明,米开朗琪罗于16世 纪20年代在佛罗伦萨所创作的作品,标志着同仅仅几年前才由伯 拉孟特和他的 追随者们,在罗马建立起来的维特鲁威式的古典主 义,发生了根本的决裂。在大约30年后,那时的维特鲁威的传统 在桑迦诺的作品中已经逐渐的明显消失,而瓦萨里在描写到这一 现象时仍感到左右为难。他很清楚的看到,当米开朗琪罗发明那 些新形式的檐口、柱顶和基座的时候是一回事,而当那些不怎么 出名的艺术家们“自由”的步其后尘的时候,就是另外一回事 了——“其结果是使那些能够看到他的作品的人得以自由的模仿他, 逐渐的,他们作品中的那些装饰,与其说是一种理性或法则的显 示,莫如说是一些怪异图形的堆积了……”然而,他也很清楚,在 那一时代的珊索维诺和维尼奥拉的作品中,所显示的伯拉孟特式 的传统依然具有非常的活力,他对这些作品是再熟悉不过了。
圣洛伦佐教堂的新圣器收藏室
这一工程是在1520年开始的,到1527年时,当美狄奇家族被驱逐 出佛罗伦萨,而米开朗琪罗转而为共和政府工作时,工程中断了 一个时期。1530年-1531年间,祈祷堂的建造工程重新开始,直到 米开朗琪罗于1534年离开佛罗伦萨前往罗马时为止。在这段时期 的大部分时间中,他还建造了位于教堂另一侧庭院中的劳伦齐阿 纳图书馆。与祈祷堂同样的命运,这座图书馆建筑在1534年时也 没有能够完成;然而这座建筑中最具特征的部分——连接门厅和 阅览室的非同一般的楼梯——却由瓦萨里和阿曼那蒂于1550年完 成。因此,由瓦萨里那里得出的推论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为他 有充分的理由去了解米开朗琪罗当初的设计意图所在。
米开朗琪罗不得不去适应这个令人棘手的地段,这一地段上 尚存有一些原有的建筑,尤其是还有元老院。关于他对这一 设计的构想,可以从迪帕雷在他去世之后几年所做的两幅雕 版画中看出来,但是,由贾科莫·德拉波尔达所进行的施工设 计,却在许多重大的地方有所改动。其中最重要的改动,是 将人行道中的三联方铺砌改为小四方联铺砌,并且将大窗户 的特点,用在了每个侧翼建筑物的中央开间中。另外,向上 登临元老院的台阶顶端的祭坛华盖,应该是俯瞰全景的理想 的观察处,但却始终没有建。
所有这些处理手法“与古代或当代的其他大师们所能达到的成就相比,是一种更为丰富、更加有创意的风格”。如果看一看美狄奇公 爵家族陵寝建筑的墙壁处理,我们会发现一种与之类似的和正常情况倒错的现象发生。这种倒错不是发生在细部上,而是发生在整体 设计的各个组合部分之间。那些已故家族成员的雕像放置在壁龛中,而两侧则用了没有雕像的装饰性壁龛,这些两侧的壁龛(而不 是 那些重要的中心壁龛)上则用了有螺旋形立柱支撑的山花、下垂花饰及其他装饰处理。
正如瓦萨里所指出的,米开朗琪罗“与那种由比例、柱式和法则所 规范的建筑学已经相去甚远”。入口通道本身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矩 形,在巨大的螺旋形支柱上,设置了一个平直的柱顶线盘。但是, 在门的上方却设置了一个本来可能要放置雕像的诺大的壁龛,因而, 使门显得几乎有些矮小。
由进一步的观察可以看出,这个壁龛中不太可能布 置一尊雕塑,似乎也不像是有这样处理的打算。这 是一种由两根壁柱和一个山花组成的壁龛结构—— 这种壁龛式窗子的造型由于在很多古老建筑中曾经 出现过而为人所知。
第三,他对庭院重新进行了设计。虽然不清楚小桑 迦诺是否想把三层平面都设计成开敞的凉廊,但是 看起来米开朗琪罗是把中间一层设计成拱券式的造 型,因为窗户安排的相当紧凑,其外观形式似乎更 接近于他自己的特征,而不像是沿用小桑迦诺的。
与此类似,那种非正统的爱奥尼式柱楣也可能是他设计的。 但有一点是毫无疑问的,即上面一层那种带有独特风格的柱 式及窗框的设计处理,肯定是完全出自与米开朗琪罗之手的, 这也表明了从新圣器收藏室建筑之后,他个人建筑风格的发 展,以及他不断变换处理手法,以期适应所使用的建筑材料 的做法。
在美狄奇家庙的设计中,米开朗琪罗在新圣器收藏室的 外部形式上作了一些自由变化的处理,他在这座建筑的 方型平面上用了一个万神庙式的穹隆顶,造成一种彻头 彻尾的罗马古典主义形式。
然而,这座建筑在墙面的处理上,却与伯鲁乃列斯基所使用的简单的和谐手法不同,因为在这里,墙面是通过两种壁柱柱式的相 互连接,彼此之间并没有明显的构成某种比例关系。而在伯鲁乃列斯基那里,则是用了一个巨大的柱顶盘,将构图中的矩形部分, 从基于半圆之上组合而成的构图形式中区分开来。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伯鲁乃列斯基有意识的在老圣器收藏室中用了一种相当笨 重的门的处理方式,这座门的外框是由粗重的柱子和山花构成的,山花的顶端切入门头上方由圆形浮雕所构成的框架中。
珊纳扎罗
米开朗琪罗在罗马
法尔尼斯府邸 卡比多广场 皮亚大门 斯福扎小礼拜堂
米开朗琪罗返回罗马后,立即开始了他的《最后的审判》的绘画创作。他作为画家的工作和他为尤利乌斯的陵寝所做的修改工作使他一直非常繁忙,直到1546年 他才再一次接受了大规模的建筑委托。在罗马大劫难后的一些年里,这座城市的建筑师们在一个时期中门可罗雀,不过,小桑迦诺却一直能够有机会获得大多数 的项目委托。特别是圣彼得教堂的工程建造中的领导地位,以及这段时期中唯一的一些主要的当地工程——法尔尼斯府邸与马西莫府邸,都交给了他和他在工程 建造中的同僚佩鲁齐。
法尔尼斯府邸
1517年,当时的新贵法尔尼斯家 族为了建造他们宏伟的罗马式府 邸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但是,在 1534年枢机主教亚历山德罗当选 为教皇保罗三世,这一事件更促 使这个野心勃勃的家族立即开始 府邸宫殿的扩建工程,其设计依 然是委托小桑迦诺来做。
由小桑迦诺所绘的图纸可以看出,他仿效了他的叔 叔早在威尼斯宫建筑的内院中用过的古代先例马塞 勒斯剧场的一些特征。根据瓦萨里的说法,教皇结 构了米开朗琪罗所设计的大屋檐的造型,并准备由 小桑迦诺来建造实施。但是,似乎是在小桑迦诺于 1546年10月去世为止,这一建筑的设计才最后完成。
无论如何,米开朗琪罗承接了尚未完成的 宫殿建筑,并对小桑迦诺循规蹈矩的设计 中相当单调的三个主要方面加以修改。
第一,他重新设计了主要楼层的窗户,在某种意义上将 之处理成更像是新圣器收藏室的窗户一样,在这里,重 要的元素给予一种反衬式的强化处理。
第二,他将小桑迦诺设计的突出的檐口进一步出挑,以创 造更为宏大的尺度,并运用混合的装饰性主题——即把法 尔尼斯百合花饰及叶形装饰板处理成一种竖向间饰及三槽 板式中楣的效果——然而,这一装饰主题遭到了维特鲁威 的支持者们的抨击。
这一室内墙面实际上是将宫殿立面翻转向内而设 置,有双柱嵌于墙内,在窗户的位置上用装饰性 壁龛加以代替。
\
图书馆的室内处理上,将空间效果做颠倒的处理: 在长而宽的房间内,顶棚用了一个低矮而装饰繁琐 的藻井,窗户只是通过延长的壁柱加以分隔,室外 光线从那些真正的 窗户中泻入。
简而言之,新圣器收藏室与劳仑奇阿纳图书馆都是自觉 的艺术作品,古典要素则被作为了一种语汇,以期自由 的运用之而适应设计的需求。这种情况与那一时代的诗 人珊纳扎罗用拉丁语来传达某种非古典的情趣是一样的。 他的诗集《De partu virginis》是在1526年出版的。
……
后来,米开朗琪罗希望通过在圣洛伦佐图书馆建筑中所能达到的更好的设计效果,以用做他的新想法的证明, 并使这些想法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想法就是,将窗子做优雅的布置,将顶棚做模式的处理,入口处用了非同 一般的门厅形式……,在这座楼梯的设计上,在踏步的处理中,他更用了一种奇特的休息平台的设计,而且在 很多细节处理上,他也是与众不同的、背离常规,而这写创新的手法使每一个人都感到惊奇不已。”
可能会引起争议的一个问题是:美狄奇家庙是一座被看作是作为雕塑而建造的建筑物,而如果这座建筑是按照一个大的中心构图式的陵墓而建造完成的,而陵墓 又是从祭坛处的理想视点上进行观察时所看不到的一个景点高潮点,那么,我们就不会对建筑装饰给予这么多的关注了。这样一个争论——其本身并不那么令人 信服——可以通过观察“精美绝伦的入口门厅”(劳伦齐阿纳图书馆的门厅),以及门厅内的楼梯处理,而使其自然烟消云散,因为,“他在踏步的设计中使用 了如此奇妙的休息平台处理,而且在许多细节的处理上他也与人们熟知的作法大相径庭,同时,与人们常规的习惯也多有相悖,因而使每一位看到这些做法的设 计处理的人都感到惊奇万分。”
在米开朗琪罗的设计构图中,入口通道及其以上部分与构成 这一入口框架的开间相比,同样显得十分厚重。而他所开拓 的这种把入口部分与入口之上的区域,做一种统一效果的处 理,不能说是一个简单的巧合。然而,伯鲁乃列斯基很可能 不会这样刻意的去追求什么,而且不管怎样,在组合部分的 处理上,他用的主要还是一些一般性的古典形式。
“米开朗琪罗所希望的是,既能够模仿伯鲁乃列斯基的老圣器收藏室,又应该赋予它不同的装饰风格。于是, 他以一种组合柱式的手法来进行装饰:与其他古代或现代大师们所能达到的成就相比,这是一种更加丰富、更 加有创意的风格。尤为新颖的是那些优雅漂亮的檐口、柱头、基座、门、壁龛、陵床等等,在这些细部的处理 上,他极大的偏离了那种其他艺术家奉为圭皋的,由比例、柱式、法则所规范的,按照一般惯例及维特鲁威和 其他前人作品而循规蹈矩的建筑学。然而,这正是米开朗琪罗所希望突破的地方……。由此,看到了米开朗琪 罗是如何打破那些曾将他们限制于传统形式的创造之中的绳索与锁链的,那些曾受束缚而失去创造力的艺术家 们,从他那里获益非浅。
现在尚能知道这一设计方案的一些立面草图及一个木制 的模型,尽管,这些草图和模型并没有被现在的人认定 就是米开朗琪罗最后敲定的方案,但却肯定表现了他较 早一个时期的设计意图。
在这座建筑的主要立面中,包含 了大量装饰性雕塑。而这种将建 筑与雕塑融合为一个不可分割的 整体的思想,则在为美狄奇家族 的圣洛伦佐教堂中的新圣器收藏 室所建造的丧礼祈祷堂中就得到 了部分的体现。
相关主题